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
吳英事件余波未了,在她的家鄉東陽,又發生了一起民間集資事件,規模更大。據媒體報道,東陽當地知名建筑企業中侖建設有限公司資金鏈斷裂,瀕臨倒閉,其法定代表人嚴成效已被當地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逮捕,加上資金關聯企業浙江飛耀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耀集團),民間融資規模共計超10億元,涉及三千多名債權人。
一個疑問是,為什么出現了吳英事件后,當地人還會將資金源源不斷地投入高利貸,火中取栗?
理由很簡單,沒有比高利貸更輕松、回報更高的賺錢方式了。目前實體企業低迷,掘到第一桶金的富裕人群資金無處可去,他們不愿意投資看上去風險較大的股市和樓市,又缺少可以信賴的金融服務,靠人際關系維持的高利貸鏈條成為資金渠道。
當地利率并不算高,大約月息一分到兩分,說明為了追求安全,投資者已經降低了收益率要求。《時代周報》11月14日報道,浙江騰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在今年7月份借給中侖建設1000萬元,約定還款期為7月7日到7月20日,借款月息為2.5%。債權人李女士去年借給中侖建設的幾十萬元,利息是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息的4倍計算的。銀行同期利率的4倍,是在政府許可的民間融資的范圍之內。
實體經濟下行、體制轉變緩慢、民營企業難以得到貸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過金融寄生蟲生活,或進入高利貸市場,或者靠房租為生。不止東陽,浙江其他地區,廣東、河北、河南、四川等地頻頻爆發民間融資鏈條斷裂,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倒閉等新聞,民間融資鏈條席卷各個地區。
第二個疑問是,對于實體企業而言,難以支付哪怕是是月息一分的便宜錢,他們為什么要飛蛾撲火?
難以從正規金融渠道獲得支持的實體企業,多數與當地民間融資鏈條水乳交融,沒有民間融資就沒有這些企業的發展與壯大。此次陷入困境的企業規模大、信用好,說明金融違約之火已經燒到了大型企業,進一步蔓延就會玉石俱焚。
中侖建設成立于1997年,擁有國家房屋建筑施工總承一級資質,2013年完成建安產值17.2億元,創利稅四千多萬元。但在光鮮表面的背后,是建筑企業被拖欠的帳期越來越長,是某些城市的房地產價格越來越低,再多的資產都沒有用,一旦現金流出現問題,就會全盤皆潰。
此前行業景氣周期,企業賺錢容易,房地產凈利潤在20%以上,從民間融資哪怕利率高些,問題也不大。東陽建筑企業的投資都比較大,很多項目都要求施工企業墊資,所以早在十幾年前,東陽企業就開始向老百姓借錢,已經形成了信用生態鏈,盡管有的企業利息非常低,年息只有8厘,只比銀行利率高一點點,民間資金還是愿意投入這些企業。
事實上,從吳英事件開始,已經證明景氣周期的投資模式不再適合下行周期,但人們依然懷著幻想,認為大企業能夠抗過周期的折磨。這種觀念的風險,比高利貸還要可怕。不僅普通投資者,就是企業也都涉足利潤最高的金融行業,當作最后的利潤庇護所。涉身此次事件中的飛耀集團,2008年與13家實力浙商聯合創立的“浙商創投”,成功投資了“華數電視”、“貝因美”、“鄭州煤機”等多家公司。同時,飛耀集團充分利用浙江大量優質的中小企業資源,組建成立“浙江中盈融通擔保有限公司”。目前,飛耀集團董事長張躍飛是積成電子第一大股東。
從民間融資,在貨幣與證券市場獲得更高的收益,也是實體企業的選擇,幾乎可以說,行行皆金融,泡沫搖搖欲墜。最后問題來了,地方政府、地方金融辦為什么不干預?
理由同樣簡單,一干預,所有企業都沒有活路。東陽某銀行一位負責人表示,東陽的銀行向政府反映過此事,但政府并不想管得太死。由于銀行貸款額度有限,不可能滿足所有企業的要求,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轉向民間借貸。如果政府切斷這一融資渠道,意味著很多企業無法擴張,甚至死掉。只有企業還息,政府有稅收有就業,當地經濟維持穩定,領導有了政績,為什么要強行干預?
維持針尖上的平衡,另一個理由是,全國都如此,法不責眾。并且,民間融資是法律的模糊地帶,人人懷著僥幸心理在灰色地帶跳舞,一旦出事,政府出面充當和事佬,以免事件激化。
如果不以互聯網與小型銀行建立民營企業的健康金融生態,民間融資就是中國金融鏈中野火燒不盡的組成部分,抓了一個吳英,還會有千萬個吳英站起來。市場內生需要,人力無法鏟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