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敏



減輕企業負擔是政府扶持企業發展、激發企業市場活力的重要舉措。調研顯示,2013年杭州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增大,企業發展外部環境不容樂觀,減負工作任重道遠。
一、研究的緣起
由于近年來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復雜,杭州市各類企業的盈利空間受到較大壓縮,發展動力、投資意愿普遍不足,制造業陰云籠罩,市場活力難以充分煥發。為促使杭州企業盡快擺脫發展“疲態”,推動杭州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需建立更有效的體制機制,采用更豐富的激勵手段,其中把減輕企業負擔作為扶持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對于優化企業發展環境、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維護企業權益意義重大。鑒于此,本文把杭州企業負擔作為研究視角,科學評估杭州企業負擔的真實狀況,梳理把握企業減負的關鍵環節,探索建構杭州企業有效減負的對策體系,以期對實質性地減輕杭州企業負擔水平有所助益。
二、杭州市企業負擔基本狀況解析
企業負擔,是指除納入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之外的稅收、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捐贈、攤派等所形成的財務扣除。我國企業負擔過重早已成為社會各方的共識,那么,作為全國經濟強市的杭州,目前各類企業的真實負擔狀況如何?為全面客觀地收集分析杭州企業負擔狀況,本研究依托杭州市經信委、杭州市減負辦從全市選取117家企業作為監測點,開展企業負擔數據的報送、統計和綜合分析工作。
從產權性質看,所選取的117家監測點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包括民營企業88家、國有企業4家、外資企業3家、集體企業1家、股份制企業12家、其他企業9家。從企業類型看,117家監測點企業以工業和信息服務業為主,包括工業企業66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25家,商業企業2家、交通運輸業企業2家,其他企業22家。從企業規???,117家監測點企業以民營中小微企業為主,包括大型企業13家、中型企業66家、小型企業18家、微型企業20家。企業負擔的監測內容和指標主要是:(1)企業年度主要經濟指標;(2)企業繳納稅收、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社會責任支出、生產經營服務性收費、財務費用、用工費用等7個負擔狀況指標;(3)政府及相關部門增加企業負擔的情況;(4)各級政府出臺的惠企減負政策執行情況;(5)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對減輕企業負擔工作的意見建議等。
從杭州市117家監測點企業報送的數據看,2013年企業總體負擔率為23.68%,其中用工費用負擔率為16.19%、稅收負擔率為5.35%、財務費用負擔率為1.7%、經營服務性收費負擔率為0.3%、政府性基金負擔率為0.14%、行政事業性收費負擔率為0.03%、社會責任支出負擔率為0.09%(注:負擔率=負擔支出/主營業務收入)??梢姡瑢贾菔衅髽I而言,目前負擔的最主要來源是用工費用和稅收,占總體負擔率的90.96%。企業負擔率是利潤率(117家監測點企業2013年共實現利潤總額51.94億元,企業利潤率為8.70%)的2.72倍,其中用工費用負擔率一項就超過企業利潤率7.49個百分點。
基于對117家監測點企業負擔狀況的分類統計我們發現,不同性質、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負擔率狀況不盡一致:杭州私營企業負擔率最高(25.67%),集體企業負擔率最低(14.43%);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負擔率最高(39.97%),工業企業負擔率最低(17.96%);企業規模越小負擔越重,小微企業負擔率最高(小型企業負擔率為32.29%、微型企業負擔率為36.9%),大型企業負擔率最低(14.21%)。
基于對2013年、2012年度監測數據的對比性分析我們發現:(1)較之2012年,2013年杭州企業的總體負擔率上升了5.68%,升幅達到31.56%,這表明2013年杭州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增大,企業發展外部環境不容樂觀,減負工作任重而道遠。(2)企業用工負擔率、財務費用負擔率、經營服務性收費負擔率、社會責任支出負擔率4個指標有所上升,其中社會責任支出負擔率升幅最大。具體而言,用工負擔率上升了5.64%,升幅為53.46%;財務費用負擔率上升了0.08%,升幅為4.9%;經營服務性收費負擔率上升了0.12%,升幅為66.67%;社會責任支出負擔率上升了0.06%,升幅為200%。數據表明,企業用工負擔、經營服務性收費、社會責任支出負擔率上升幅度較大,企業用工成本、檢驗檢測、集資攤派、社會組織會費等負擔加重。(3)稅收負擔率、政府性基金負擔率、行政事業性收費負擔率3個指標有所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行政事業性收費負擔率。具體而言,稅收負擔率降低了0.07%,降幅為1.3%;政府性基金負擔率降低了0.02%,降幅為12.5%;行政事業性收費負擔率降低了0.01%,降幅為25%。數據表明:杭州在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方面實踐成效較好,其中減少行政事業收費政策效果最為明顯,負擔率降幅最大。
另外,在對117家監測點企業負擔監測指標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我們同時發現,企業普遍反映當前生產經營中面臨的主要困難有:用工成本攀升(占71.6%)、原材料成本上漲(占67.4%)、融資難(占67.2%)、融資成本高(占53.9%)等問題,另外,招工難(占59.3%)、市場增長乏力(占45.8%)、市場惡性競爭(占37.5%)等也是較為突出的問題。
三、杭州市企業減負的路徑探尋
從2013年企業負擔監測的情況看,隨著以“杭改十條”為集中體現的杭州市加速推進全國經濟強市建設征程、全面激發企業市場活力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近年來機關作風效能建設的不斷加強,企業減負工作也穩步推進,杭州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環境得到了優化和改善。但是,總體上說,杭州的企業負擔水平與企業期望值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企業負擔依然偏重,增加企業負擔、損害企業利益的現象仍屢見不鮮,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存在諸多困難,企業減負工作形勢嚴峻。
為深入貫徹中央、浙江省關于減輕企業負擔工作部署的要求,杭州市應針對負擔監測中發現的突出問題,以優化發展“軟環境”和提升企業“滿意度”為目標,以企業減負“陽光行動”為抓手,以專項治理為重點,堅持標本兼治、糾建并舉,突出重點、強化協調、形成合力,努力推動杭州減輕企業負擔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endprint
(一)強化協調督促,推動惠企政策陽光透明
一是系統梳理和公開惠企減負政策。著重是梳理、匯總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央、省、市政府和涉企職能部門制定出臺的、目前仍在執行的減免緩退稅費(基金、社會保險)、扶持企業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類優惠政策,以杭州企業減負政策宣傳周等活動為契機,通過政府網站、新聞媒體、“納稅人之家”、辦事大廳公開欄、政策匯編等各種途徑加大宣傳力度,指導企業用足用好各項政策。尤其是2013、2014年新出臺的政策,要通過手機短信、網站、新聞媒體等途徑,及時進行公開,告知企業。二是辦好企業咨詢投訴熱線。加強杭州中小企業百事通114、杭州便民服務熱線96345、浙江中小企業服務熱線96871等咨詢熱線的建設,健全工作機制,拓展服務內容,提高能力水平,為企業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政策宣傳、咨詢解答、投訴受理等服務。三是抓好減負政策的貫徹落實。杭州市各涉企職能部門應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出臺的政策誰落實”的原則,切實抓好各項惠企減負政策的落實,使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二)抓好清單管理,促進涉企收費陽光公開
按照2014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涉企收費管理減輕企業負擔的通知》的要求,杭州市應全面建立和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對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實施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實行目錄清單管理并對外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目錄清單之外的涉企收費,一律不得執行。同時還要全面實行收費公示制,通過“杭州價格網”、華數電視、收費窗口、《杭州市行政事業性收費公示冊》等方式公開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收費單位、收費項目代碼、收費項目名稱、收費標準、收費范圍、批準機關及文號等內容,做到明明白白收費。進一步落實收費登記、“兩證一票一卡”和“收支兩條線”等制度,從源頭上規范涉企收費行為。
(三)深化專項治理,規范重點領域涉企收費
一是針對企業負擔監測中發現的杭州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專項督查整治銀行系統涉企收費。即針對金融機構存貸掛鉤、收取貸款咨詢費、顧問費、承兌窗口費、貸款證年檢費等違規違紀行為又有所抬頭的情況,聯合杭州銀監、金融辦、人民銀行等部門積極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涉企收費問題專項督察,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嚴格遵守“合規收費、以質定價、公開透明、減費讓利”原則,切實查處商業銀行強制收費、捆綁收費、只收費不服務或少服務等違規收費行為。二是針對杭州企業社會組織會費負擔較重等問題,積極組織開展治理規范杭州市社會團體收費專項行動。對協會、學會等社會團體收取的涉及經營服務性收費和會費等各種收費進行專項治理,大力規范收費行為,完善收費收入管理制度,堅決取締各種亂收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發展環境,推動社會團體健康有序發展。三是開展涉企價格和收費專項檢查。根據浙江省物價局《關于開展全省涉農涉企價格和收費專項檢查的通知》,杭州應積極組織開展對涉及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負擔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價格政策執行情況,以及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減費優惠政策落實情況的專項檢查,重點檢查公安(消防)系統、工商系統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價格服務。
(四)健全監督機制,加強企業不合理負擔陽光監督
一是要健全企業負擔情況監測機制。建立杭州市企業負擔監測網絡,設立企業負擔監測指標體系,及時收集分析企業負擔變動情況、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企業對政府服務的訴求等情況,提供更加豐富的企業減負決策服務信息。二是加強企業負擔問題的監督檢查。加大對執法部門的執收執罰行為、壟斷行業的經營收費行為,以及企業反映比較集中的重點部門、重點行業、重要時段的監督檢查力度。三是加大企業負擔案件的查處力度。嚴肅查處向企業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檢查、亂培訓以及變相或搭車向企業拉廣告、訂書報雜志、音像制品、推銷產品或服務、提供贊助或捐贈、報銷或攤派費用等行為。健全案件受理、查辦、協辦、督辦機制,對企業反映強烈、社會影響大的涉企負擔案件,加大通報曝光力度,切實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基金項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2014年度杭州市哲社規劃課題“民營經濟強市建設視野下的杭州民營企業負擔調查及減負建議”(A14YJ07)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樹人大學基礎部)
責任編輯:代建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