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盛 卉
編 輯 張 壘 leizhangbox@163.com
政策類新聞報道一直是時政報道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讓政策類報道能夠達到讓受眾“入腦”“入心”的效果,始終是從事時政類報道的新聞工作者探求的方向。要解決這個難題,就要轉變報道視角,用群眾視角去看政策類新聞報道,用群眾能夠看得明白、聽得懂的語言、形式去展現不太容易理解的政策類新聞。
從2013年的兩會報道,到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報道,各大網站推出了風格各異的圖解新聞獨領風騷,成為政策類報道的一大亮點,活躍在網站首頁、微博、微信等各大傳播渠道,讓群眾能夠以更低“門檻”讀懂政治、政策,讓原本聽個熱鬧、弄不明白的政策新聞能夠真正為群眾喜聞樂見。
人民網在2013年5月正式推出“圖解新聞”欄目,由要聞部擔當欄目的主責單位,由設計部的設計師協助完成圖解新聞作品。欄目推出半年多來,內容多以時政類選題為主,尤其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報道中發力,分別在全會召開前、《公報》發布當晚、《決定》發布當晚、全會閉幕后幾大時間節點,共推出了12幅圖解新聞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不俗的訪問量。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圖解大戰在全會召開前就已經“打響”。人民網在2013年8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將于今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消息甫一宣布就制作推出了《圖解: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屆三中全會》,將三中全會的含義、看點,上溯到改革開放后的七屆三中全會的會議重點以及《人民日報》社論一一整理出來。凸顯了歷史上的三中全會對中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意義,成為三中全會圖解中全網推出最早的一個。
臨近11月,競爭更加“白熱化”。人民網推出FLASH策劃《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國改革路線圖》,用數字、圖片等多媒體形式展現中國改革的歷史畫卷。騰訊網“新聞百科”欄目推出了圖解《全會:不止熱鬧,更有門道》介紹了黨代會制度中從一中全會到七中全會的重點任務,讓網民對黨代會的知識一目了然。網易視頻版圖解《三中全會你該知道的事》用171秒的視頻短片將黨代會的歷史表述得通俗易懂,讓普通網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到三中全會的歷史掌故,對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充滿期待。
在三中全會召開前幾天,媒體對三中全會的關注細化到對即將披露的全會公報上。人民網推出《圖解:1978年以來三中全會公報高頻詞 “改革”提116次》,對前七屆三中全會公報的字數、詞頻等進行數據分析,從中探索出有價值的規律。圖解推出次日,《新京報》《法制晚報》對三中全會高頻詞做了跟進報道,“改革”提116次次日見諸各大網站。新浪網“圖解天下”欄目出品了《如何品出公報的意思?》,以十六屆三中全會為例將公報的內容重點做了筆記標注,帶領網民品讀《公報》中的“門道”。用巧妙的辦法拉近了高高在上的政府公文與普通網民的距離,仿佛是在閱讀一份日常的文件資料。
人民網在《公報》發布當晚推出《圖解新聞:一張圖讀懂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對《公報》的高頻詞、改革方向要點等做了梳理。接著推出《圖解新聞:如何看三中全會公報中的9處新提法?》,從會議公報中出現的諸多新提法中梳理了9處新提法并配以媒體專家點評。當晚,鳳凰網等多家媒體也推出了《一張圖讓你讀懂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等圖解。設計風格不同,內容上大同小異,鳳凰網以《一張圖讓你迅速讀懂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以簡潔的內容架構最早發出。
人民網在《決定》發布當晚,推出《圖解:<決定>框架結構圖》《三中全會<決定>是如何起草的?》《三中全會<決定>涉及11個重大問題和重大舉措 》《<決定>中影響中國人生活的十大新政》《<決定>如何回應網民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決定>高頻詞TOP50》六個圖解新聞,從多角度立體展現《決定》將帶給中國的變化,迅速在全網廣泛傳播。新浪網推出《你將會變化的人生》,以擬人化的角度梳理出《決定》將給普通個體帶來的變化,獨具匠心,被百度新聞抓取推薦。同時,再次使用“筆記體”對《決定》要點進行梳理推出《中央深化改革決定內容要點》,在新浪網首頁推薦的時候,以《決定》百姓閱讀版為題,讓人倍感親切。
圖解新聞這一模式從媒體的偶然嘗試逐漸變為各大網站在內容形式創新上的一個“戰場”,比拼著各大媒體速度、創意、圖解效果等,成為日常報道和重大報道都不可或缺的一種報道樣式。
圖解新聞的發展勢頭風起云涌,但是目前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對各大媒體來說,上圖解新聞這一項目并不是難事,《一張圖讀懂XX》迅速風靡網絡。但是,要做好圖解新聞,需要編輯和設計師的密切配合,把原本晦澀的內容化繁為簡,讓受眾通過看圖而不用閱讀文字就能夠準確理解新聞內涵。然而,現實情況是,一些圖解新聞存在著文字內容過多、圖解率低甚至圖解理解有偏差,光看圖看不明白、有歧義等問題。
這就需要編輯和設計師能夠進一步配合,編輯在選題的時候準確把握哪些選題適合圖解。比如展現事物發展過程、數據量較大這一類選題較為適合圖解的方式來呈現。再有如何精煉圖解文字內容?圖解新聞的文字量過大,受眾閱讀圖解毋寧閱讀新聞文本本身也是失敗的圖解新聞作品。還有就是編輯要“胸中有丘壑”,在制作圖解新聞文字的時候,要對哪些部分如何圖解有一個預先的把握和設想,把自己的理念與設計師分享,共同揣摩如何去做圖解。
圖解新聞的緣起
圖表,泛指可直觀展示統計信息屬性(時間性、數量性等)、對知識挖掘和信息生動展現起關鍵作用的圖形結構,是一種很好地將對象屬性數據直觀、形象地“可視化”的手段。①
早期的圖表是以新聞配圖的形式居多,在報紙、雜志、網絡等各大媒體與文字同時出現,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讀圖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以及人們新聞閱讀介質改變、新聞閱讀時間碎片化等特點,人們需要快節奏地獲得新聞資訊,以最少時間成本來獲得最多有用資訊。通過讀圖來了解新聞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圖解新聞逐漸擺脫了對新聞文本的從屬地位,成為獨立的一種新聞報道種類。
圖解新聞的出現,不只是單純的表現形式的創新,還意味著新聞操作理念的變革。對于編輯來說,如何能夠用一張圖將長篇大論的文字說得清楚、明白,甚至通過一張圖能夠透露出比文本更多的信息,考驗原本長期單純從事文字工作的編輯的思路轉型。
編輯不僅要能把文字化繁為簡,而且還要當一個好的“翻譯”,將自己理解的內容準確地傳達給圖表設計人員。因此,做好圖解新聞,考驗的是一個團隊的配合水平,負責文字加工的編輯,要具備高出文字本身的功力和概括能力;負責制作圖表的設計人員,要能夠理解編輯意圖,且在設計樣式上不斷推陳出新,讓受眾喜聞樂見。
目前,圖解新聞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大多數媒體制作推出的都是靜態類圖表。以本次三中全會圖解新聞的各媒體案例來看,人民網制作了FLASH策劃《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國改革路線圖》、網易制作了圖解視頻短片《三中全會你該知道的事》,其他媒體推出的均是靜態類圖表,以各自的內容創意來“搶占市場”。
靜態化圖表目前存在以下發展瓶頸:
同質化現象嚴重。《一張圖讀懂XX》的模式風行全網,尤其是對同一重大報道的選題,同質化現象嚴重。
冗長繁瑣。一些靜態化圖表為了圖解而圖解,內容不夠精煉。一張圖解往往三到四屏才能完整看完,喪失了圖解新聞閱讀時間成本低的優勢。
趣味性不足。圖解新聞伴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應運而生,而一些圖解新聞仍然是“板著面孔”,用晦澀的語言來解讀新聞,難以提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要破解以上問題,推出具有品牌識別度的圖解新聞精品就要用創意和手段,“兩手”并用來解決。創意是要求編輯能夠從浩如煙海的新聞中去捕捉有價值的“新聞點”,并通過創意找到與百姓生活的結合點,讓受眾覺得這個新聞與我有關,我想要知道。而“手段”則需要編輯和設計師一起想辦法,通過圖解樣式的突破帶給受眾耳目一新的感受,終極目標還是要讓受眾以最小的時間成本、最愉快的閱讀體驗來獲取新聞。
對于目前大多數圖解新聞來說,都是文本新聞在前,而圖解新聞在后。這就造成了圖解新聞在時效上的一大劣勢。一個熱點新聞如果在前一天已經被廣泛傳播了,那么在第二天甚至更晚是否還有推出一個圖解版的必要?
圖解新聞的制作至少需要經過“編輯加工——設計師繪圖——編輯統籌”三步驟。當然也有極少的媒體是經過編輯自己手繪完成的。無論如何,制作圖解新聞都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成本,一旦這個新聞已經全網遍地都是,再推出圖解版往往陷入尷尬。
因此,圖解新聞的制作要跳出單條新聞的局限,不能滿足于僅僅將新聞圖解化。要轉變編輯思路,從圖解新聞的視角出發,考慮哪些選題是適合做圖解的,且在內容上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獨特性,從而避免圖解新聞同質化的問題以及時間成本高的劣勢。
此外,在提高圖解新聞制作速度上,嘗試采用開源軟件,對數據信息進行預處理,以提高編輯從中發現新聞線索的速度以及制圖的速度。
“用數據說話”是圖解新聞的亮點和優勢所在,而現階段的圖解新聞存在過多過濫的問題,體現為選題環節一哄而上,為了圖解而圖解,尤其是數據信息量不足的新聞文本,仍然用干巴巴的文字來堆砌全篇,失去了圖解新聞的意義。讀圖解和讀文本沒有本質的區別,信息的整體架構也沒有改變。這種文本邏輯決定了受眾如何解讀信息,削弱了受眾參與的能動性和通過圖解本身再思考的樂趣。
【注釋】
①《圖解兩會》:時政報道的“可視化”探索,《新聞戰線》2013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