馬丁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湖北武漢 430074)
1990年3月,國家教委在頒發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明文規定:“普通高等學校除安排有體育課、勞動課的當天外,每天應當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課外體育活動”。同年,在下達的《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中,也對課外體育鍛煉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200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個人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而且關系整個民族健康素質,必須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十分關注學校體育工作,親自推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這說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青少年學生的體育鍛煉。但在大學生中往往有一種傾向,那就是把體育鍛煉僅僅看作是個人的愛好,認為不愛好就可以不參加體育鍛煉。據觀察,很多學校每天也有不少的學生在運動,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雙節棍等,但參加者總是那些喜歡運動的學生。2012年在調查的107人中,經常參加鍛煉的為35人,不參加鍛煉的為72人。可見,確實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除了上體育課外就沒有參加體育鍛煉。作為一名高校體育工作者,我們應積極采取措施,幫助這些學生轉變觀念,提高對體育鍛煉意識和責任的認識,使更多的大學生自覺地投入到課外體育鍛煉之中來。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青少年學生的體質狀況卻令人擔憂。這不是聳人聽聞;且看2012年9月至10月武漢部分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情況。(見表1、表2、表3)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高校學生的體質指標不及格率占半數。中發[2007]7號件文明確規定,各級領導和體育教師應擔負起責任,實施“陽光體育運動”是推動學校體育工作強有力的舉措。我們的大學生應積極響應號召,自覺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從生理學角度看,在身體成長時期堅持體育鍛煉,能加強組織的新陳代謝,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形態結構的機能都會發生良好的變化。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肌肉顯得發達、結實、健壯、勻稱有力,收縮力強,運動持續時間長。體育鍛煉對心血管和呼吸等系統的影響也是十分顯著的。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堅持跑步可使心肌毛細血管大量增生,循環血量增加;心肌纖維變粗,心壁增厚,心臟收縮搏動有力;同時改善了整個血管系統結構,血管壁彈性好,機能提高。堅持耐力運動的鍛煉,對呼吸系統的效果十分明顯;呼吸肌逐漸發達起來,變得強壯有力,呼吸功能大大提高,肺活量明顯增大,肺泡的彈性增加,氣體交換與儲存氧氣的能力增強。此外,體育鍛煉對人體其它各系統都有著良好的影響。
可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對人體特別是正在生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有著積極的影響——它不但可以讓我們遠離疾病,而且能讓我們變得更帥、更漂亮。那么,什么是最好的運動項目,這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沒有體育特長,一般來說,跑步是一種易行而又有廣泛適應性的運動項目,經濟實惠。據資料介紹,跑步鍛煉能促進人體系統的調節能力,它能改善人體中摳神經刺激的忍受力,使人產生身心強壯的感覺。
20世紀50年代,清華人就提出“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的口號,后來教育部領導又加上一句“幸福生活一輩子”的話,這確實非常精辟地揭示出身心健康對于未來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表1 總體測試情況

表2 身高、體重情況

表3 肺活量測試情況
體育鍛煉能改善人的精神狀態。據唐宏貴教授的資料介紹,運動可給機體神經系統帶來一種微電沖擊,可使大腦皮層得到休息。許多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其鍛煉后的最大感受是“心情舒暢”“身體輕松”“有點累,但舒服極了”,可能就是這種微電沖擊影響的結果。在頻繁的人際交往和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無疑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我們大學生,面對在校的緊張學習和將來漫長的人生道路,難免遇到許多不盡人意的事情和感情波動的場面,特別在激烈競爭的商品經濟時代,人們經常精神緊張,憂心忡忡,時常處于滿負荷狀態。如果我們能正確認識鍛煉的意義,積極自覺地投入并堅持鍛煉,我們不僅能收到強身健體的功效,還能調節自己的情緒,以一種良好的積極的心態面對社會的挑戰、克服種種壓力,做一個精神上的強者。
在社會高度發展的未來,體育鍛煉將會越來越重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現代社會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但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如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機械化、自動化取代了繁重的體力勞動;交通電信的現代化,縮短了人們之間空間距離;家務勞動的社會化和家用設備的電器化,大大減少了人們身體活動的機會和日常生活中的體力活動;食物構成的改善,人們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越來越多;城市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遭到的破壞,我們的自下而上條件越來越惡劣等等。這一切在帶給人們舒適的同時,也對人體健康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當今以至未來的生活環境中,要克服“現代病”,要有效應對將來社會的挑戰,我們也應該養成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好習慣。自覺參與體育鍛煉不僅能使我們保持健康的體魄、健美的身材,還能有效調節和愉悅精神生活,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我們不難發現,在自覺參加各種體育鍛煉的人群中,中老年人越來越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沒有體育特長的,有一部分人有愛好但因青、中年時期忙于工作和生計,確實很難有時間鍛煉;他們在工作和生活的實踐中都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沒有良好的身體基礎什么理想和目標都無法實現,于是他們很想努力地補回體育鍛煉這一課。我們從他們身上也能得到有益的啟發,特別是如今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科技的發展,大大地減輕了人們的工作負擔和勞動強度,人們的休閑時間充裕了,要享受生活的幸福,就要享受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這說明一個人的健康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對社會和家庭都具有現實的意義。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我們不僅要立足于現在和將來的個人發展,還要放眼于大學生的社會使命。大學生是開風氣之先的重要社會階層,是青年學生中的榜樣和風向標,也是將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努力培養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對于加強自身體育鍛煉,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以至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健康素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每個大學生都應自覺樹立體育鍛煉觀念,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同志,在青年時代就深刻地意識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重要。1917年,毛澤東在《新青年》雜志發表了《體育之研究》一文,明確地指出:“國力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他認為體育的作用在于能“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展示了毛澤東早期“健身強國”的體育思想。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講話強調“中國夢”,并指出“全國廣大青少年,要志存高遠”。我們從歷代領導人的教導中也能深刻體會到體育的重要,青年學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所肩負的責任。
(1)引導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學生課余體育鍛煉往往具有一定的價值取向,要有的放矢地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據有關調查表明: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趨于健身(增強體質,健體防身)、緩解(減輕壓力,消除疲勞)、娛樂(玩得高興,心情舒暢)三種主要價值取向,交往(結交朋友,增進友誼)、考試(體育課考試取得好成績)取向也有一定的認同者。可見,我們的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價值認識,已從過去的單一化取向多元化取向發展。這反映現代大學生體育認知水平的提高,也與社會的進步有著密切關系。
(2)重視體育興趣的自我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應是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核心,要重視體育興趣的自我培養。興趣是學習和運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是動機培養的起點,它能使人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動員其心理的積極性。運動興趣和良好鍛煉習慣是進行終身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而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動力又來源于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因此,大學生要在體育教學和課外鍛煉中去發現、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形成自己的優勢體育項目。并從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角度出發,激發自己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興趣愛好轉化為自覺鍛煉的行動。
(3)加強體育活動能力培養。大學時期是教育體育向自我體育過渡的關鍵時期,學生按自我需要而進行自我鍛煉的技術技能,在各種條件和社會環境中堅持科學鍛煉的知識和方法,是高校體育應該重視的問題。進行終身體育鍛煉,要具備一定的體育能力,即身體基本活動能力、運動能力、自我鍛煉能力、自我評價能力、適應能力等,也就是人們應具有的終身從事體育活動的本領。那些只認為具有體育特長的人才有體育活動的本領是片面的。只要我們了解和掌握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及方法,做到了解自己,實事求是,樹立目標,積極進取,持之以恒,循序漸進,一定會成效顯著,樂在其中。
(4)積極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各高校應為學生開放體育場館和提供器材服務。應把課外體育活動作為體育教學的延伸和擴充,堅持課內、外相結合,突出課外體育活動的群眾性、健身性和趣味性。體育教師要親臨鍛煉場所指導,從而快速提高學生自我鍛煉水平,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帶動學生自我鍛煉。要使更多的學生意識到參加鍛煉是自己的一份社會責任,更需要我們的學校,我們的體育教育者,大力宣傳,夯實體育鍛煉的認識基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當我們每個人都在運動的時候,少數不運動的同學至少會成為觀眾,而不是在發呆。當我們每個學生都能夠直接或間接的參加到這些運動之中,那么離自覺參加體育鍛煉就不會太遙遠。
[1]張文英.大學體育應以終身體育思想作為主導思想[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8).
[2]卓倪,韋斌斌.試論如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J].理論界,2007(11):103-104.
[3]唐宏貴.體育健身原理與方法[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第8號,國家體育委員會第11號.
[5]中發[2007]7號[EB/OL].http://www.gov.cn/.
[6]汪智,崔樂泉.毛澤東與體育[N].解放軍報,200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