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就是游戲規則。”作為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的投資原則同樣深入人心。當下,受央行意外降息刺激,非銀金融、周期股相繼“騰飛”,相比之下,擁有重重利好的大消費板塊卻稍顯“平寂”,而這也許正是機會所在。
市場環境方面,消費產業無論支出增速還是內容轉型都令人矚目。11月27日,據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房愛卿介紹,中國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8.5%,比投資貢獻高約7個百分點,并且呈現四大亮點:信息消費強勁增長;服務消費繼續加快;大眾化消費穩步回升;綠色健康消費深入人心,同時房愛卿預計,后期消費市場將進入平穩健康發展的新周期。
宏觀政策方面,消費產業更是被定義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我國發展巨大潛力所在。10月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點明將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消費,促進綠色消費,穩定住房消費,升級旅游休閑消費,提升教育文體消費,鼓勵養老健康家政消費。
結合當下背景,不禁令人想起曾在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大放異彩的“漂亮50”,其中包括可口可樂、麥當勞、寶潔等在內的一批消費股,至今仍被奉為投資經典案例。回顧當時社會壞境,經過了50、60年代工業化高速發展,美國70年代開始逐步進入消費占經濟總量比重大幅上升階段,帶動消費品行業高速增長。
當然,時過境遷,對于當下的中國市場來說,消費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食品飲料等行業,如今中國消費正在向第三次升級邁進,消費需求正在發生實質性轉變,已向房地產、汽車和醫療保健等“新三大件”轉移,構成了更加多元化的“大消費”。
事實上,面對重重利好,市場也并非無動于衷。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閘”,首日滬股通額度用盡,其中低估值消費股遭到搶購。據業內人士調研分析,海外資金會持續涌入A股。相比香港市場,質量更好、選擇更多的醫藥、可選消費是海外資金關注的焦點。
而對大消費“情有獨鐘”的公募基金也大有人在,如嘉實研究精選,近年來一直十分重視大消費類資產的配置,其基金經理張弢從2012年“長期看好大消費板塊”到2013年“大消費主題將貫穿全年行情”。眼下展望未來,張弢依舊表示,板塊上以大消費作為基金主力配置品種。同時基金將重點關注農業、移動互聯網、醫藥、消費、交運等的投資機會。在該策略指導下,嘉實研究精選的確表現不俗,據WIND統計,截至11月27日,該基金成立以來總回報177.69%,年化收益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