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樹繁
摘 要 在我國,玉米的種植面積非常廣,但受不同區域各項因素不同的影響,玉米種植狀況多樣化。基于此,就影響玉米種植的因素展開討論,針對方世界地分析解決方法,提出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 玉米種植;影響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0-0-2
1 我國玉米種植現狀
1.1 種植地域分布
玉米原產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魯沿安第斯山麓一帶,16世紀時傳入中國,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種植已達10余省,如山東省、河南省、河北省、安徽省等。目前,玉米在我國各地區的分布并不均衡,大致形成一個從東北到西南的斜長型玉米栽培帶,北起黑龍江省訥河,南至海南省,包括東北平原、黃土高原、湘鄂西部山地、四川盆地周圍山區、云貴高原等地區,四季皆有玉米生長,可以說,玉米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
1.2 種植類型分布
全國玉米分為6個種植區。以季節氣候劃分,我國北方主要以春播玉米為主,南方平原地區以夏播玉米為主;以地貌地質劃分,與海拔呈反比,地勢由緩至急種植面積及產量減少。依次分布為西南山地,南方丘陵,西北灌溉區和青藏高原區。
2 影響因素
2.1 自然環境
玉米生長周期較短,對光照、溫度及水分要求較高;同時,屬于喜溫作物,對溫度敏感程度較高。玉米種植期間溫度于10~38 ℃之間最為合適,土溫在20~24 ℃時最適合根的生長。玉米生長喜光,是短日照作物,自出苗開始整個生長發育過程都需要強烈的光照。由于光飽和度較高,因此耐強光照,且在強光照下生長速度更快,反之則慢。玉米對水的需求量較大,受生育期長短和季節氣候變化的影響,不同生育期耗水量也有較大差異,除從播種到出苗需水量較少外,其余生育期都要滿足對水分的需求。
2.2 社會經濟
社會經濟對玉米種植的影響主要集中為市場需求和種子質量。市場需求對生產的導向作用帶動玉米種植的發展。很多地區以玉米喂養家畜,因此,以玉米為主要飼料來源的地區玉米種植面積廣闊,市場前景較好。種子的質量對玉米生長起重要作用,高質量的種子能夠適應當地生長環境,生命力頑強,不易摧殘,抗蟲抗病抗災能力較強。但種子市場管理機制欠缺等諸多受限因素,很多以次充好,過期變質的種子流入市場,假如玉米種植戶不能對其辨別,會嚴重影響當年的產量。
2.3 生產技術
生產技術對玉米種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種植技術經驗和病蟲害防治。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我國種植玉米有五百多年歷史。很多傳統種植地區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種植經驗體系。隨著科學進步和技術革新,我國在玉米種植方面已有突出的成就,各種新型玉米種植面世。但由于玉米傳統種植觀念難以突破,很多種植戶不敢使用新興技術進行種植,使新型種植技術的推廣進程受到阻力。玉米種植過程中,只有防治病蟲害,才能有效促進產量增加。目前,大部分地區主要使用藥物控制,雖有一定成效,但易導致病蟲對農藥的抗藥性增強,長此以往將使得病蟲害問題更加嚴重。因此,在玉米種植過程中不能對病蟲害防治掉以輕心。
3 解決方法及對策
玉米在我國種植面積很廣,且影響因素很多,北方大部分土地都在種植,沒有很好的解決方式,農民的秋收就會受到極大影響,因此,需要結合技術采取措施防止自然災害及其他因素對玉米種植的侵害。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廣,分布地區多,產量占糧食比重大。解決玉米種植影響因素產生的問題,提高糧食產量,增加種植戶經濟收入,是事關我國農業發展,科技進步,國民收入的重要事項。提出解決對策和可行性方法,促進我國現代化社會發展。
3.1 合理種植
自然環境的影響是一個受限因素,但是可以通過科學技術,生產變革等方法進行改善。具體的辦法是科學規劃從播種、出苗到結果收獲的時間,合理控制玉米種植密度,應為40 000 株/hm?。勘測土壤溫度和水源地,選擇適合的種植產所,保證溫度不過高或過低對玉米根芽造成損害,保證能夠滿足玉米需水量。此外,要選擇日曬充足的場所、方向進行種植,幫助玉米健康快速成長。
3.3 加強市場管理
針對玉米市場,政府應正確引導市場走向,組織和幫助玉米種植產業發展,避免產生資源浪費和市場混亂。針對種子質量問題,應加強市場管理,規范市場制度,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嚴打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種子流通販賣行為。同時,要加強農業科學扶助,宣傳農業科學,提高種植戶辨別良種與劣質種子的能力,提高維護自身權利,尋求法律幫助的意識。
3.4 改良生產技術
選種、栽培技術、施肥及灌溉、病蟲害防治等是玉米種植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優選良種要求種子研究不斷突破創新,推廣更多能適應不同環境的高質量產品,是玉米產量的基礎保證。栽培技術通過科技運用,選用科學合理的種植方法,例如,控制種植密度、溫度、濕度。就施肥問題而言,玉米生長過程中對氮、磷、鉀的需求較大,種植戶需要結合實際種植狀況配比、施肥。此外,玉米灌溉要結合種植區氣候和地勢條件,采取恰當的灌溉方法,減少水源浪費或灌溉不足的情況發生。在病蟲害防治上,應盡量減少藥物的使用,推廣新型的生物防治技術,利用食物鏈規律,控制病蟲害;合理施肥和及時鏟除多余的肥料也能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4 結語
根據種植玉米的相關技術,結合我國玉米種植現狀,應加強對其影響因素的科學研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法,應對來自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和生產技術因素的限制條件,提高產量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屈淼泉,田廣學,王新民,等.渭北旱原春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陜西農業科學,2007(2).
[2]劉月娥.玉米對區域光、溫、水資源變化的響應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3.
[3]羅瑞林.氣候變化對內蒙古春玉米產量影響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3.
[4]李文娟.玉米氮素營養生理及其與葉片衰老的關系[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