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201306)
【金融市場】
關于我國銀行業一度爆發“錢荒”問題的再思考
王 宇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201306)
2013年6月,我國銀行業爆發了“錢荒”,導致銀行業出現了資金困局,凸顯了我國商業銀行對于流動性風險管理不足的問題。主要是由隨機外部沖擊;同業業務規模激增,杠桿率高,信貸風險增大;資源錯配等原因造成的。為了防范此類風險,提出促進產業政策與信貸政策的協調配合,優化信貸結構;關注宏觀經濟形勢,實施動態風險管理;完善企業信用評級監控制度等措施建議。
商業銀行;錢荒;流動性風險;資金錯配
“錢荒”是指流通領域內貨幣數量相對不足而引發的一種金融危機。2013年6月,我國銀行業曾經歷了一場嚴重的“錢荒”,這場“中國式的錢荒”產生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數據記錄。在此期間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一路狂飆,大型金融機構對資金的需求量大幅上漲,中國銀行業出現了資金困局。
2013年6月6日,市場傳聞光大銀行向興業銀行借貸的60億元資金未能按時償還,導致兩家銀行資金告急。盡管兩家銀行均予以否認,但市場上資金緊張的跡象越發明顯。次日,Shibor利率(包括隔夜、7天期、14天期、1個月和3個月拆借利率)全線飆升,大額資金交易系統出現歷史最長延時情況,而市場也出現大面積違約現象。事件進一步升級,6月19日隔夜拆借利率上漲至7.66%,6月20日利率首次超過10%,上漲至13.44%。創下歷史新高,導致盤中最高成交利率高達30%,這相當于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的5倍,令人震驚。
然而,央行對于此次“錢荒”的態度不同以往。之前銀行間市場出現資金供給緊張等問題時,央行一定會及時向市場注入資金,采用各種方式緩解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的壓力。但此次事件發生后,在6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仍照舊發行了總額20億元的央票。這一舉措打破了市場寄希望于央行注入流動性來緩解資金緊張的局面,引起當日回購利率恐慌性上漲。央行的態度非常明確,拒絕注入流動性資金,這無疑加劇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為了保持貨幣市場的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央行在6月25日發布消息稱其已向部分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流動性支持。受此影響,隔夜質押式回購利率回落至5.83%。而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至此,“錢荒”現象得到了緩解。
(一)隨機外部沖擊
隨機外部沖擊是“錢荒”現象的直接誘因。造成這次錢荒的外部因素包括季節性需求、國際熱錢流入減少、外匯占款下降、《中國銀監會關于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的發布、意外降臨的債市整頓風暴和理財產品在6月底集中到期等。這些因素造成了2013年6月中下旬銀行間市場的資金緊張狀況和流動性收緊局面。
然而,在何種外部因素起關鍵性作用的問題上存在分歧。有人認為,外匯頭寸政策對整體的流動性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也有人認為外匯管理局于2013年5月5日發布的《關于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是造成資金緊張的主要原因。而更多的人則認為,“錢荒”問題是銀行季末業績考核、影子銀行資金需求多、熱搶大量流出等因素的綜合作用結果。
(二)同業業務規模激增,杠桿率高,信貸風險增大
近年來,為了規避風險,商業銀行大力發展同業業務。由于同業業務不計入表內,資本耗用少,同時資產收益率高,而且不計提風險減值準備,吸引了許多商業銀行利用同業業務來變相擴大信貸規模。同業業務從2010年開始不斷增加,同業資產規模從2010年的4.7萬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9.31萬億元;與此同時,銀行同業負債規模從2010年的2.38萬億元上漲到6.21萬億元。
而同業業務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銀行的隱性信貸規模,增加了信貸風險。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創新業務包括保險通道存款業務、受益權受讓業務等。這幾種業務都屬于創新型同業融資業務,可以繞過央行的監管,同時收益率也很高,導致同業杠桿也在不斷提高。由于銀監會“8號文”的發布,2013年3月25日,商業銀行普遍利用同業資產來對接理財的“非標”資產,風險敞口很大。截至2013年6月份半年末審查時,許多頭寸難平,使得流動性資金緊張。
(三)資源錯配
對于此次“錢荒”,官方給出的定性是“臨時性的、季節性的、期限錯配導致的”問題?!百Y源錯配”指的是資金并沒有流入實體經濟中真正需要投入和發展并且有效率的產業。這一問題是在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因此也稱之為深層原因。
1.資金在金融系統內部空轉
“錢荒”并不是真的流動性供應不足,而是銀行資金結構扭曲。銀行等金融機構經常通過同業拆借,獲得大量低成本的資金。然后通過杠桿投資和期限錯配手段循環往復,賺取高額利潤?!板X荒”造成的影響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銀行間市場,黃金市場、股票市場及債券市場,也經常隨著銀行間市場出現資金緊張狀況。民間借貸利率也會出現間歇性的暴漲暴跌,嚴重影響了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
2.大量的資金進入低效率產業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為了刺激和恢復經濟,我國政府實施了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資金被大量用于各種諸如機場、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些資金不僅投資期限長,在短期內回報率低,更造成了重復投資、產能過剩等問題。除此之外,作為企業的商業銀行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將大量資金投向資金收益率高的房地產行業。這無疑加劇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房價“泡沫化”,使得房價虛高不下,資金難以回籠。
(一)促進產業政策與信貸政策的協調配合,優化信貸結構
商業銀行應轉變思維模式和經營理念,改進自身的流動性管理模式,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現代服務業的信貸支持。商業銀行要統籌營利性與流動性等經營目標,同時要利用信貸杠桿調整產能過剩的行業。創新商業模式,審慎控制由信貸等資產的過快擴張所導致的流動性風險,加快調整自身盈利結構。加強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信貸扶持力度,建立小微企業征信系統。在降低信貸風險的前提下,向小微企業提供信貸資金支持,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
(二)關注宏觀經濟形勢,實施動態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要結合自身特點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不單要考慮短期的資產盈利狀況,同時還要考慮國家宏觀經濟形勢。避免由于“短視”而出現的風險疏忽,造成資產損失。加強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能力,加強對國家政策以及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取向的理解把握能力,及時做好流動性安排。
在進行準確形勢分析判斷后,要建立動態的流動性監管。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采取的主要是靜態的流動性監管目標。而這一監管目標往往只能反映一個試點的流動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無法準確當前的流動性。
(三)完善企業信用評級監控制度
由于商業銀行和企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且監控成本較高,企業信用評級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發展較為緩慢。要完善商業銀行信貸考核體系和企業授信業務制度,特別是針對小微企業的授信業務制度。這是由于小微企業不能公開像大型企業那樣直接融資,但市場容量卻很大。通過完善企業信息記錄,提高貸款質量評價的客觀性。這樣有利于商業銀行更加真實廣泛地了解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降低貸款資金風險。
[1]宋效軍,韓立新.“冷眼”看錢荒[J].銀行家,2013(8).
[2]張如心,張興無.從“錢荒”透視中國金融和經濟的不穩定性[J].背景金融評論,2013(4).
[3]張曉玫,弋琳.貨幣空轉與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基于我國“錢荒”事件研究[J].財經科學,2013(12).
[4]魏開華.基于銀行信貸視角的“錢荒”問題模型分析[J].商業銀行,2013(9).
[5]程衛紅.解讀“錢荒”背后的流動性管理問題[J].華北金融,2013(12).
[6]文棟.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的一些思考[J].國際金融,2013(4).
[7]楊東靜.后金融危機時期銀行的流動性分析[J].現代商業,2013(9).
[8]尹繼志.后危機時代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監管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3(1).
(責任編輯:梁宏偉)
F832.2
A
2095-3283(2014)11-0116-02
王宇(1987-),男,漢族,河南濮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運與物流經濟的統計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