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弢
摘要:加入WTO之后,我國與國際間的貿易和投資往來比以往更加頻繁。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會計信息對于跨國交易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會計準則作為企業披露會計信息的標準因國家或地區不同而產生差異,而這種差異會在無形中增加企業的交易成本。為了更好地與國際社會接軌,我國的會計準則在經歷幾回革新以后,慢慢向國際會計準則趨同,以減輕國際貿易和投資中因會計準則分歧而致使的磨擦。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會計準則雖然趨同于國際會計準則卻不全盤吸收,在追求共性的同時也保持個性。
關鍵詞:會計準則;趨同;差異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1-0105-02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國進一步擴大了對外開放,并且積極推動各項改革的進程,而事實證明這些舉措無疑是成功的,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不可抵擋的大勢。當然,中國政府為此也做了許多努力讓有實力的中國企業“走出去”,能夠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開拓市場空間,優化產業結構,增強國際競爭力。可以說,“走出去”是一種必然的選擇,也是中國對外開放提升到新水平的重要標志。
隨著我國向世界經濟靠攏的步伐越走越快,世界市場對我國經濟的國際化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同時,國內外許多相關人員因為自身利益關系也迫切地需要我國會計準則向國際會計準則趨同。首先,以我國公司到外國融資為例。由于我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之間存在差異,對方往往不認可按照我國會計準則編制的會計報表,而國外的會計師費用又要遠遠高于國內,重新編寫財務報表不僅浪費時間跟精力,也必定會增加融資成本;另一方面,一些跨國企業進入我國投資時,也極容易因為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導致水土不服。其次,因為國際社會不認可我國會計準則而導致我國對外貿易損失的事件也常有發生。我國日趨增長的出口額使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反傾銷的最大受害國,而在這些的案件中,我國的勝訴率很低。有學者分析,個中緣由除了企業自身應訴不力和對反傾銷會計規則缺乏正確解讀外,會計準則標準不同也是直接引起我國企業敗訴的重要因素。
為了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登上世界的大舞臺,我國進行了一系列會計準則改革,旨在縮小我國會計準則與國家會計慣例、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拉近中國與世界的距離。了解并把握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的共性和個性,不但有助于中國企業“走出去”,也利于外國企業“走進來”。
二、我國會計準則向國際會計準則趨同
(一)關于會計國際趨同
陳毓圭曾指出:趨同(convergence)指的是收斂、縮小差異,現在不同,經過一段時間后會逐步相同,最后消除差異。[1]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自1973年建立至今,為了協調全球會計準則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竭盡所能地列減少不同國家間會計準則的差別,努力使國際間彼此理解和有效溝通,最終達到減少障礙和矛盾的目的。2001年初,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重組并更名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會計國際趨同(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convergence)也隨其目標的轉變正式提出,并在隨后幾年被普遍應用。
會計國際趨同是在國際會計準則廣泛汲取各國會計準則長處且在全球范圍內適用的前提下,各國會計準則向國際準則靠攏,使會計信息更加標準化、統一性和高度可比的過程。[2]因為不同國家的會計環境的差異化明顯且復雜,所以向單一的全球化會計準則的目標發展的過程注定將是一個循序漸進且緩慢的過程。
(二)會計國際趨同的優勢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國際貿易中的雙邊或多邊為了能夠更精準地評價該項貿易業務的風險程度,需要把握對方的財務信息,仔細分析后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或合作決策。這樣的發展方向提高了貿易各方對會計信息的訴求,同時也需要貿易雙方的會計準則能協調一致,使不同參與者的會計信息具有可比性,以便各方能看懂并且了解對方會計報表及相關財務資料,達到相互溝通與合作的目的。
1.降低交易成本
在整個社會中,會計信息的披露連接了企業、境內外投資者、債權人和國家,而以上各方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不一致導致了會計準則必須通過不斷地協調以達到會計制度的一致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境外上市的大多數中國大陸企業都需要向境外投資者提供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的財務報告。但由于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存在的差別,境外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時就會將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進行對照比較。這不但大大增加了企業披露會計信息的成本,還嚴重阻礙了國際投資的發展和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進程。
另外,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市場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國際上的往來也越來越頻繁,如果由于會計準則上的大幅度差異造成了交易障礙,那么交易成本的增加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向著國際會計準則的方向趨同,某種程度上會減少因會計標準不同而帶來的摩擦成本和運行成本。
我國企業從2007年開始,全面使用新的會計準則,向著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目標又邁了一大步。新的會計準則的投入使用不僅意味著我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開始懂得運用國際通用的會計語言進行對話,同時也大大降低了不同準則之間的轉換成本和工作量,方便境外上市公司編制財務報告。
2.服務于“走出去”戰略
在中國經濟良好發展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登上國際經濟市場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企業較量和角逐,環境的改變賦予了我國會計準則新的使命。在國際貿易、海外并購、海外上市、商譽確認等跨國業務的時候,參與方都需要通過比較會計信息以了解對方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換句話說,會計信息是市場交易方參考的重要指標之一,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交易的成敗。首先,不同國家遵循不同的會計準則,所披露出來的會計信息也有所不同,所以為企業處理這些經濟業務增加了難度。其次,如果貿易雙方都依據各自國家的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太多的差異無疑增加了交易的成本,無益于雙方的相互了解和溝通以做出準確、敏捷的判定和決議,阻擋了國際貿易范圍的快速擴大。但是,如果我國會計準則向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則可以盡量避免上述不利因素。會計準則的趨同會提高我國會計信息質量和使用價值,增加來自不同國家的企業的可比性,還有利于貿易各方交換有效信息,為世界各國貿易往來提供優越的信息支持,減少甚至消弭國際通用“商業語言”上的障礙,從而進一步加快了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
所以,新的會計準則體系的出臺,不僅有利于國內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拓展國際業務,還也有利于國外企業到我國投資或融資。另外,伴隨外國資本涌入我國市場的是先進的生產技術與管理經驗,我國企業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套,拓展發展空間。[3] 一出一入相結合,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大為增強。
三、我國會計準則的個性化
(一)關于會計國家化
會計的國家化是指會計與特定的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生產力水平等密切相關,在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中表現出的國家特色,只要體現在各國制定的適用于本國境內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及會計工作規范等。 [4]
盡管現在會計的發展具有國際性,但由于我國有著自己獨特的五千年歷史文明,有著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經濟等背景和特定的現實環境,又建立了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以在當今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大背景下,我們還要考慮保持我國會計特色。
(二)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別
我國是一個正處于轉型中的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樣的現實背景注定我國不能完全照搬國際會計準則,而是應該在充分借鑒的同時,也要量體裁衣,努力做到求大同,存小異。
從上表的可以看出,我國新會計準則雖然引入了公允價值,但是因為考慮到我國自己的國情,活躍市場還不是特別發達,因此對于公允價值仍然持謹慎的態度。
四、結尾
我國實施新的會計準則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作出決策提供了有用的會計信息,實現了向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對我國資本市場的成長和壯大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的同時,考慮到我國自身國情和特色,我國會計準則趨同于國際會計準則卻不全盤吸收,在追求共性的同時也保持個性。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不可能一揮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過程,所以現階段里求同存異仍然是我國會計準則改革的主流。
參考文獻:
[1] 陳毓圭.會計審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化發展趨勢及其對策研究[J].財會通訊,2005(10).
[2] 連 嘉.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問題及對策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3] 廉艷絨.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0.
[4] 劉緯緯,崔秀云,王國慶.試論我國會計的國際化與國家化[J].沿海企業與經濟,2006(8):179-181.
[責任編輯:方 曉]
所以,新的會計準則體系的出臺,不僅有利于國內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拓展國際業務,還也有利于國外企業到我國投資或融資。另外,伴隨外國資本涌入我國市場的是先進的生產技術與管理經驗,我國企業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套,拓展發展空間。[3] 一出一入相結合,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大為增強。
三、我國會計準則的個性化
(一)關于會計國家化
會計的國家化是指會計與特定的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生產力水平等密切相關,在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中表現出的國家特色,只要體現在各國制定的適用于本國境內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及會計工作規范等。 [4]
盡管現在會計的發展具有國際性,但由于我國有著自己獨特的五千年歷史文明,有著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經濟等背景和特定的現實環境,又建立了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以在當今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大背景下,我們還要考慮保持我國會計特色。
(二)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別
我國是一個正處于轉型中的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樣的現實背景注定我國不能完全照搬國際會計準則,而是應該在充分借鑒的同時,也要量體裁衣,努力做到求大同,存小異。
從上表的可以看出,我國新會計準則雖然引入了公允價值,但是因為考慮到我國自己的國情,活躍市場還不是特別發達,因此對于公允價值仍然持謹慎的態度。
四、結尾
我國實施新的會計準則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作出決策提供了有用的會計信息,實現了向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對我國資本市場的成長和壯大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的同時,考慮到我國自身國情和特色,我國會計準則趨同于國際會計準則卻不全盤吸收,在追求共性的同時也保持個性。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不可能一揮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過程,所以現階段里求同存異仍然是我國會計準則改革的主流。
參考文獻:
[1] 陳毓圭.會計審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化發展趨勢及其對策研究[J].財會通訊,2005(10).
[2] 連 嘉.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問題及對策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3] 廉艷絨.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0.
[4] 劉緯緯,崔秀云,王國慶.試論我國會計的國際化與國家化[J].沿海企業與經濟,2006(8):179-181.
[責任編輯:方 曉]
所以,新的會計準則體系的出臺,不僅有利于國內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拓展國際業務,還也有利于國外企業到我國投資或融資。另外,伴隨外國資本涌入我國市場的是先進的生產技術與管理經驗,我國企業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套,拓展發展空間。[3] 一出一入相結合,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大為增強。
三、我國會計準則的個性化
(一)關于會計國家化
會計的國家化是指會計與特定的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生產力水平等密切相關,在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中表現出的國家特色,只要體現在各國制定的適用于本國境內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及會計工作規范等。 [4]
盡管現在會計的發展具有國際性,但由于我國有著自己獨特的五千年歷史文明,有著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經濟等背景和特定的現實環境,又建立了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以在當今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大背景下,我們還要考慮保持我國會計特色。
(二)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別
我國是一個正處于轉型中的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樣的現實背景注定我國不能完全照搬國際會計準則,而是應該在充分借鑒的同時,也要量體裁衣,努力做到求大同,存小異。
從上表的可以看出,我國新會計準則雖然引入了公允價值,但是因為考慮到我國自己的國情,活躍市場還不是特別發達,因此對于公允價值仍然持謹慎的態度。
四、結尾
我國實施新的會計準則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作出決策提供了有用的會計信息,實現了向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對我國資本市場的成長和壯大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的同時,考慮到我國自身國情和特色,我國會計準則趨同于國際會計準則卻不全盤吸收,在追求共性的同時也保持個性。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不可能一揮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過程,所以現階段里求同存異仍然是我國會計準則改革的主流。
參考文獻:
[1] 陳毓圭.會計審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化發展趨勢及其對策研究[J].財會通訊,2005(10).
[2] 連 嘉.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問題及對策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3] 廉艷絨.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0.
[4] 劉緯緯,崔秀云,王國慶.試論我國會計的國際化與國家化[J].沿海企業與經濟,2006(8):179-181.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