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巍
(徐州市圖書館,江蘇 徐州 221000)
關于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思考
劉巍
(徐州市圖書館,江蘇 徐州 221000)
本文結合國外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的實際,針對我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現實及將來發展應注意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
公共圖書館 服務體系 總分館建設
總分館制源于西方國家。它作為公共圖書館法定的制度,將某一地區公共圖書館(市、縣、區)的人、財、物資源由總館集中管理,并統一進行文獻采購;總分館間具有統一的管理系統、目錄系統、借閱系統和館員教育培訓;分館直接向基層開展服務,沒有文獻采編任務??偡逐^制以有效利用資源、提高服務效益為目的,通過一體化和專業化管理,實現體系內各級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享和服務互動,充分體現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的合理性和適用性。在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總分館模式越來越受到國內圖書館界的關注。
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組織模式按照行政級別設置,即國家、省、市、縣(區)四級公共圖書館模式,其特點是:一級政府建一級圖書館,一級政府管一級圖書館,各級圖書館級別分明、歸屬清楚。這種結構的最大缺陷是資源集中,服務范圍與受眾都受到了館址的嚴重制約。而總分館制是在一個地區設置一個總館,再按照這個地區的服務人口與服務半徑,設置若干個中小型分館,構成星型結構分布式服務。其特點是:中小型公共圖書館數量多,分布廣,布局合理,資源有效共享與利用,服務與管理專業并一體化。且分館功能簡單、服務便利、快速,總、分館分工明確、職責清晰。這種總分館結構分布式服務在我國已初現端倪。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公共圖書館獨立提供或通過合作方式提供的圖書館服務的總和。總分館制這一圖書館服務體系指由同一個建設主體資助、同一個主管機構管理的圖書館群,其中一個圖書館處于核心地位作為總館,其他圖書館處于從屬地位作為分館;分館在行政上隸屬于總館,或與總館一起隸屬于同一個主管部門,在業務上接受總館管理。其基本特征是:圖書館的總館建設主體與分館建設主體統一,即經費來源統一;總館主管部門與分館主管部門統一,即管理統一??偡逐^統一人財物管理、統一規劃和實施服務、統一服務水準。這種對人財物的集中管理和利用,將有效解決基層購書經費不足、管理水平低下的問題,同時系統內統一的“采、編、調、配一體化”服務模式,也將使有限的資金得到最好地利用,是促進總館和分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服務模式。
一般來說,公共圖書館的業務流程大致可分為采編、流通、閱覽、參考咨詢、技術保障等方面。在單館制建設思路下,每個公共圖書館在業務機構設置上大致都是相同的,基層公共圖書館由于經費有限,文獻采購量少,某些部門工作量不滿,造成人才浪費。另外,區域內各館書刊采購的重點與范圍也大致類似,這造成區域內文獻信息資源同質化嚴重,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文獻采購經費,同時使區域內的讀者難以享受更豐富的文獻信息服務。而在總分館制下的圖書館網絡可以促使各成員館各盡其責,發揮整體效益。拋棄“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以效益為標準,通過各自內部人才、機構重組,發揮各自優勢,以達到整合效果,實現資源共享??傪^發揮自身人才、文獻、技術上的優勢,強化其協調功能,在文獻布局、數據庫建設、編制聯合目錄、網絡化建設、人才培訓等方面發揮協調作用。分館充分利用總館的各項服務,在各自的服務區域開展特色服務,發揮它們與基層緊密聯系的長處,讓更多基層讀者享有平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
(一)總分館制是一種先進的辦館模式
總分館制是在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區的總館下,設立若干分館,以一個網狀的形態面向社會、服務社會的機構。隨著我國圖書館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內有不少省市、地區公共圖書館也進行了總分館制的改造,如北京市公共圖書館計算機信息服務網、上海市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就通過系統化、集群化、網絡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管理,優化了公共圖書館的資源配置,極大地改善了縣館經費拮據、資源匱乏、服務落后的生存局面,為提升公共圖書館整體水平作出了貢獻。
(二)總分館制是公共圖書館事業管理體制的必由之路
在我國目前公共圖書館體制中,公共圖書館實行的是按行政區劃設立的單館,圖書館之間存在大量重復收藏、資源利用率不高、浪費嚴重等問題。一方面是館內資金投入不足、有舍無書,另一方面是公共圖書館系統內大量資源的重復配置,不能互通有無,而且圖書館系統與廣大讀者之間的供求關系也難以維系,使得各公共圖書館難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職能和作用??偡逐^制可以在不改變原有行政、人事、財政隸屬關系的前提下,以一個規模較大、文獻資源豐富、技術力量強大的圖書館作為總館,以其他有著共同愿望、共同目標、共同利益的圖書館為其分館,根據資源共享的需要。自發組成總分館關系的合作機制,構建以省或市館為總館統一協調的總分館制,在總分館制的框架下,整合、利用以各縣公共圖書館為分館及鄉鎮、社區圖書室為分站成員館的資源優勢,形成三級圖書館網絡,實現各成員館之間的優勢互補,提高整個圖書館體系的服務能力,發揮各成員館的整體效益。
(三)總分館制是解決城市文化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根本保證
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文化支撐,公共圖書館是城市文化建設的主體,對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起著促進作用。總分館制是構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重要形式,是延伸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構建文化共同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促進城鄉文化協調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總分館體系中分館設置應遵循適度、合理的原則
總分館制的本質與內涵決定了并不是現在任何級別的公共圖書館都適宜建設。成功的關鍵是“適度”。在總分館制實施過程中,要注意“適度”這一原則。專家對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總分館制進行研究后發現,“適度”是這些國家取得成功的關鍵。“適度”首先指圖書館建設主體適度,即保障總分館體系所需經費的政府的級別不能太高或太低。這是因為太大的建設主體會形成超大的管理單元,不便于管理;太小的建設主體財政能力不足,不能保證高效持久的圖書館服務。例如,澳大利亞是以州政府和市政府作為聯合建設主體的。其次是合適的管理單元,即在適度的政府級別上設置總分館體系的主管部門。南開大學教授于芝認為總分館制關鍵在適度:“合適的建設主體+合適的管理單元+適度的覆蓋范圍才等于合適的總分館體系或書館系統?!苯ㄔO主體級別太高,形成超大的管理單元,運行成本過高。而建設主體過小,財力無法支撐分館長期有效運行。我國地廣人口眾多,省、市、區(縣)、鄉鎮地域面積是呈倒金字塔形的,目前有專家學者認為我國市級公共圖書館僅適宜在市本級建立分館,只有縣(區)級公共圖書館才是最適宜推行總分館制的。
根據《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對區域內各層級圖書館整體規劃,并按照規劃好的總分館進行建設,逐步發展區域性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同時應避免在一個地域內當有不同行政級別公共圖書館存在時,服務體系建設無序性、不作為等情況。在滿足《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的基礎上,分館建設應在使用上具有方便性及舒適性;行為上應滿足人際交往與場所感的需求;形象上具有地方感與標志性,也就是說它應有一個可以被人們熟知的認知性。
(二)資源配置應優化合理
考慮到各級公共圖書館的現狀,各級公共圖書館首先應堅持資源建設中分館與總館多領域、多層次的互補與共享。其次需要總館對下轄各成員館的文獻信息資源書目數據、期刊目錄進行整合。形成總分館制下所有分館統一的書目數據檢索系統和期刊聯合目錄,加強與各成員館信息咨詢部、采訪部開發數字文獻及在新書訂購中及時溝通、交流信息的機制,全面協調、合理配置各成員館文獻信息資源,形成優勢互補、互通有無。
(三)書目數據庫建設應規范化、標準化
在網絡時代的今天,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是以書目數據的高質量為前提的,如沒有規范、一致的書目數據作前提條件,自動化系統就無法高速運轉,總分館制下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將無法實現。由于數據庫類型的多樣化和應用環境的不同,目前,在各級公共圖書館普遍存在所建書目數據庫數據內容參差不一、分編員專業知識水平不等、執行標準不統一、數據建設質量不高、制作數據速度慢等問題,既影響讀者的檢全率、檢準率,又影響圖書館分編人員套錄數據的取舍規范,難以統一。總館應加強上傳聯機編目數據的質量監控工作,及時對各成員館著錄的書目數據進行在線指導,不斷提高各成員館分編、標引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從而不斷完善聯機編目數據的書目質量,為總分館制下的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打下牢固基礎。
總分館制是一種最經濟、最有效的圖書館服務體系。在國內,總分館制已提出多年,專家們認為,總分館制在國內推廣遇到的主要阻力是多方面的。第一是觀念。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一級政府建一級圖書館,一級政府管一個圖書館”的圖書館建設體制,習慣了這種體制的人可能存在理解困難。有些可能認為這會給總館工作增加壓力。第二是管理權。在已經建立街道、城鎮圖書館的地區,街道、鄉鎮政府可能會把轉讓圖書館行政管理權視為自身權利的削弱。第三是財政安排。在有些地區,各級政府可能需要根據總分館體系的要求,從財政上調整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撥付辦法,而這種調整可能會遇到地方政府惰性的阻礙等,但建立總分館制是今后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公共圖書館事業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視,投入比重在增加,目前在我國建設“經費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的總分館體系的條件事實上已經成熟。
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是持續降低服務成本和有效保障服務質量是公共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實現業務協同是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總分館制是我國構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實現文化均等、惠及全民的先進服務與管理模式,是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
[1]李國新.東京公共圖書館的布局與服務[J].山東圖書館學刊,2009.
[2]于良芝.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J].圖書館與情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