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 要 作為我國新興的戰略資源,竹類資源其綠色環保的特性越來越受到我國政府及社會的重視。為了不斷發展竹產業的生產力,我國提出了竹林豐產培育的重要舉措。結合當前竹林豐產培育及生態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和思考,希望為落實好竹林豐產培育的措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 豐產培育;生態經營;氮肥;筍竹加工;商品竹
中圖分類號:S795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0-0-2
竹林是我國一種重要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被定為重要戰略性資源。在我國的林業發展中,竹林培育經營為地方的經濟發展、環境保護以及社會效益的提升提供了極大的保障。近年來,為了能夠更好的開發竹林資源,我國提出了竹林豐產培育政策與措施,但在落實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使竹林豐產培育與生態經營更好的結合,是當前業內探討的熱點。
1 竹林豐產培育及生態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已經將竹林豐產培育作為竹林資源開發的重要戰略措施來執行,但在執行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1 竹農對豐產培育積極性不高
近年來,雖然我國政府發動了多次規模較大的竹林豐產培育群眾運動,以深翻施肥為代表的竹林豐產措施已經做到了初步的普及,但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竹農由于長期以來受到傳統的育竹觀念的影響,并沒有真正的認同竹林豐產培育這一科學的方式。許多竹農在砍伐竹林時,還是集中于對高竹、壯竹進行砍伐,將老竹、病竹留下來,這種嚴重違背竹林生產規律的傳統砍伐方式制約了竹林豐產培育措施的發展。這種問題在對竹林豐產培育的統計數據上更能體現。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浙江省集約進行竹林豐產培育的毛竹林只占全部竹林面積的68%,傳統粗放
型的竹林生產培育經營方式依然客觀存在。
1.2 對竹林資源的經營缺乏生態經營理念
隨著竹林豐產培育的面積不斷的加大,豐產培育的力度不斷的增強,竹林的生態經營問題逐漸的暴露出來,這表現出竹林經營者缺乏對竹林培育的生態經營理念,形成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2.1 經營承包責任制有待完善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農業的生產承包責任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目前,隨著我國竹林產業化的推進,以前的分戶承包的經營形式已經無法激發出更大的竹業生產力,分散的經營方式也很難估計到生態環境的保護。
1.2.2 商品竹林與生態公益竹林關系不清
竹林資源不僅能產生經濟效益,也能很好的保護森林園區的環境。竹林資源分為商品竹林與生態公益竹林兩類。在實際的經營中,經營者往往更加注重對商品竹林的開發,而忽視對生態公益竹林的培育,有時甚至直接將生態公益竹林進行商品化銷售,嚴重損害了竹林的生態保護建設。
1.3 長期施用化學氮肥使竹林土地退化
由于市場對竹類資源的需求不斷提升,使得竹林的經營者不斷采取各種手段來提升竹子的產量,在實際的經營中,要保持竹林較高的生產力,就必須通過人工行為向竹林土地輸送養分,以彌補竹林生長對土地養分的消耗。目前,我國的竹林對土地輸送養分的形式主要以澆灌化學肥料為主,而所有化肥中,更加經濟的氮肥占據主體地位。由于氮肥的大量施用,使一些竹林土地中出現了氮飽和的情況,土壤酸堿值不斷加大,氮毒害現象使土壤的生態系統多樣性降低,水分呈現富營養化,土地出現了非常嚴重的退化現象。這種現狀若不及時制止,必將嚴重的影響到區域的生態環境。
1.4 筍竹制品加工效用低下導致竹林利用率低
當前,我國的竹業加工體系剛剛開始建立,很多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在筍竹制品加工業中,問題更加的嚴重,筍竹制品加工效用低下的現狀使得竹林的利用率不高,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一是筍竹加工的范圍相對較窄。當前我國筍竹制品加工主要是對竹席、涼席的制作,產品較為單一,而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的提高,由于空調的普及,涼席的使用率不斷降低。另外,很多藤制品、皮革制品的涼席也不斷的蠶食竹席的市場份額。二是加工收費環節較多,利潤率較低[1]。在當前毛竹的生產加工環節中,收費環節過多,育林基金、資源培植費等費用都嚴重稀釋了筍竹制品的利潤率,致使筍竹加工企業缺乏生產的動力。
2 提升竹林豐產培育質量及經營的對策探討
隨著我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竹林資源的價值在未來一定能取得飛速的提升,為了更好的提升竹林豐產培育質量,建立科學完善的竹林資源經營機制,解決當前竹林資源培育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2.1 完善竹林土地生產責任承包制
為了解決當前竹林經營承包中存在的問題,加大竹林豐產培育的力度,完善竹林土地生產責任承包制。一是通過土地流轉使竹林土地集約化管理。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使土地承包權與土地經營權分離,個體竹農的土地承包權依然存在,但不參與直接經營,竹林資源經營權統一交由專業機構,實現竹林土地的集約化管理,這樣便可在不損害竹農利益的前提下更好的落實竹林豐產培育政策。二是明確竹林豐產培育經營中的各方職責。通過書面合同的形式將竹林豐產培育及經營中的各方職責確定下來,使得竹林資源經營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法可依,讓經營者在經營中兼顧各方的利益。
2.2 對各竹林品種的培育與經營區分對待
在對各竹林品種的培育與經營時,要嚴格按照商品竹林與生態公益竹林的差別區分對待。
2.2.1 商品竹林的培育與經營
在對筍用竹林的培育與經營時,應盡量選擇交替好,土壤厚,坡度較小的地區培育,在改造時可以適當的種植闊葉樹木。在對筍竹兩用林的培育與經營時,可以選擇土壤養分不高且坡度較大的地區種植,在對土地改造時可以保留其他的一般木種。在經營時,應該避免全墾,以帶狀墾復為最佳方式。在對材用竹林進行培育與經營時,可以選擇竹制品加工條件較為發達的區域種植,并材用集約的形式規模化的培育,在培育之時,要注意提高毛竹的立竹度。
2.2.2 生態公益竹林的培育與經營
在培育生態公益竹林時,可以選擇立竹條件較差的山壁,以及土層較薄的地區,在培育的過程中不用太過于人工管理,只需采取銑山管理的形式就能很好的保護當地的水土環境。
2.3 科學防范竹林地的退化
2.3.1 減少墾復強度
土壤的高強度墾復很容易引起竹林地的養分流失,因此不能為了一時的提高產量而增強墾復強度,可以采取免耕技術的形式[2]。
2.3.2 科學的施肥措施
不科學的使用氮肥是導致當前竹林土地退化的關鍵原因,因此要制定科學的竹林土地施肥措施,均衡土壤中的氮、鉀、磷的含量;同時,對愿意使用有機肥的竹林培育經營者給予補貼,鼓勵綠色肥、有機肥的使用。
2.3.3 綠色防治竹林的病蟲害
在防治竹林的病蟲害的過程中,盡量減少通過農藥的方式,而轉向以物理防治為主,生物防治為輔的綠色防治措施,科學的防范病蟲害的發生。
2.4 鼓勵和扶持筍竹加工企業
竹林豐產培育措施質量的提升,不僅要從生產種植環節入手,更要從加工銷售環節著眼,不斷提升市場對竹林資源的需求量。首先,地方政府應該加大對當地筍竹加工企業,尤其是筍竹加工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稅收與政策的支持,不斷的降低筍竹制品加工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經營積極性[3];其次,筍竹制品加工企業也應該不斷的創新自身的產品形態,結合竹子這一綠色資源的基本特性,挖掘出更多更豐富的竹類資源使用特性,不斷的拓寬竹類制品生產銷售渠道,增強筍竹制品市場的流動性,以此來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各方共同努力做大“蛋糕”。
3 結語
竹林豐產培育作為我國竹類資源開發的重要戰略措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面對竹林豐產培育與經營中存在的問題,林業工作者應勇于面對,通過不斷的完善竹林豐產培育中的各項機制、建立生態經營的理念,為我國竹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先進的生產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劉爾平.毛竹林豐產培育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1):65-66.
[2]曾小潔,曾永東.竹林豐產培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福建林業科技,2014(2):37-41.
[3]范建宏.皖南山區毛竹豐產培育的技術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12(6):12-14.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