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勇
實習期是師范大專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他們是未來小學教育的主力軍。由于他們工作的對象是成長中的兒童,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兒童的學習效率和人格形成。主觀幸福感作為心理健康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努力提高實習師范生的主觀幸福感水平,使其擁有高水平的生活質量,以順利渡過實習階段,是教育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影響個體的主觀幸福感。如魏祝穎[1]研究指出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譚雪晴[2]對高師貧困生的自我效能、自尊與主觀幸福感進行了專門研究;劉維維[3]針對實習護生的三者關系進行了探討。但對實習師范大專生還缺少關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實習師范大專生的自尊、自我效能與主觀幸福感的現狀,探求實習師范大專生自尊、自我效能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希望為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研究方法
1被試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貴州師范學院2010年級三年制實習生,2個不同專業(初等教育、數學)的39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39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62份,有效率92.8﹪。其中男100人( 27.6%) ,女262人( 72.4%);漢族234人(64.6%),少數民族128人(35.4%);承擔以語文為主的有202人(55.8%),以數學為主的有158人(43.6%),單純擔任其他學科2人(0.6%);大學期間戀愛的有164人(45.3%),沒有戀愛有198人(54.7%);承擔一、二年級課程有114人(31.7%),三、四年級有118人(32.8%),五、六年級有114人(31.7%),七年級有16人(4.5%)。
2研究工具
(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該量表由Schwarzer等編制,由王才康引入我國,中文版GSES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87,重測信度系數為0.83,折半信度系數為0.82。本次測量中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78,GSES只有一個維度,共10個條目[4]。采用4級評分,由“完全不正確”到“完全正確”不同等級,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高。
(2)自尊量表(SES)[5]
該量表由Rosenberg于1965年編制,后被引入我國,被廣泛用于測量大學生的自尊,其重測信度系數為0.82。本次測驗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76,量表由10個條目組成,采用4級評分,其中條目3、5、9、10為反向計分,分值越高表示自尊程度越高。
(3)總體幸福感量表(GWB)[5]
該量表是美國國立衛生統計中心開發,中文版由段建華修訂,用于評價受試者對幸福的感受。量表在男性中應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91,女性為0.95,共33個條目,其中條目1、3、6、7、9、11、13、15、1 6為反向計分,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本次測驗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75,前18項(滿分120分)的男性平均得分為75分,女性為71分。
3施測程序與統計
由研究者本人按照統一的指導語進行團體測試,當場發放、回收問卷。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描述、t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和方差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性別差異
表1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堯自尊與主觀幸福感性別差異t檢驗分析
表1表明,實習師范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性別差異顯著,自尊與主觀幸福感未出現顯著差異。具體表現在:男生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女生。
2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民族差異
表2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堯自尊與主觀幸福感民族差異t檢驗分析
表2表明,實習師范生的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漢族和少數民族均未出現顯著差異。
3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學科差異
表3師范生自我效能感堯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實習學科差異t檢驗分析
表3表明,實習師范生的自我效能感與自尊的實習學科差異顯著,主觀幸福感未出現顯著差異。具體表現在:擔任數學的實習生自我效能感均值顯著高于擔任語文的,擔任語文的實習生自尊均值顯著高于擔任數學的。
4是否戀愛的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比較
表4是否戀愛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堯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差異t檢驗分析項目
表4表明,戀愛和未戀愛的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均值皆無顯著差異。
5實習年級不同的師范生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方差分析
表5師范生自我效能感堯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實習年級LSD事后檢驗
表5表明,實習不同年級師范生的自尊均值差異顯著,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未出現顯著差異。具體表現在:擔任一、二年級比五、六年級的實習生自尊水平顯著高。
6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相關分析endprint
表6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堯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相關分析
注:*表示p <0.05,**表示p <0.01,***表示p <0.001
表6顯示:實習師范生的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分別兩兩顯著正相關,且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相關最高。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相關系數分別為0.442和0.475,且達到中等相關,單側p值為0.01<0.05,說明兩變量皆與主觀幸福感有直線相關關系。
為了探討自我效能感、自尊對實習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我們采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法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其回歸分析結果見表7。二者可解釋因變量總變異的31.9%。自我效能感、自尊對實習生主觀幸福感呈正相關,其預測性分別是茁=0.334、茁=0.374;預測方程為:y=0.33x1+0.37x2。
表7自我效能感堯自尊對實習生主觀幸福感的回歸分析
三討論
1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性別差異
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來完成某一行為的推測和判斷[6]。在這里我們采用的是一般自我效能感,換言之,個體應付各種不同環境的挑戰或面對新事物時的一種總體性的自信心。實習師范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別上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且男生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女生。這與有關的研究[1,7,10]結果相一致。這是因為性別角色社會化文化教育所致,家庭和學校從小就向男生灌輸“你必須要勇敢、自立,是今后家庭和社會的支柱”思想,這樣就強化了其自信心。而女孩則很少接受這樣的教育,而是文靜、順從為主。故在實習階段,男生表現出比女生有更大的自信和能力,能更出色完成實習工作。因為它的應用范圍很廣泛,遷移性很強,有研究表明:具有低的教師效能的教師,教學革新意愿消極,人際緊張度高,不喜歡教師職業。同時,低教師效能會影響到教學態度、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等,自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制約學生獲得學業成就[1]。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女師范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教育。
2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民族差異
三年制實習師范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民族上不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白魯根[8]等人的研究結果不同。貴州雖然是一個多民族集中的地區,但它以苗族、侗族和布依族為主,并且它們不像寧夏回族有自己的獨特信仰,也和漢族大學生一樣價值觀呈現多元化趨勢,相對不確定的因素多一些,進而情緒相對不穩定所致。實習師范生的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在民族上不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實習師范生自尊和主觀幸福感受民族因素的影響不大。
3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學科差異
為什么擔任數學的實習生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擔任語文的,數學實習生可能認為數學更具有挑戰性和成就感,更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并且數學成績往往比語文成績提升的快,這是由學科性質決定的,但他們卻往往歸因于自己的教學能力,這樣必然促進了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不過,這與朱妙仙[9]等人研究的小學青年教師自我效能感在學科性質上無顯著差異相悖,這可能和研究對象不同有關。
自尊即自我價值感,是個體贊賞、重視、喜歡自己的程度,以及對自己的價值、長處、重要性在情感上的總評價[10]。研究結果顯示:擔任語文的實習生自尊顯著高于擔任數學的。一般來講,語文是語言學科,它不僅具有工具性,還具有綜合性和鑒賞性。相對而言,它的傳授技能比數學要求更高,這樣在實習過程中,語文實習生更加認可和接納自己,從而也進一步增強了自尊心。一個具有高自尊的教師,他往往更愿意在教學上付出更多的努力,積極改革教學方法,注意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同時,他往往表現出積極的教學態度和積極的情感,表現出熱愛教育教學工作、對學生寬容、接納學生、公平處事、民主、很少批評學生和很強的管理能力的一面。
4是否戀愛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比較
研究顯示,戀愛和未戀愛的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不存在統計學意義的差異。Dierner對主觀幸福感的定義:“主觀幸福感是個體依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總體的評價[11]。”這說明,是否戀愛與實習生幸福程度無關,他們可能更關注的是目前的就業,因為近幾年大專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這與劉維維的研究處于戀愛期實習護生的幸福感水平低于非戀愛期實習護生的幸福感水平不符合。可能和設置的題目不同有關,筆者著眼點是否在大學期間談過戀愛,而前者是實習時你是否還在戀愛。故得出的結論也大相徑庭。
5實習年級不同師范生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方差分析
表5表明:擔任一、二年級比五、六年級的實習生自尊水平顯著高。這應該是五、六年級屬于小學高級階段,知識系統相對比較復雜,備課所占時間較長,不免加班加點,每天上課較多,還常帶有一些如英語、體育等科目,除此,還要開會、聽課及帶班主任等事務,對一個實習生的確是一個挑戰;更為關鍵的是六年級面臨畢業,這無形中給實習生很大的升學壓力,再加之在這么短時間內盡快得到他們的認可,這些對一個實習生確實壓力不小,甚至可能帶來種種困惑。而一、二年級上述問題就沒那么集中,實習生心理往往比較輕松。所以,壓力過大可能會導致人的自尊感下降。
6實習師范生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相關分析
通過對于實習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關系研究發現,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實習師范生的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分別兩兩顯著正相關。這與以往的研究[1,2]是吻合的。通過回歸分析,自我效能感與自尊對主觀幸福感存在一定的預測力,其中,自尊對幸福感的預測力更強(0.37﹥0.33)。這與劉維維[3]的自我效能感對幸福感的預測力更大有出入,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論證。回歸方程可解析為:其一,實習師范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個體的主觀幸福感就越強。即個體對自己能力愈自信,就會增強其滿意度和快樂感。其二,提高個體自尊感其幸福感也會相應的得到提高。因為一個高自尊的個體,他往往對自己持肯定的態度,心態積極樂觀,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能較好地應對各類問題,就會體驗更加強烈的幸福感。endprint
四建議
引導學生進行客觀全面地自我評價。每個人既有優點,也有不足。只有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潛力,才能接納自我,進而悅納自我。這樣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感自然才會提高。
及時鼓勵和反饋,增強其成功體驗。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善于發現其閃光點,及時鼓勵和表揚,對于不足之處,應及時反饋并耐心給予指導和幫助。
加強崗前培訓,切實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充分有效利用微格教學;指導教師應增強其針對性,針對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可行的應對措施;多加訓練等。同時,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或者符合實際的目標。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得到家人支持。只有同學之間相互幫助,通力合作,取長補短,才能共同進步和發展。同時,實習生應謙虛謹慎,敢于向老教師請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實習生應加強鍛煉,注重勞逸結合。擁有健康的身心,工作才會得心應手。
增強實習生對職業的榮譽感和自豪感。眾所周知,教書育人是一個無尚光榮的職業,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孩子的幸福和未來,關系到民族和國家的振興與前途,我們必須教育其樹立責任意識,使其擁有一種榮譽感和自豪感。同時,大專師范生往往是針對農村小學教育培養的專業人才,必須幫助其樹立不怕吃苦、敢于奉獻的精神。
參考文獻
[1]魏祝穎.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8.
[2]譚雪晴,賈瑩瑩.高師貧困生自尊、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研究[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8,8(2):106-108.
[3]劉維維.實習護生自我效能、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0,5(24):1236-1238.
[4]王才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 2001,7(1):37-40.
[5]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1999,13(增):122-124;84-86.
[6]彭聃聆.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304.
[7]王才康.中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應付方式的關系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2002,11(1):70-71.
[8]白魯根,哈麗娜,賀小霞,等.實習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應付方式及其相關性研究[J].檢驗醫學教育,2012,19(2):10-13.
[9]朱妙仙.小學青年教師自我效能感與人格特質的關系研究[J].淄博師專學報,2010(3):9-12.
[10]尼春萍,劉喜文,化前珍.不同層次護理學生自尊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3):16-17.
[11]DienerE.Subjectivewell—being:Threedecadesofprogres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2):276-2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