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


近日與營業部經理交流,得知營業部當前開戶人數已經與06-07年牛市頂峰時期相若。一位朋友申請開設融資融券賬戶,5日未曾“搞掂”,火爆程度可見一斑!經理說開戶者多半是90后,立即開戶立即存錢立即買入(可惜即使當日開好賬戶,最快要翌日才能買入股票)。我希望未來之文章能為新入市投資者作出參考。
溫故而知新!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的牛市,深圳綜合指數(399106)由104點上升至520點,升幅恰好為4倍!深圳成分指數(399001)由924點升至6103點,升幅5.6倍。而上證指數則由512點升至1510點,升幅僅為1.9倍。為何上海股市大幅落后?答案是1994年熊市大反彈后上海股市惡炒浦東概念、新上海概念股,因此在牛市中落后,若計算1994年7月最低點325點至1510點的升幅,為3.6倍,較為接近。
統計一下,將當時市場上的一二三線股(大致按業績高低來講)代表分析一下其表現(見下表):
深發展(000001,即是現在的平安銀行),是當時深圳股市的龍頭。深中集(000039)現簡稱中集集團,則是小盤成長股的代表,當時與蘇常柴(000570)、川老窖(000568,現簡稱瀘州老窖)等股票并稱四小龍(意指小盤成長股)。深南玻(000012)、粵麗珠(000513,現簡稱麗珠集團)是當時典型的二線股,業績較好但不及深發展影響力。深中冠(000018)與川鹽化(000506,后改名東泰控股,現更名為中潤資源)是當時的三線股,業績較差。
上面的數據表明,在1996-97年的牛市中,一線股的最大升幅遠遠超出指數的升幅,更是跑贏二三線股。不過,若統計1994年7月最低點至1997年5月最高點的最大升幅,深中冠(000018)的最大升幅是4.4倍,總算扳回一些劣勢。深中集(000039)1996年牛市升幅小是因為業績好成長性高,1994年7月見底后持續上升,至1997年5月最大升幅10.3倍,絕對跑贏大市。
傳統上,牛市的步調總是先炒一線股,再到二線股,然后才是三線股,最后又再炒回一線藍籌股。1996年上半年,深發展升了又升,但垃圾股卻如麻風病人一樣無人問津。偶爾拉升幾天,很快又打回原形。直到1996年10月份才開始補升。然而好景不長,12月底《人民日報》社論一出,關門打狗,垃圾股又再跳水,一些股票連續7、8個跌停板。垃圾股題材股在1996-2001年的大升浪中,是在2000年才開始有上佳表現的,此是后話,不表。
1996年上半年,深發展一馬當先,股價持續向上,即使在4月25日指數大跌中僅僅收陽十字,而二三線股則大跌,4月26日深發展繼續大升。5月份的調整,深發展走勢仍然強勁,南玻則補升,但像深深寶這些三線股幾乎跌回原位。其時市場規模較小,一二三線股涇渭分明,但當今中國股市規模已經是全球第二,2000多家上市公司,再絕對以一二三線股來劃分則不合適。不過,參考1996年升幅領先的股票,業績好、市盈率低的股票總是能跑贏大市。但我相信新入市投資者總是喜歡聽信消息買股票,正如2006年牛市中新入市的投資者一樣。他們會聽說哪個股票有莊家炒作,或者有什么題材,然后奮力殺入。卻不知多數時候,當散戶投資者聽到消息時,正是莊家要出貨找轎夫之日。我一向說:“股市投資賺錢是痛苦的,虧錢是愉快的。”何解?皆因牛市中看大勢者賺大錢,于牛市初期買入一路持有至牛市結束,不受誘惑,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是何等的痛苦啊。市場每日都有黑馬跑出,每日都有多空兩方的分析,現在是否牛市仍有爭論,投資者無所適從。倘若每日短線進進出出,盡管當前券商的傭金很多可以低至萬分之八甚至更低,但能精確捕捉每個機會的投資者寥寥可數,猶如買彩票中頭獎一般稀缺。因此,建議新投資者考慮買入交易所指數基金(ETF)。指數基金的好處是指數升多少,該基金便升多少(觀察各大ETF,甚至比其跟蹤的指數略勝少少)。例如上周文章中提及的深圳成分指數便有ETF(代碼159903)。投資ETF簡單直接,股神巴菲特亦經常向投資者推介ETF,他認為多數基金經理會跑輸大市,更遑論一般投資者了。上周分析深圳成分指數,預期此輪牛市運行時間36個月,2017年3月見頂。倘若指數能升至上升通道的上軌,則指數的目標是56400點,距離當前指數有約4.6倍升幅;保守地,可以將牛市的目標定在長期上升通道的上面1/4處,深圳成指的上升目標約36000點。以當前指數水平計算,獲利目標約2.6倍至4.6倍之間。持有ETF保持對市場的觀察,包括政策、股市整體市盈率、投資者的反應等等,牛市見頂前會有非常明確的信號,這些容后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