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本財
摘 要 為探討紅堤套種生姜的生產技術,提高經濟效益,資源縣自2010年開始改紅堤一年一作為紅堤間作套種,提高了復種指數和土地利用率。目前,推廣面積已占紅堤種植面積的80%以上。試驗表明,紅堤套種生姜比一年一作紅堤增加收入7萬~8 萬元/hm?,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關鍵詞 紅堤葡萄園;生姜;間作套種;效益
中圖分類號:S34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0-0-2
廣西資源縣近幾年來在實施高產優質、生態環保、“一鄉一品”富民工程中,不斷改良種植模式,為農民的種植提供技術支持,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自2010年以來改紅堤一年一作為紅堤間作套種生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過實驗驗證了在紅堤園內套種生姜不僅能夠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而且還能為農民增加收益。目前,在中峰鎮、資源鎮已經得到了廣泛推廣,面積達20 000 hm?。
1 基本情況
資源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越城嶺山脈腹地,是廣西的北大門,屬桂林市管轄。境內有華南第一高峰貓兒山,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發源地之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海拔在800 m以上,是典型的高寒山區。全縣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年均氣溫16.7 ℃,極端最高溫度38.8 ℃,極端最低溫度-8.4 ℃;年均降雨量1 736 mm;光熱適宜,年均日照時數為1 275 h,無霜期216 d。
資源縣紅堤種植面積40 000 hm?,均采用小拱棚遮雨栽培,種植規格為株距1.5 m,行距2.4 m,畦面寬1.5 m,紅堤采用“T”或“Y”型整枝,棚下紅堤株間土地肥沃,濕潤,光照、溫度適宜,非常適合生姜生長。
試驗設在中峰鄉大莊田村李家屯,土壤為沙壤土,土層厚50~60 cm,pH值6.5,土層中有機質含量42.6,速效N 1.7 mg/kg,速效P 38.8 mg/kg,速效K 120.5 mg/kg。供試點地塊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供試紅堤品種為紅地球,生姜品種為本地香姜。試驗面積600 hm?,對照面積200 hm?。
2 生姜栽培技術
2.1 栽種準備
在栽培過程中,應該對土壤進行選擇,以免影響種植效果。在紅堤園中套種生姜,選擇地勢較高,便于灌溉,同時土壤肥沃且三年內沒有進行過生姜栽種的田中種植。在春節前一個月將土壤進行深翻,經過一冬的曬垡凍垡后,可以將部分病菌和害蟲凍死,而且深翻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結構,促進根系發育。過完春節,還需要對土壤進行細細整理,田要理平,土要細碎。生姜的種植環境要求比較特殊,它是不耐連做作物,在無病的姜田內種植,連續種植3~4 a就應該換茬,其間隔最少保證2~3 a。作為新開辟出來的姜田,如果在種植的當年發現了病害,那么下年種植就要及時換茬。如果地區土地比較寬裕,那么最好間隔期間能夠保證3~5 a,效果會更好。
2.2 生姜栽種
選擇無病、無損傷、無變色、50~100 g、具有3~4個壯芽的姜塊作種,播前曬白,用草木灰蘸傷口,也可用8億個/克蠟質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康發),每100 kg種姜用240~320 g對水浸泡30 min消毒,以防姜瘟病。常規生姜品種,采用露地直播,經催芽后于3月15日播種。生姜種植在紅提畦壟的邊緣,一條壟只種一邊即一行,幼年紅堤園也可種二行。播前在紅堤畦上開種植溝,溝深10~20 cm,寬20 cm,每667 m?施腐熟欄肥1 500 kg作基肥、用3%地蟲殺星2~3 kg拌砂20 kg撒施種植溝內防地下害蟲。播種時用釘耙將有機肥與溝內泥土混合,再擺放姜種,株距20 cm,姜種上覆蓋腐熟欄糞,欄糞上覆蓋5 cm厚碎土,最后覆蓋透明地膜保溫保濕以利提早出苗。出苗后要即時破膜,苗高30 cm左右可隨紅提施肥時順帶淋施稀薄復合肥水肥。生長期內培土三次(6月、8月、9月各一次)防止姜塊外露。在紅堤收獲后的8-9月,也是生姜莖長勢最旺的,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持水量60%~70%)。可視土壤干濕情況,適度澆水。11月地下莖充分膨大,可根據市場價格適時采收,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2.3 防治病蟲
在生姜種植的過程中,重點工作之一就是防治病蟲害,及時拔出雜草,以保證生姜的正常生長環境,尤其是要注意避免姜瘟病的發生。姜瘟病s是能夠使生姜植株死亡,姜塊腐爛的病害,這是一種毀滅性的病害。姜瘟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一是選用無病姜種;二是用石灰處理中心病株土壤;三是使用“姜瘟靈”或是用雙效微肥300倍液浸種3 h。姜瘟病的化學防治方法有:(1)姜瘟靈(100 mL對水30 kg)+ 72%方舟農用鏈霉素(6片對水15 kg);(2)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佳爽或潤之露),使用方法為發病初期用600~800倍液灌根;(3)8億個/克蠟質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康發),使用方法為每100 kg種姜用240~320 g對水浸泡30 min消毒,發病初期每667 m?用400~800 g對水灌根;(4)99.5%氯化苦液劑,使用方法為用37.5~52.5mL/m?進行土壤消毒。(5)77%多寧(硫酸銅鈣)800倍灌根,都可以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生姜害蟲主要有地老虎、金針蟲、斜紋夜蛾、姜螟蟲等。針對這些害蟲的防治方法也不盡相同,地老虎、金針蟲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 逐株滴灌(灌根)或進行全田噴霧。用藥時應在下午16:00時以后進行。毒餌誘殺:可用40%毒死蜱1 0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倍液,加入少量糖、醋,加到麥麩中制成毒餌,傍晚撒施于植株附近。斜紋夜蛾、姜螟蟲可用10.5%甲維-氟鈴脲(龍歌)2g/袋,每噴霧器2袋,下午16:00時以后噴施。
3 試驗結果
11月23時采挖測產,667 m?產量農科所點1 140 kg,李家屯點1 210 kg,觀田點1 082 kg,折合平均1 144 kg,按當時市場批發價每千克計8元,667 m?增產值9 152元,除去投入姜種150 kg計1 500元,生物有機肥350元,欄糞500元,人工960元,合計3 310元,增加純收入5 842元/667 m?,達到預期目的。可見,紅堤園套種生姜經濟效益十分顯著,這就為資源縣優質高效生產的農富工程提供了科學依據。
4 討論與分析
紅堤園套種生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各復種指數。紅堤架下種生姜,利用小拱棚和紅堤枝葉給生姜遮陰,可節省遮蔽材料和勞力600 元/667 m?,同時紅堤園套種生姜,比單純種植紅堤,可增加純收入5 842 元/667 m?。通過實驗進行科學驗證,證明了紅堤園內套種生姜可以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這為地區的優質高產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由于在田間進行套種能夠充分的利用土地資源,為農民開辟了一條增產增收的方法,促進了農民栽種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郭立嶺.甘蔗套種西瓜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1994,(2).
[2]盧軍,竺宏康,戴銀林,施俊杰,馮益文.草莓套種西瓜──稻三熟制的效益與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1995,(6).
[3]張沈龍,林開敏,林思祖.胡柚套種西瓜復合經營技術[J].林業科技通訊,1995,(1).
[4]丁子呈.幼年龍眼園套種西瓜以短養長[J].福建熱作科技,1995,(3).
[5]楊炳林.師宗縣生姜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0,(1).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