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清祿 王世江 黃曉平
摘 要 合江縣五通鎮是典型的山區鄉鎮,山區蔬菜是當地農戶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為更好發展山區蔬菜種植,助農增收,需不斷加強蔬菜病蟲害的有效防控。通過近5 a的田間實踐調查,系統分析了山區蔬菜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并提出幾點綠色防治措施,為今后山區蔬菜的病蟲害防控提供參考。
關鍵詞 四川省合江縣;山區蔬菜;病蟲害;防控集成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6.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0-0-2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學用藥等環境友好型技術,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的措施。加快推進綠色防控技術的示范推廣應用,是解決山區勞動力匱乏問題,貫徹落實“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轉變植保防災減災方式的重要途徑,筆者于2010~2014年在合江縣五通鎮開展了山區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和集成示范,以期為發展好五通鎮山區蔬菜,提高農戶的經濟收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解決菜籃子工程問題提供參考。
1 五通鎮山區蔬菜種植概況
五通鎮位于合江縣西南邊陲,距合江縣城75 km,南與貴州省赤水市毗鄰,是川南黔北結合部,海拔高度259~987.3 m,境內多山地少丘陵,屬于典型的山區鄉鎮,其中山區蔬菜常年種植面積200 hm?,占農業耕地面積14.5%,主栽品種有:白菜、黃瓜、四季豆、豇豆、辣椒、茄子等。有市級蔬菜示范專業合作社一個(合江縣五通鎮安治蔬菜專業合作社),注冊地理商標為“石頂山安治蔬菜”。五通山區蔬菜基地是五通、九支場鎮以及赤水市區蔬菜供應的重要來源地。
2 山區蔬菜病蟲害發生與防控現狀
五通蔬菜基地主產區主要病蟲發生危害。葉菜類:軟腐病、霜霉病,甜菜夜蛾、小菜蛾、蚜蟲、菜青蟲。瓜果類:霜霉病、枯萎病、灰霉病、病毒病、細菌性角斑病、斑潛蠅、蚜蟲。豆類:豇豆銹病、豆螟。防控現狀:采用抗病品種,土地輪作,化學防治和近年來開展的綠色防控,全鎮安裝太能殺蟲燈10盞,頻振式殺蟲燈誘42盞。
3 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示范探索及效果
3.1 選用抗病品種防病技術
針對不同區域病蟲害發生情況,因地制宜選用高抗多抗優良品種。合理選擇適宜的播種期,避開某些病蟲害的發生、傳播和危害盛期,從而減輕病蟲害為害。如白菜的軟腐病、辣椒的病毒病等。
3.2 “三誘”技術
3.2.1 太能殺蟲燈和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技術
利用害蟲的趨光、趨波、趨色、趨性信息的特性,將光的波段、波的頻率設定在特定范圍內,近距離用光、遠距離用波,加以害蟲本身產生的性信息引誘成蟲撲燈,燈外配以頻振式高壓電網觸殺,使害蟲落入燈下的接蟲袋內,達到殺滅害蟲的目的。頻振式殺蟲燈可誘殺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雙翅目、廣翅目、毛翅目、革翅目和蜚蠊目等11個目的多種害蟲。太能殺蟲燈和頻振式殺蟲燈對金龜子、夜蛾、螻蛄三種害蟲的誘殺數量平均依次占62.57%、34.34%和1.06%,三種害蟲合計占誘殺總數的97.97%。頻振燈誘殺蔬菜害蟲的效果顯著。
3.2.2 性誘劑誘殺害蟲技術
剪開誘殺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小地老虎等專一性強的性誘劑包裝袋的封口,取一誘芯,把誘芯嵌入誘芯柄裝入誘捕器中,放置在離作物表面1 m的高度,可以誘捕殺滅前來尋偶交配的昆蟲。防治小菜蛾,在蔬菜生長期連續投放3次,防治效果80%以上。
3.2.3 黃板誘殺害蟲技術
根據不同蔬菜害蟲,設置黃板誘殺高度,蚜蟲的適合高度為32~40 cm,黃曲條跳甲和斑潛蠅的適合高度為4~20 cm。考慮到保護蔬菜地天敵,以及減少黃板對寄主蜂的影響,黃板高度應當設置在12~28 cm為好。懸掛高度保持與作物頂端同等水平,并隨作物的生長高度而調整。一般667 m2懸掛(50 cm×50 cm)25個或(50 cm×70 cm)20個為宜。
3.3 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病
利用生物多樣性種植(不同品種間、套作)技術,對蔬菜病蟲害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效果。不同蔬菜品種組合控制效果不同,并且因不同病蟲種類而異。多樣性種植技術通過高矮作物搭配,充分利用了田間的空間效能,田間作物的受光面積大大增加,光合作用增強,田間通透性良好,從而使病蟲害,特別是病害大大減輕(糧經復合、馬鈴薯免耕栽培技術)。
3.4 科學合理應用(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除了可以控制農業生物災害,促進農業豐收外,還可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提高蔬菜質量安全,更重要的是可以護自然天敵,改善農田生態環境。近年來,在基地使用省植保站推薦昆蟲病毒微生物農藥甜核.蘇云菌(禾生綠源),對鱗翅目害蟲,如小菜蛾、菜青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蟲、螟蟲等有很好的防效,且具有廣譜、持效、安全等特點。
4 綠色防控技術推廣的建議
4.1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技術服務
積極爭取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成立五通鎮綠色植保防控領導小組,鄉鎮分管領導任組長,農業經濟發展辦公室具體牽頭落實,各級村社干部要圍繞綠色植保防控,根據各村實際,制定集成技術方案,督促落實。
4.2 廣泛開展宣傳,強化技術培訓
結合山區實際,在集中村、聚居點等農戶集中的地方,召開現場會,講解病蟲害發生規律和防治策略,普及病蟲知識。充分利用廣播、板報、科技趕場、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方式,宣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更新傳統防治觀念,灌輸綠色農產品意識。開通農技服務熱線,遠程指導農戶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4.3 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強化專業化統防統治
聘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專家不定期向村干部、種植能手等培訓學習,組建一批綠色防控集成技術 “本土”技術骨干,帶動指導周邊農民開展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在重大病蟲害發生的關鍵時期,實地指導專業化統防統治,做到“四個統一”,即統一品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農藥品種、統一病蟲防治。
4.4 加快土地流轉,建設適度規模經營
山區鄉鎮農村勞動力嚴重缺乏,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生產發展,為更好發展山區農業,進一步提供農戶經濟收入,政府需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實行適度規模種植,扶持一批種植大戶,不斷更新落后的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模式,逐步向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