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漢賢
我校以“以人為本、成功教育”為辦學理念,積極探索“成功教育”模式,努力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讓學生在成功中成長,為學生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一、成功教師:護航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成功的關鍵在教師,沒有“成功”的教師,就沒有“成功”的學生和學校。基于“成功教育”的理念,學校提出首先要建設一支“成功”教師隊伍,為學生的“成功”保駕護航。
正確理念導“成功”。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行為。學校通過組織學習、研討交流等,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成功觀,明確成功既是一種結果,更是一個過程、一種進步。成功是沒有標準、終極意義和止境的,它具有多樣性、發展性、遷移性等特點,人人希望成功,人人可以成功。“成功教育”就是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宗旨,以幫助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為方法手段,使學生由獲得成功體驗(喜悅、快樂、自信等),進而產生成功欲望、嘗試成功,再到自主爭取成功的一種教育模式。正所謂“成功是成功之母”,學校要求教師以先進的教育思想、“成功教育”的理念武裝自己,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實踐,內化于行動,做“成功”之師。
高尚師德助“成功”。教之道,德為先。在我校,“成功教育”理念落實到師德上,要求教師要沖出"生源決定論"的誤區,消除"朽木不可雕也"的悲觀情緒,冷靜客觀地看待學生,一分為二地分析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相信每個學生都可以成功”,明確“把薄弱生都能教好的教育,才算得上真正的優質教育”、“把薄弱生都能教好的教師,才算得上真正的優秀教師”。要積極探索適合學生實際的教育方法,踐行“成功教育”,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多方面成功和發展。在職業規范上,學校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明確師德要求,規范教育行為。開展職業理想教育,明確自己的職業是“創千秋業,塑未來人”,增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崇高感、神圣感、使命感和成就感,堅定職業理想和價值追求,努力工作,為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盡職盡責。
二、成功德育:奠基學生全面成長
1. 健全機制,給力成長
建立德育工作領導小組下的六條線互相交織、互相配合、互相協調、有效聯動的德育工作網絡和工作機制落實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班級育人、團隊育人、家庭育人、社區育人等措施,協同、合力幫助學生成長。
2. 導師引領,呵護成長
實行學生教育導師制度,要求所有科任教師擔任學生導師,每位導師負責指導若干名學生。按照“思想引導、心理疏導、學習輔導、生活指導”的要求,通過關注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進行及時跟進指導、談心談話、溝通交流、表揚鼓勵,加強與家長、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師溝通協調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提高學業成績等,使學生在老師個性化的指導、幫助、呵護下成長。
3. 主題教育,引領成長
成功主題教育。學校通過各種途徑積極開展傳統美德、公民道德、法制安全、環境保護等教育的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成功主題教育。如:習慣養成教育、人生規劃教育、“成功”專題教育、勵志自信教育、學習態度教育等。
成功主題活動。學校積極搭建平臺,創造條件,提供機會,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如開展“每月一節主題活動”(9月尊師節、10月體育節、11月科技節、12月藝術節、3月志愿節、4月讀書節、5月感恩節、6月環保節),讓學生發揮個性特長、獲得盡可能多的成功體驗和喜悅,認識自己,喚醒自我。
三、成功課堂:促進學生自主成長
以“低、小、慢、精、快、多”為教學基本要求。“低”即“低起點”,根據學生的已有水平,確定適當的教學起點,把起點放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讓學生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獲得成功;“小”即“小坡度”,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認知規律,將教學內容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原則,分解成若干個呈遞進上升的層級,將知識的難度上升梯級坡度降低。在教學中分層漸進,拾級而上,輕松爬坡,把產生挫折事件的頻率減至最低程度,使學生層層有進展,處處有成功,感到自己有能力進行學習,從而不斷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動機;“慢”即“慢節奏”。針對我校學生學習基礎和能力較差的實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放慢節奏和進度,給學生記憶、理解、領會、消化、掌握的時間,穩步前進;“精”即“精練習”,針對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短,精神容易渙散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講練結合,精講精練,讓學生“學中做”、“做中學”。向學生提供的練習,要有較強的目的性、層次性、遞進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綜合性,使學生在“精練”中提升學習效果。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