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治平
據(jù)報道,新一屆黨中央上來之后,迅速地燒起了“三把火”,而在反腐倡廉方面所“燒”的火更是猛烈。有人作了一個統(tǒng)計:十八大以來,抓出了十八名部級高官,平均每月有1.5名高官落馬。而在2013年年底,中紀委網(wǎng)站平均每天曝光至少一名官員落馬。對此,人們?yōu)橹醒敕锤膹娪彩侄味呗曎澓谩5灿幸恍┤藫鷳n,這場廉政風暴會不會墮入運動式反腐的怪圈?
面對嚴峻的反腐形勢,不少人認為,解決這些問題,若單純沿用像過去“三反”“五反”“大躍進”或“文化大革命”的搞運動方式,顯然是不行的。而應該按中央的要求,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嗚。為了不搞運動式反腐,要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著力解決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
任何事情的存在,其利弊也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時間內(nèi)其利弊也是可以轉換的。就像我們平時常說:在錯誤的時間內(nèi)遇上對的,在正確的時間內(nèi)遇上錯的。如果運動式反腐的時間不適合,確實會出問題。但是,在合適的時候開展運動式反腐,或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于香港在20世紀70年代開展的廉政風暴,大家都應該還有印象。那也是香港在腐敗十分嚴重的情況下開展的一次運動式反腐。緊跟那次廉政風暴之后,便是制定了嚴密的反腐法律制度,使反腐走上常規(guī)化道路。之后,香港的腐敗現(xiàn)象也跟著大大減少,并沒有出現(xiàn)人們所擔心的“運動”過后的死灰復燃。
根據(jù)中國當前腐敗的態(tài)勢,已經(jīng)到了非下重手的地步不可。一個月就抓出了四個部級腐敗分子,而幾乎每一天都有廳、處級干部落馬的報道。這樣的反腐態(tài)勢的確讓群眾拍手稱快,也說明腐敗情況何等嚴重。目前,我們在暫未形成具有強大威懾力的反腐敗法律制度的情況下,如果仍然書生氣十足地要“費厄潑賴”,豈不是讓腐敗分子再逍遙一些時日,或者讓他們從容抹去自己腐敗的痕跡?這也是讓人難以容忍的事情!
其實,運動式反腐與反腐法制化并不矛盾。只要運動式反腐不超越法律,即或其運動式反腐刮起的風暴再猛烈,又有什么問題呢?因此,筆者認為:廉政風暴,再猛烈一些又如何!猛烈得讓那些腐敗分子猝不及防,猛烈得讓那些有貪腐之心者膽戰(zhàn)心驚。當然,當前要開展的運動式反腐,不能走“文革”的老路,不能超越法制制度搞無序的群眾斗爭。而要以法律為準繩,把反腐風暴控制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nèi)。正如王岐山同志在中紀委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研討班上所強調(diào)的,要深刻認識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堅持標本兼治,當前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