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彥芳+謝少玲
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中華經典文化越來越得到國人的重視,傳統美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經典文化土壤,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才能為孩子的人生發展盡為師者的職責。
一、經典文化浸童年
1. 環境熏陶潤無聲
正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爆F實生活中,生存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我們致力于創設校園軟環境,分層設計。一樓大廳篆書款、古樸典雅的名言:“立德、修身、樹人、報國”,樓梯口、走廊上圖文并茂的《三字經》《弟子規》,二樓的書畫介紹:文房四寶、名人名畫,四樓的音樂名言名家。穿行于校園的每個角落,總會書香撲面。溫馨提示淡雅怡人,格言警句催人奮發,觸動心靈。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端行——當以“德”為首位,治學當“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人生當以“報國”為己任。經典的精華,精心的設置,有序地分布,對孩子人格塑造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
2. 蒙以養正端品行
“小學的教育是培根的教育。”(葉圣陶先生)“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蔽倚W赞k學以來,把養成教育作為重中之重,把“端行”放在首位,成立“文明禮儀監督小分隊”“執勤隊“,堅持“一天常規檢查”,開展“好習慣,益終生”的中隊主題觀摩活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會交往”等思品課、心理研討課,舉行“學會感恩”“實踐社會主義價值觀”為內容的講故事、演講比賽“我與地球”“我的好家風”創作比賽。從生活細節入手,持之以恒,引導孩子在認知中,播種行為,收獲習慣,端正行為,養“純正無邪”的美德。
3. 經典誦讀沁心扉
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是我們成長的營養品,是修養道德的心靈雞湯。因此,我校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古詩誦讀隨身帶。我們把小學生必背古詩80印制成小冊子,人手一冊,方便攜帶。并對學生分段要求(從一年級開始,每學期背誦十首,以此類推)。要求每人每周練背一首,在早讀、課前誦讀檢查,期末進行抽查驗收,讓詩歌的精髓深入人心。
經典誦讀共成長。我們把《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經典誦讀作為誦讀篇目,教給中國傳統的吟誦方法。在早讀、課前吟誦,在班級中評選“經典誦讀之星”,定期舉行經典誦讀比賽。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出于口,了然于胸,伴隨著韻律怡人的誦讀聲,孩子們在感受中華文化的精髓中,感悟“做人”的道理——謙恭有禮、奮發有為的種子在孩子的心中發芽。
4. 藝術特長冶情操
“音樂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保ā稑氛摗肥┢罚?。藝術的魅力在于對心的感動。我校重視藝術教育,率先把排簫教學引進課堂,讓每位孩子都學會一種樂器。同時,充分發揮興趣特長,開辦“聲樂”、“合唱”、“管樂”、“舞蹈”、“美術”等興趣小組,聘請名師指導。每年結合重大節日舉行才藝展演,書畫展覽,排簫比賽,組織管樂團到社區表演,參加各級各類比賽,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審美情趣。孩子們在藝術的浸潤中,獲得心靈的感化,情操的陶冶。
二、傳統美德潤童心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讓學生實踐美德,增強社會責任感。我們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社區活動送溫馨。隊員自由組成雛鷹假日小隊。每月定期到小區做公益勞動。每年定期組織管樂團到社區演出。
愛綠護綠美家園。隊員自發組成“愛綠護綠小雛鷹”到小區種花植樹,到敬老院栽花除草;定期到農科所實踐基地開展綠化活動;參加汕頭市百家企業聯盟、汕頭關工委舉辦的“大手拉小手,共建少年林”活動。
愛心捐贈彰美德。我校定期舉行“捐獻愛心壓歲錢,匯聚幸福正能量”捐款活動;建立“紅領巾愛心儲蓄箱”,“共享書香 愛心傳遞”捐書活動,為留守兒童、偏僻山區的小伙伴送去了集體的溫暖。近幾年來,全體隊員踴躍參加,共捐款10多萬元,書籍4千多本。
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揭下的是廣告牌,送去的是道德新風;種下的是一棵樹,傳遞的是愛綠護綠的正能量;捐贈的是書,享受的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快樂,開展的是活動,潛滋暗長的是美德的種子。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