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斌
(吉首大學 學生工作部,湖南 吉首 416000)
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素質教育優化策略研究
熊文斌
(吉首大學 學生工作部,湖南 吉首 416000)
就業信息素質教育有深刻的內涵,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素質現狀,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素質教育優化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畢業生 就業信息素質 優化策略
當今時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誰能夠掌握信息,誰就會獲得機遇,大學畢業生就業更是如此。誰能積極主動、廣辟路徑地收集信息,認真細致、去偽存真地處理信息,廣泛準確、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誰就可能獲得就業的機會。然而,根據我們課題組(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就業創業專項課題,課題編號:XJK012BJC005)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素質不盡如人意,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信息素質”概念是1974年由美國Paul Zurkowski教授提出的,他認為信息素質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以解決的技術及技能。根據他的觀點,信息素質就是一種技能,一種能力。我們認為,要求具有信息素質的人必須具有一種能夠充分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并有能力有效發現、檢索、評價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解決當前存在問題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就業信息素質呢?目前國內外對就業信息素質的研究還比較少。筆者根據目前現有的信息素質的研究成果結合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的實踐提出以下看法:就業信息素質應當包括三方面內涵,一是畢業生在獲取就業相關信息時,應當具有明確的就業信息意識,了解就業信息需求的相關問題,發現潛在的就業信息源,并制定相關的就業信息策略,從而獲取各種與就業相關的信息;二是在獲取就業信息后具有一定的信息分析能力、信息鑒別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三是具有就業信息道德,在就業信息活動中,堅持真實性、時效性、共享性的原則,具有遵守有關信息活動的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的自覺性。
為了了解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素質狀況,吉首大學課題組(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就業創業專項課題,課題編號:XJK012BJC005)在吉首大學隨機對1000名學生開展了一次畢業生就業信息素質狀況的調查。調查問卷涉及就業信息意識、就業信息能力、就業信息道德等八個方面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當前畢業生就業信息素質狀況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
1.就業信息意識比較薄弱。
一方面表現為對就業信息的關注度不夠,大一就開始關注就業信息的只占被調查學生總數的8.2%,還有5.3%的被調查者從大一到大四從來就沒有關注過。另一方面表現為畢業生就業信息是什么不清晰,即哪些信息是就業有關信息、哪些信息對自己就業有幫助不了解、不清楚。
2.就業信息能力不強。
我們在問卷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即您通過哪些渠道獲取就業信息,要求列舉,且條數不限。根據就業指導教學要求,畢業生應當通過以下渠道收集就業信息:專業招聘網站、校園招聘會、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學校就業網、企業單位官方網、熟人及親朋好友介紹、圖書館、社會實踐、報紙雜志,等等。根據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回答出一個渠道的有527人,占52.7%;回答出兩個渠道的355人,占35.5%;回答出3個渠道的87人,占8.7%;回答3個以上渠道的31人,占3.1%。從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畢業生在收集就業信息時辦法不多,渠道狹窄,體現了畢業生就業信息收集能力不強,更體現了畢業生就業信息素質不高。
3.就業信息道德比較缺乏。
在1000份調查問卷中,有29.2%的大學生認可在就業推薦中的刻意虛假包裝現象,有11.1%的大學生認可在與用人單位簽約時腳踏兩只船,還有1.1%的大學生認可與用人單位肆意違約。還有一部分的學生認為,首要目的是占有就業機會,自己是善意的欺騙,工作后會加倍努力,對于臨時的不誠信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這樣的想法被理解、接受,大學生進入社會的第一步就把誠信踩在腳下,必將動搖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石,社會必將倒退。
1.就業信息素質是畢業生成功擇業就業的“金手杖”。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指出:“誰掌握了知識和信息,誰就掌握了支配它的權力。”著名作家畢淑敏曾經說過,人生的重大轉折,通常是以信息的形式出現的。李鋼在《雞蛋寶典——求職者的22條鐵律》中說:對于求職者來說,都是一枚雞蛋,最適合他的籃子只有一個,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籃子,就必須先弄明白,那是什么籃子。求職者要弄明白那是什么籃子,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就業信息素質。當今信息時代,就業信息素質就是畢業生成功擇業就業的金手杖。一條信息意味著一個機遇,一條信息意味著一個未來,一條信息意味著一次轉折。
2.就業信息素質是畢業生成功擇業就業的“顯微鏡”。
許多有價值的信息往往不是浮在表面上的,必須通過提高就業信息素質深入挖掘才能發現。有些用人單位的信息表面看起來很普通,很一般,我們無法判斷、預測單位的發展。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通過相關信息的細枝末節深入挖掘,找出信息的內涵價值。比如,通過用人單位的組織結構發現管理模式和運作機制,通過用人單位的人事、財務報表分析它的人力資源狀況和經濟狀況,通過用人單位的歷史招聘崗位和人數的變化了解它的經營方向變化,甚至從招聘的過程和方式可以看出其是否與自己的預期判斷一致。通過挖掘出來的這些有價值的信息,我們就可以看出該單位的發展前景,可以說就業信息素質就是畢業生擇業就業的“顯微鏡”,具備這種素質,就比別人看得清,看得準。
3.就業信息素質是畢業生成功擇業就業的“探測儀”。
信息既蘊涵機會,又可能潛伏陷阱,有時無比珍貴,有時卻是一堆垃圾。要發現機會,找到珍寶,就要對信息去偽存真地進行處理,就需要具備信息素質的“探測儀”。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會收到各種各樣的、五花八門的信息,這些信息來源復雜、信息發布的目的各異,這些信息有些是真實的,有的是虛假的,有的是半真半假的。在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形勢下,如果我們不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處理、不對這些信息進行分辨鑒別,就很有可能掉入陷阱,上當受騙,造成損失。
1.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提高畢業生就業信息素質。
一是開設信息素質教育課程。20世紀80年代,美、法、日等國認識到信息對人類的重要性,為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紛紛在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和信息知識的有關課程,把培養學生處理信息、運用信息和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作為教學目標。我國中小學至今沒有開設信息科學課。國家教育部也發布文件,要求高等院校開設信息檢索課,但仍有一些院校沒有開設。有些院校開設了信息檢索課,只是圖書館象征性地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該課程并沒有納入學校教學體系,學生參與面小,效果不理想。
二是開設就業指導課程。要將就業指導課程列入公共必修課,從大學一年級新生開始,進行就業指導理論課學習,增強大學生就業信息意識。要組織開發、編寫有針對性的就業信息素質教育方面的就業指導教材,增強就業信息素質教育的實用性、科學性,提高大學生就業信息的收集能力、分析能力、整理能力和利用能力。要舉辦各類就業信息素質教育的專題講座,邀請用人單位人力資源專家或招聘主管、信息素質教育學者開展就業信息安全、就業信息保護和有關信息法規方面的介紹、交流、講解,提高大學生就業信息道德素質。
2.構建畢業生就業信息素質教育評估體系,促進就業信息素質教育發展。
我國在就業信息素質的評估、評價方面,還沒有形成適合自己的有特色的評價標準。目前國際上存在的比較成熟的信息素質評價標準是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基于美國圖書館協會的信息素質定義的基礎上制定的“高校教育信息素質標準”。這一標準可以為信息素質教育提供了評價的框架,也可以為就業信息素質教育的評價標準提供借鑒和啟發。雖然我國高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在就業指導課程中就就業信息辟有專門的章節,且有一定的課時安排,但在課程的授課當中對就業信息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缺乏統一的要求,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師素質、教學效果沒有評估標準,不利于就業信息素質教育的發展。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就業信息素質教育質量。
要培養出高就業信息素質的學生,教師首先必須是就業信息素質的“高手”。高校就業信息素質教育,最終需要通過教師這個載體實施在學生身上,因此,能否建設一支高素質師資隊伍是就業信息素質教育能否實現的根本保證。具體來說,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就業信息素質教育課程與其他素質教育課程有區別,就業信息素質教育最強調目的性和實用性。因此,在畢業生就業指導中,要堅持理論聯系實踐的教育理念,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就業信息的理論的分析和講解中,要以典型的案例引導,讓他們得到啟發,要以學生的實踐感知,使他們有所收獲。布魯巴赫(J.W. Brubacher,1994)等人提出的反思性學習方法就值得就業信息素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習,這種方法就是課后備課、反思日記、觀摩分析、職業發展和行動研究等多種方法和途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行為。只有注重在教學中研究,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能力。
二是加強就信息素質教育教師的遴選、培訓工作。要將專業素質高、思想品德好的教師充實到隊伍中。為他們提供與其他專業教師一樣的,如定期去著名高校、科研院所進修、做訪問學者一樣等進修待遇。支持他們參加培訓、考取相關資格證書,或選送他們到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進行短期的掛職鍛煉,增強他們開展就業信息素質教育工作的針對性、現實性,從而實現其專業化。此外,選派他們參加全國性或區域性的相關學術研討會,多為其創造參與培訓、學習、交流的機會。
4.加強就業信息素質教育的課題研究,創新就業信息素質成果。
由于就業信息素質教育沒有引起就業指導教育工作者的足夠重視,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如何開展就業信息素質教育、提高信息素質教育的質量、增強大學生就業信息能力應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我們應該搭建研究平臺,活躍研究氣氛,提高研究水平,創新研究成果,最終指導信息素質教育實踐。開展就業信息素質教育研究應該把握以下三點:
一是要把握立足實踐,立足應用。要以此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如何增強就業信息素質、如何提高就業信息能力、如何提高就業信息道德水平入手,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發現新問題,利用新手段,采用新方法,得出新成果。
二是把握遵循研究規律,確保研究質量。就業信息素質教育研究成果的形成,要建立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必須樹立科學的態度,掌握科學的方法。就業信息素質教育有規律性,必須遵循它的研究規律,爭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三是把握改進創新,彰顯特色。只有研究特色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而要用特色,就必須從研究的選題到研究的過程到研究的成果都注重質量,都體現價值。
[1]熊文斌.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素質調查分析報告[J].文教資料,2014(18).
[2]吳薇,打開職場的第一扇門[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12.
[3][4]李鋼.雞蛋寶典——求職者的22條鐵律[M].北京:長安出版社,2005,4.
[4]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1.
[5]張立彬,楊會良.高校開展信息素質培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5(5).
[6〕王嘵蘭.國外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與啟示[J].教育與職業,2005,1.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就業創業專項課題成果之一,課題編號:XJK012BJC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