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照月黑龍江大學研究生院
民事強制執(zhí)行程序中適用《物權法》的有關問題
宋照月
黑龍江大學研究生院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在社會生活中關于物權的糾紛事件越來越多。近幾年《物權法》在民事強制執(zhí)行中出現(xiàn)的頻率越來越高了,幾乎在每個民事強制執(zhí)行程序中都要提到《物權法》。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許多人一直被在民事強制執(zhí)行程序中的某些問題是否適用《物權法》所困擾。因此,本研究重在探索民事強制執(zhí)行程序中適用《物權法》的有關問題。
民事強制執(zhí)行程序;《物權法》;財產分割
《物權法》是保護當事人、所有者或相關者權利和利益的法律。它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國家法制的進步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物權法適用于許多民事強制執(zhí)行程。例如:所有權問題;擔保權問題;物權的變動問題;相鄰關系等,但是在具體的案件中還是有許多令人困擾的問題。因此需要人們深入的學習和探究有關物權法的知識,豐富自己,在必要的時候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在《物權法》中有一個理論的突破,就是規(guī)定了農村集體成員所有權的問題。其突出的特點是使每一個成員都充分的享有自己應有的權利,從而避免了集體主體的所有權成為一紙空文的可能。對于集體的財產在民事強制執(zhí)行程序中應做好深入的調查和研究,避免其集體負責人利用職務之便,貪污集體財產,從而使得財產數(shù)額減少,損害相關人員的利益。在農村集體中,不管是動產還是不動產都是屬于集體成員所有的,對于涉及共同利益共同財產的案件要充分考慮農村集體成員的意愿,讓他們發(fā)表自己的意愿,采取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爭取使損失降到最低。
常常出現(xiàn)的問題是在農村集體分地的時候。有長期居住但沒有本地戶口的農民要求獲得土地;有離婚后回娘家的要求在娘家獲得土地;還有結婚后沒來得及遷戶口的要求分得土地,然而其他農村集體成員會因此感到不平,引起糾紛。針對這一情況,《物權法》明確規(guī)定按戶口辦事。[1]因此,只要戶口所在地在本地,無論有沒有在本地長期居住,還是已經嫁出去的都擁有要求分得土地的資格。相反,對于沒有本地戶口的,即使長期居住,仍然沒有得到土地的資格。
2.1 已出租財產抵押的適用
對于已經出租出去的財產進行抵押的民事強制執(zhí)行案件也是適用于《物權法》的。當代社會由于房價的飆升,職工工作地不穩(wěn)定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使得房屋租賃現(xiàn)象越來越頻繁。因此,在已出租財產抵押的民事強制執(zhí)行案件中房屋出租占絕大多數(shù)。房屋所有者作為債務人把已經租賃的房屋有作為抵押品抵押給了債權人,從而引起了糾紛。
根據(jù)《物權法》有關規(guī)定:訂立抵押合同前已經出租的,原租賃合同不受該抵押權的影響。當然該抵押是有效力的,不過要說明抵押時財產的具體情況。如果當該租賃人損害房屋時,債權人則有權要求對房屋進行折價或另換抵押品。反之,若在抵押期間,債權人以各種方式趕走租賃人,把房屋據(jù)為己用的,債務人可以要求債權人付租金,因為抵押權人對抵押物沒有使用的資格,如果抵押權人的行為損害了租賃人的財產時應加以賠償。
2.2 有關于財產分割的適用
現(xiàn)在由于人們的利益熏心或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有時會有父母未去世其子女就要求分割父母的財產,還有由于夫妻關系不好,在未離婚時就要求分割夫妻共有財產等現(xiàn)象常會發(fā)生在民事強制執(zhí)行案件中。
根據(jù)《物權法》有關規(guī)定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得侵犯。父母還在世,他們的財產就是屬于自己的,兒女是沒有權利去分的,但是反過來如果是父母主動要求的是可以酌情處理的,不過財產分割也要嚴格控制其標準,這樣有利于維護父母和子女關系的和諧穩(wěn)定。當然夫妻共有財產也是不可以隨便分割的。不過《物權法》還規(guī)定在夫妻關系存續(xù)的時間內,如果一方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分割時,例如:在夫妻沒有離婚之前,把原來夫妻共有財產,轉變?yōu)榉蚱迋€人財產時,不管雙方之前有沒有作出不得分割的約定,此時任何一方都有權利要求分割此財產。
3.1 土地使用權的適用
在經濟繁榮發(fā)展的今天,城市房地產業(yè)也在不斷地發(fā)展,關于土地使用權的轉讓的合同也越來越多,但是隨之而來的民事強制執(zhí)行案件也令人十分頭疼。然而,有審判官認為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屬于一種行政范疇。事實上,在人民法院的審判中有關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案件一直作為民事案件進行受理。根據(jù)《物權法》有關規(guī)定,對于以土地轉讓方式獲得的房地產開發(fā)用地的,應及時動工。對于那些由于一些原因沒有在約定期限內動工,開發(fā)土地的要對其在合理的范圍內征收土地閑置費用,從而限制一些人投機取巧,獲得土地使用權后坐等升值,浪費社會資源,損害社會利益的行為。
在處理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民事案件時也要輔以相應的《合同法》。[2]在《物權法》實施后,審理有關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要求收取土地閑置費用或收回土地使用權時,一定要仔細研究《合同法》中有關違約的規(guī)定,并分析利弊,按照約定賠償守約方的損失并對其他方面進行認真仔細的處理。當然對于賠償損失的金額應實事求是,損失多少賠多少。若約定中規(guī)定的賠償高于損失,應向法院申請酌情降低,若低出的約定的,就申請增加,充分保護守約方的權利。
3.2 采光權的適用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要用世界第三的國土面積供養(yǎng)世界第一的人口本來就很吃力,并且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深,人地矛盾更是日益突出,隨之帶來的還有采光權問題。因為城市內部各種因素例如土地面積、土地價格、建筑物等的的限制使得建筑物之間的距離經常出現(xiàn)不合理的現(xiàn)象。建筑物距離近,影響了附近居民的采光狀況,從而引起的糾紛不斷,并且難以得到解決。
根據(jù)《物權法》規(guī)定,對于按照法定程序審批下來的并且沒有違反國家建筑標準的建筑物即使損害了附近居民的采光權,也是不負任何責任的。因此對于這種建筑物我們是不能要求拆除的。但是為了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居民可以采用物權請求權原理,要求相關人員對其承擔責任。當然我們在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也要顧及社會利益,當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沖突時要果斷的放棄個人利益。在民事強制執(zhí)行程序中對于采光權問題大多數(shù)的受害者都是要求以賠償解決問題,當然如果建筑物的價值小并且損害許多居民的利益時,可以要求拆除建筑物,從而保證了大多數(shù)居民的合法權益。
《物權法》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加以重視并不斷完善。當然也要求執(zhí)法機關依法辦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人民法院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充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政府要加強法制建設,宣傳法律知識,讓群眾充分了解法律。當然,人民群眾也要加強對法律知識的學習,當自身權利受到危害時有利于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余能斌,馬俊駒.現(xiàn)代民法學[M].武漢大學出版,2010,36(10):222-223.
[2]趙小琳.完善我國民事強制執(zhí)行制度的法律思考[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06).
[3]劉巍.物權法在民事強制執(zhí)行中的適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