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鵬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 300387)
天津大學在校本科學生13270人。
采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操作方法,由主機同測試儀器形成無線上傳網絡。實施數據實時采集實時上傳數據庫。測試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臺階實驗。
測試器材采用國家體育總局審定合格、北京華夏匯??萍加邢薰狙芯块_發的體質測試智能化系統測試,包括HHTC/ST100身高體重測試儀、HHTC/TJ100臺階實驗評定指數測試儀、HHTC/FH100肺活量測HHTC/ZT100坐位體前屈測試儀、HHTC/LT100立定跳遠測試儀、一卡通數據實時傳輸系統。
采用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監制、教育部信息中心技術制作、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智能服務系統》收集整理數據。數據采用spss14.0進行統計學處理。
學生體質測試數據的均數、方差統計見表1。各年級體質測試數據從總體上來看均數和方差變化不大。但是男生體重有明顯的隨年齡增大的趨勢;臺階實驗數據有逐年下降趨勢;大四學生的坐位體前屈數據有明顯的下降。同時男生的體重和立定跳遠數據的方差值明顯高于女生的方差值。說明男生的這兩項體質的差異性大于女生。
我市男女生身高標準體重等級評價分布規律與全國上傳數據有一定的類似性;表2中我市男、女正常體重率分別為48%和33%,男生正常體重率高于全國水平14%,女生低于全國水平9%。但都大大低于設計比例;營養不良率、好較輕體重率低于全國水平,肥胖率高于全國水平;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肥胖率和較輕體重率,男女生的較輕體重率雖低于全國水平但仍高達33%和36%。男生25%女生7%的肥胖率可能是受生活方式和不健康飲食習慣的的影響。較高的較低體重率可能是受偏食和以偏瘦為流行體形美認知的影響。女生整體的身體形態好于男生。
表1 學生體質測試結果
表2 身高體重比等級評價
表3 男生體質測試數據非參數檢驗
表4 女生體質測試數據非參數檢驗
我市男女生臺階實驗數據同設計比率相比較偏向于及格區間和不及格區間;優秀和良好比率低,及格和不及格比率高,與設計比率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進行體質干預。我市學生臺階實驗數據偏低說明測試學生在定量負荷后,心率處于較高水平并在3分鐘的間歇后心率仍處于較高水平。女生整體的等級評價好于男生。
我市男女生肺活量體重比基本吻合設計比率,處于較好的水平。說明學生在其自身體重的基礎上肺通氣水平良好。男女生的整體水平相當,女生的良好利率略高于男生。結合臺階實驗數據說明:我市學生雖然肺通氣量水平良好;但實際肌肉得不到足夠的氧氣供應。中間環節包括:肺泡中進行的氣體交換、心臟泵血與血液循環、血液與肌肉組織的氣體交換。這些機能水平低下,導致了臺階實驗指數偏低。
我市男女生立定跳遠數據偏向于及格和不及格區間;優秀和良好比率低,及格和不及格比率高,與設計比率有較大的差別。立定跳遠測試水平偏低,說明學生的下肢爆發力及身體協調能力的發展水平偏低。急需進行體質干預。
我市男女生坐位體前屈基本吻合設計比率,優秀人數超出了設計比率20%;男女生的整體水平相當,女生的優秀率略高于男生。說明學生靜止狀態下的軀干、腰、髖等關節活動幅度較大,這些部位的關節、韌帶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發展水平較好。但是由于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是一對矛盾體。增強肌肉力量的同時伸展性將會有所削弱,肌肉力量比較弱時伸展性較好。因此我市學生坐位體前屈成績較好、女生好于男生,部分歸因于較差的腿部肌肉力量下的肌肉伸展性。
由于體重、臺階實驗、肺活量、立定跳遠數據不成正態分布,故采用多個獨立樣本的非參數檢驗。檢驗結果見表3、表4。
表3可見各年級男生的體重和臺階實驗測試數據存在顯著性差異。參照表1:大二男生的體重均數最小,到大三、大四逐年增長;男生的臺階實驗測試數據逐年減小。并且這種變化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表4可見各年級女生的臺階實驗和肺活量數據存在顯著性差異。參照表1:女生的臺階實驗成績逐年減少,其中大四的減少幅度最為明顯;女生的肺活量數據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并且這種變化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1)我市學生有較好的遺傳體質水平,但后天的生活方式和缺乏鍛煉影響了其身體機能和運動能力。學生的臺階實驗、立定跳遠成績大大低于設計水平。身高體重比類似全國數據分布,身體形態大大低于設計水平。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男生25%女生7%的肥胖率和男生33%女生36%的較輕體重率。肺活量達到設計水平、坐位體前屈好于設計水平。
(2)除身高和坐位體前屈外學生的體質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各年級男生的體重逐漸增大,臺階實驗指數逐漸減少。存在顯著性差異。大四男生的坐位體前屈和其它年級男生的測試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各年級女生的臺階實驗指數逐漸減小、肺活量逐漸增大。存在顯著性差異。
(3)女生的身體形態優于男生。男女生的臺階實驗、肺活量體重比等級評價水平相當,但女生仍略優于男生。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印發(文件教藝體字(2002)12號文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實施辦法》[S].
[2]趙少平.武漢地區高校大學新生體質狀況的調查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4):119-121.
[3]段紅安,蔣在爽,黃黎光,等.三峽大學女學生體質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23(3):435-436.
[4]肖國良,王冬梅,肖國棟.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理性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6):106-109.
[5]余蘭.西南財經大學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動態調查[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6):87-89.
[6]陳星飚,張欣,張霈.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7):94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