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燕
我校在認真總結教育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學校的發展和定位進行了深層思考,在“主體性”教育教學領域開展了研究,并提出了“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求發展”的“三自教育”的辦學理念。“三自”教育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和“全面發展”的理念,是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實踐案例:《人生需要多回頭》講評
一、自主學習階段(記憶、理解)
第一步程序:自主記憶——回憶題目。
“回憶題目”程序的目的:從長時間記憶系統中提取相關知識,喚起熟悉感。
人生需要不斷往前走,同時也需要經常回頭。“回頭”能夠使你對過去的腳步及時加以回視和省視,知道哪兒深了,哪兒淺了,哪兒走歪了,哪兒跌過跤,哪幾步走對了,哪幾步走錯了,接下來的路應該怎么走,等等。人的高明往往不在于天賦,而在于懂得回頭;人的成功往往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及時回頭。請以《人生需要多回頭》為題寫一篇文章,字數800字,文體不限。
第二步程序:自主理解——理解題目。
“理解題目”程序的目的:對作文而言,審題是前提,也是根本。無論如何,都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正確地審題。
1. 【讀題目】——命題作文
比較:回頭、需要回頭、需要多回頭三個題目的不同。
學生明確:人生(寫自己或他人)需要(正面)多(常常)回頭。
2. 【讀導語】
學生明確:“回頭”是反省過去,內省自我,以獲取經驗、明確方向,特別是“懂得回頭”“及時回頭”。
二、自我教育階段(運用、分析、評價)
第三步程序:運用——展示錯例。
第四步程序:分析——分析錯因。
“展示錯例”“分析錯因”程序的目的:有一種說法叫“最有效的學習是從自己的失誤中學習”,如果學生對題目充分地理解后,可以通過運用自己的理解看到文章的問題。這個程序中選出的文段都是從學生的文章中抽取出來的典型片段,學生運用自己之前對題目的理解,分析錯因,間接提高了自己對該作文題的理解,才能真正明白寫作需要注意的要點,印象也才會深刻。
文段一:時常停下腳步,回頭看。或許是因為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過快,令我們渾渾噩噩,平庸地過了一年又一年,一味地向前沖或許真的太累,喝不暫緩一下前進的步伐?停下來回頭看看……回頭看看小時候的趣事,當時的你天真快樂;回頭看看正在等待你的家人,看看他們對你期待的眼神,和他們一起分享幸福的時光;回頭看看早已被忽略的興趣愛好,有多久沒有靜靜地聽音樂了,多久沒有去釣魚了,多久沒有和朋友敘舊了,來吧,一起來共度美好的時光,時常停下腳步回頭看,看看那些你早已淡忘的過去,看看那些被你忽略的事,看看那些被你遮掩的失誤……
學生分析錯因:沒有理解“回頭”的意思,錯把“回頭”等同于“回憶”。
文段二:回頭,我們或許會從痛苦中找到自我。在我過古代歷史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韓非囚秦,《說難》《孤憤》;不韋遷蜀,世傳《呂覽》;《詩經》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所作也。在外國歷史中,歌德在失戀的痛苦中寫出令無數青年人向往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肖邦在祖國遭到敵人蹂躪,被迫流走他鄉的痛苦中寫下眾多不朽的名篇。盡管他們身處各種難以想象的痛苦中,可正是這般痛苦,讓他們回頭審視自己時更能深入地解剖自己,找到自我,找到自己的那片天,他們面對痛苦時的態度,正是懂得回頭審視自我。
學生分析錯因:作者沒有真正理解“回頭”的含義,所選例子都沒有“回頭”,是作者強加上去的。
第五步程序:評價——給不同的例文打分。
“給不同的例文打分”程序的目的:我認為,作文講評效率的高低來源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如果整堂課都只是老師講評得滔滔不絕,并非一堂好的講評課,只有學生懂得給自己文章點評打分,才是作文能力不斷提高的體現,也才是真正的講評課的體現。
文段六:人生需要多回頭。那些有所作為的人之所以能成功,除了眾多因素外,“回頭”起著不可以替代的作用。小品大師趙本山可謂站在了小品界的最高峰,但他常常會國土來看自己所表演的小品,為了就是能讓自己的不足得到改善。正因為如此,如今的他才能讓觀眾們笑得“忘乎所以”。假如他沒有常“回頭”,那么或許就無法站在小品界的最高點,他也更不可能成為每年春晚觀眾最迫不及待想看的人。可見,常回頭在一個人成功的路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段七:懂得回頭,是讓我們暫且停下前行的腳步,珍惜曾經擁有的。我們生活在物欲橫流的大千世界,不得不讓自己加緊趨向欲望的腳步,不得不讓我們總伸手摘去仰望著的果實。鳳凰電視臺主持人曾之墨曾說過,“與其總是去追求遙不可攀的東西,不如回頭看看,自己擁有什么。”著名影星葛優,在剛進影視圈時,總希望自己可以塑造風度翩翩,玉樹臨風的男子形象,所以只要是讓自己形象歪曲的都不愿嘗試。但后來他慢慢發現,這條路并不適合自己。他回過頭來審視自己,自己既然沒有帥氣的外表,就充分發揮自己已有的幽默天賦和內在的親和力。于是他的事業開始有了發展。如果葛優不是懂得回頭,那么他可能會與不適合發展的東西背道而馳。如果不是他懂得回頭,看看自己已有的天賦,他的星途也難以如此燦爛。只有懂得回頭,才能讓自己發掘自己已有的潛力。
學生評分結果:文段7可以打48——50分,文段6打42分左右。
評分原因:文段7清楚地寫出了葛優反省后發現了自己的什么問題,并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化籠統為具體,很清晰;文段6也有寫到趙本山的回頭反省,但是寫得不清楚,只是不斷“回頭”,沒有具體的詞句解釋,遜色不少。
三、自求發展階段(創造)
第六步程序:創造——升格作文。endprint
“升格作文”程序的目的:很多時候,作文聽完講評就算講評完,實際差矣。講評課最重要的操作步驟,應該是最后的這個程序“當堂升格作文”,哪怕是一段,學生都會實踐中當堂將之前講的所有融會貫通,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評”最終都是為“寫”服務的。否則,“聽”講評這種蜻蜓點水式的講評課是十分無效的。
文段八: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開國之初的史官都最忙,因為他們除了要記錄當朝大事之外,還要整理前朝通史。而整理前朝通史的目的所在,是讓當朝天子了解過去的皇帝們國破家亡的原因,這是往大方面說,于是有人覺得自己沒到天子的高度,與他沒多大關系。接下來咱們往小方面說。有小朋友摔倒了,他會趴在地上往回看,這說明回頭是人的本能反應;小學生算術題錯了,也懂得自己一步一步地回頭看,街上的小販也會在在一天的生意后回頭看;還有什么讓我們不回頭思考的理由嗎?
文段九(升格作文):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開國之初的史官都最忙,因為他們除了要記錄當朝大事之外,還要整理前朝通史。而整理前朝通史的目的所在,是讓當朝天子了解過去的皇帝們國破家亡的原因,(換:讓當朝天子回頭借鑒)這是往大方面說,刪:于是有人覺得自己沒到天子的高度,與他沒多大關系。接下來咱們往小方面說。有小朋友摔倒了,他會趴在地上往回看,(增:看看是什么東西讓他吃了那么大一苦頭。)這說明回頭是人的本能反應;小學生算術題錯了,也懂得自己一步一步地回頭看,(增:回頭查看哪一步出錯);街上的小販也會在在一天的生意后回頭看,(增:回過頭來算算今天是賺了還是賠了。)(增: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時,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獲得成功。他們總是反復查看實驗記錄,不斷回頭找原因,最終在總結的基礎上獲得成功。)還有什么讓我們不回頭思考的理由嗎?
教師小結:理解清楚題目,不要偏離題意;鮮明破題,亮出觀點;用話語點透事例,讓文章寫得清晰明白。今天作業就是回家給自己的一段作文升格,你也能寫出精彩的文字的。
課后學生反饋:許多學生都能指出自己作文問題所在,并對如何寫好該篇作文有了清晰的認識,覺得學到了不少知識,很有收獲。
案例結束。
我一直堅持嘗試運用該模式進行每一次的作文講評課的教學,并盡可能地用上學生自己的作文,多給學生參與的時間。因此,學生都很喜歡上作文講評課。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研究項目“普通高中“三自”教育辦學特色理論與實踐研究”(編號:2010TJK199)的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