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怡
(湖州師范學院 文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新課改下的探究式學習探析
周穎怡
(湖州師范學院 文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本文從問題的提出、理論依據、探究式學習的類型、探究式學習的作用等方面分析新課改下的探究式學習,探索如何提高學習者的探究能力,增強學習效果,從而使學習者能充分發揮自身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新課改 探究式 學習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正以令世人曙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難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不可比擬的。它將實現我國中小學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它將對我國基礎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任務提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薄皬娬{形成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世界觀的過程。”如何落實這種新課改的精神,我認為實施探究式學習是有效途徑之一。
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從學科或生活中的問題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獲取知識技能,培養實際能力,獲得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1]。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有一定的理論依據。
1.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學生的認識能力必須通過實踐才能逐步提高。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理論與實踐融合的過程中,提高認識能力。應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發現問題并用所學知識研究、解決問題。人的知識的歷史發展過程,總的說來,是“實踐—理論—實踐”的過程,探究式學習正是貫徹這一哲學認識規律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在學生原來的認識結構基礎上,通過深入探究,不斷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現象到本質、從外部聯系到內部聯系的認識。
2.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也被稱為結構主義,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展。建構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的,但對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每個人自己決定的,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自己構建知識結構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主動建構信息意義的過程。
3.發現學習理論。
發現學習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提出的。這一理論認為,人類的知覺過程就是對客體加以歸類的過程,它使人們學到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信息的超越,這一超越就是歸類、推理、系統編碼、獲得概念和探索規律,是對信息加工重組,是一個發現的過程[2]。發現學習理論認為,學生不是被動、消極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動、積極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學習的目的不是要記住教師和教材上所講的內容,而是要學生參與建立知識體系的全過程。
1.開發資料,發現探究。
為了促進學習者最佳學習,提供信息是必要的?;A教育下的學習者,從其思維特征來看,盡管抽象思維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但仍需要生活的經驗作為知識的支撐,學習不能沒有形象思維;從學習的動機來看,興趣的牽引顯然是影響學習走向的重要因素,如果把“形、聲、色、態”同時作用于學習者的感官,使學習者同時接受多種信息,就能引起學習者的積極思維。進行開發式探究,比如展示實物、圖片,觀看音像作品,再配上簡單、生動、真實的文字材料,一定能夠激活學習者的情感世界,使學習者從視覺到情感都產生認知心理的認同,從而構建知識,獲取經驗。
使用開發式探究,其基本程序如下:一是圍繞某一事件的幾個主題選取幾組材料;二是展示材料,指導學習者閱讀材料;三是學習者分析材料,發現問題;四是學習者闡述自己的觀點,得出自己的認識。
我在實習時,聽了一節“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的主題班會課,我認為就是使用了開發資料,發現探究的方法。
例1:認識毒品
第一組材料:
①在鴉片煙館中吸鴉片的人(圖)
②骨瘦如柴的“白粉仔”(圖)
提問者:是什么損害了人的健康,使身體變得骨瘦如柴,直至死亡?
學習者:毒品。
提問者:沒錯,大家知道毒品有哪些種類嗎?
第二組材料:
①罌粟花及果實(圖)
②鴉片(圖及文字):是罌粟未成熟的果實用刀割后流出的汁液干燥凝固而得。長期吸食鴉片會使人免疫力喪失、體質衰弱、精神頹廢及壽命縮短,過量吸食會導致死亡。
③海洛因(圖及文字):源于鴉片,被稱為“世界毒品之王”,多數為白色結晶粉末,所以俗稱“白粉”,吸食海洛因極易成癮,且難戒斷,一般持續吸食海洛因的人只能活7~8年。
④嗎啡(圖及文字):從鴉片中提煉出來的主要生物堿,呈白色結晶粉末狀,聞上去有點酸味,成癮者常用針劑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過量者會出現昏迷、呼吸麻痹直至死亡。
……
提問者:看了以上圖片及材料,大家應該知道什么叫毒品?
學習者認識: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嗎啡、大麻、可卡因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開發式探究是學習者主動探究、獲取經驗的學習方式。以上所有認識,都是學習者通過自己的分析得出的。
2.角色轉換,體驗探究。
學生的思維是非?;钴S的,學習者可以根據材料想象他人的活動,扮演他人的角色,體驗他人的生活,體驗事件發生的必然。在體驗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收獲。
使用角色轉換體驗式探究教育,其基本程序如下:一是全面了解相關內容后,創設情境;二是角色體驗,感悟事件真諦;三是評價體驗,得出結論。
例2:實習時,我在語文課上組織了一次《古詩快樂營》活動:(1)介紹李白、杜甫、杜牧和王維四位詩人,讓學生了解了詩人及他們生活的年代背景。(2)把全班分為四個組,分別是李白組、杜甫組、杜牧組和王維組。(3)各組展開競賽:背詩、根據畫景說出詩名或作者、背詩接力、抽簽背詩、古詩填空、講詩人的奇聞逸事。通過以上激烈而有趣的活動,學生背誦古詩的熱情高漲,品味了學習古詩的樂趣,感受到了祖國語言和文化的偉大,也感受到了古人的文化內涵和人格魅力。
角色轉換體驗式探究學習的前提是創設一定的歷史情境,“假如我是他……”,一定要充分了解“他”的社會背景、“他”的社會地位、“他”的知識結構,有了這些相關知識,才能深入前人的靈魂深處,“成為”前人,體驗前人的思想和作風。
3.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對事物的評價,實際上都是人的一種主觀認識。人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觀點,即便觀察同一事物,往往也會因為社會地位、知識結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一個觀點要真正得到個體情感、態度的高度認同,必須經過個體主體的比較、權衡和選擇,而辯論式探究學習為學生提供了這種機會。
采用辯論式探究學習,其基本程序如下:一是了解事物,提出觀點,收集材料;二是分組辯論,陳訴己方觀點,批駁對方觀點;三是評價辯論過程。
例3:實習時,我組織了一次《上網利弊論》的主題班會,就采用了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理念。
我指出:“上網在現代人的業余生活中漸漸占有重要地位,成為閑暇娛樂、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習知識、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但網上也確有寶藏與垃圾并存的情況,上網有利有弊,那么上網是利大于弊呢?還是弊大于利呢?”辯論分組進行(在事先分組時已注意了大體均衡),A組觀點是“上網利大于弊”,B組觀點是“上網弊大于利”。兩組在課前已經搜集材料、提取依據,形成觀點準備上課辯論(這一過程不可輕視,因為搜集材料、提取依據的過程就是學習過程,也是學習方式和習慣養成的過程)。在辯論過程中,兩組把自己的觀點說透,雙方的意見都有道理,只是考察的著眼點不同而導致結論不一。最后,我對學生的辯論過程進行了評價。通過辯論,學生對上網有了全面而理性的認識,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正確對待上網。
辯論式探究學習實施的前提是學習者的精心準備,辯論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習者展示自己成果的過程。準備工作和辯論過程給學習者提供了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的鍛煉機會和合作學習的機會。辯論式探究學習的關鍵是在評價辯論過程中,學習者獲得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出問題,引導探究。
科學發現最艱巨、貢獻最大的工作就是如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恰當合理地解決問題。問題是學習的重要載體,“學貴有疑”是我國古代教育家的普遍主張,西方的亞里士多德認為:“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問題是開啟智慧之門的一把金鑰匙。學習者沒有問題,就不會深入思考。有了問題,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愿望,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采用提出問題式探究學習的基本程序如下:一是提出問題;二是互動,討論釋疑;三是找規律,獲得結論。
以下是興隆縣陡子峪明德小學賈文福老師的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運用》中的一個教學片斷。
例4:賈老師在講授小學語文《師生情》一課時,不是向學生介紹王老師如何敬業、愛學生,而是先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1)王老師為什么會住在醫院?(2)三個女學生為什么想早點看到王老師?(3)她們為什么告訴老師班里一切都好?(4)她們為什么爭著往屋里看?通過小組互動討論學習,師生共議,游戲表演,置身感悟,一位和藹可親、敬業工作、處處關心和愛護學生的老師的形象凸顯,學生就自然產生了對老師的無限尊敬之情。
讓學習者根據問題有目的地探索知識,使他們的思維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從而使他們把智慧力量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習者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思維品質,使他們的思維能力、情感意識和創新能力達到質的飛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頒布的報告《學會生存》中表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睂W會學習是現代人求得生存的基本條件,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是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探究式學習正是以學生學會學習、掌握方法、探明問題解決的過程為宗旨的學習模式。探究式學習有四大好處:
1.有利于培養學習者內部學習動機。
探究式學習為學習者提供了用于解決問題的信息,提供了親自參與獲取新知識的實踐。學習者樂于學習、樂于探究,并能在探究中發現問題,通過發現問題獲得勝利得到肯定,激發學習興趣。
2.有利于知識的保持。
探究中,學習者處于積極的認知狀態,通過歸類、推理、體驗、辯論,信息被多角度考慮,自然易于保持和提取。
3.有利于能力的提高。
能力在活動中養成。探究式學習給學習者留足了思維的空間和時間,留足了實踐活動的機會,有利于能力的提高。這里所說的能力具體地說有三種:一是學習能力,即學習者獲得知識、掌握方法的能力;二是科學實踐能力,即學習者動手展示所學知識的能力;三是創新能力,即學習者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并恰當合理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4.有利于培養創新意識。
探究式學習為學習者創設了相互爭論的情境和機會,鼓勵學習者大膽發言,訓練學習者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勇于發現、探索,發展了學習者的個性,培養了學習者的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習者的創新熱情,有利于形成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當然探究學習法有很多種:實驗式探究法、奇導式探究法、發現式探究法、推理式探究法等,但任何一種探究方式都有優點和不足,關鍵是在運用這些方法時要發揮其優勢,避免其不足,要以知識形成過程的揭示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反饋為立足點,靈活選擇,變通運用,這樣探究式學習一定會“風景這邊獨好”。
[1]蘄玉樂.探究學習.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布魯納.發現學習思想與教育論著選讀(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
指導老師:李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