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梁俊明
編 輯 吳長偉 mailv@xinhuanet.com
《桂林廣播電視報·城市周刊》的“情感天空”是多年來深受讀者喜愛的情感故事欄目,吸引了一大批坦率的講述者和忠實的傾聽者。隨著時代發展,都市人的情感狀態和表現方式也出現變化,人世間的情感眾生相,不再是簡單純情的青年男女模式一統天下,一些非主流甚至是一時難以接受卻真實存在的感情類型走進了公眾視野。
面對這些都市情感“疑難雜癥”,“情感天空”欄目的記者編輯以尊重理解的姿態與講訴者真誠溝通,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對傾聽者正面引導,營造了健康的情感空間。
作為大眾媒體,在情感故事的選擇上要注重主流價值觀和正確審美觀。美好高尚的情感世界一直是媒體采編工作者追求的目標,但真實全面地反映現代都市人的情感現狀也是分內職責。
近年來,在文藝界尤其是影視創作中,同性戀題材開始出現。這個真實存在卻又刻意遮掩的特殊群體不再隱晦莫測,這個圈子里的人,也不再把自己緊緊地包裹隱藏。他們渴望被傾聽,被理解,被接受。《柜子里的愛情》講訴了一個關于同性戀的傷感故事:10年前,東平與阿生是大學校友,兩人開始了電光火石般的愛情。但這段感情卻被中斷——大學畢業后不久,阿生的母親得了癌癥,她最后的愿望是能看到阿生結婚生子。阿生結婚后,東平遠走他鄉……
對這段感情的描述,記者編輯在采編過程始終保持冷靜旁觀的立場,淡化敏感性細節,突出情感的生發、變化和無奈,讓讀者從一個側面了解同性戀者的真實內心世界。
《這不倫之戀,該何去何從》更是直面一段難以啟齒的情感經歷:小北和夏冰是夫妻,因生意長年分居兩地,夏冰在S城打理生意,小北和公婆在桂林照顧孩子。婆婆因病去世,小北陪公公老夏在相互扶持照顧的10年中萌生了精神上的不倫之戀。當夏冰要結束S城的生意回到桂林時,老夏決意了斷“孽緣”,只身去了麗江。小北無法面對巨大的內心壓力,向夏冰全盤倒出。盡管最后小北選擇了婚姻,這個家庭重回正軌,似乎有了一個“光明的結尾”,但它對傳統道德觀念的沖擊卻是極其強烈的。
諸如婚外戀、一夜情、姐弟戀等另類情感,“情感天空”偶有涉及,但絕不為滿足部分人的窺視欲而博出位搶眼球。當都市情感題材越來越狹小化雷同化,我們對這些另類情感,以及它帶來的對傳統觀念的沖擊,就不能視而不見。當然,采編原則是不渲染、不獵奇、不夸大,就如醫生面對“疑難雜癥”,不是驚慌失措、諱疾忌醫,而是觀察診斷、對癥下藥。
時至今日,口述實錄仍然是都市報情感故事的主要表現形式,因為這種形式給讀者帶來零距離感受,他們仿佛也像記者編輯一樣坐在講訴者的對面,親耳聆聽故事的起承轉合。盡管從保護當事人隱私著想,所有情感故事里的人物全部采用化名,但媒體要維護公信力,真實性始終是采編工作的首要標準。這就要求采寫記者盡可能多接觸故事里的人物,多角度佐證,保證口述實錄的完整性和公正性。
《誰才是永遠》是兩女一男愛怨糾纏的故事:一對年輕戀人從湖南來到桂林打工,男孩叫曾明,女孩叫小琉。小琉懷孕了,但是他們拮據的生活根本無法迎接一個新生命,只好放棄。這件事讓小琉備受傷害,不久,她跟一個深圳男人走了。對于小琉的離開,曾明很絕望。就在這時,一個四川女孩紫英走進了曾明的生活。而此時,小琉卻再次出現……
記者在采訪時,當事三人同時在場。紫英當場表示,她退出來,因為她本來就只是過客。小琉很感謝她,也一直覺得對不起曾明……他們之間沒有責怪,只有自責。這種包容和擔當讓記者感慨良多。故事的結局是曾明和小琉打算回老家結婚生子。在編發稿件時,編輯特意突出小琉說的一句話:像紫英這樣大度無私的女孩,已經很少了。我一定把日子過好,不辜負她一片苦心。我也希望她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我們那些年》講述的是5年前,阿龍因故獲刑,他時刻做好了與妻子曉梅離婚的準備。5年里,曉梅照顧孩子老人,忍受外界的種種目光,定期去監獄看望阿龍。她曾想過放棄,但最終選擇了堅守家庭和婚姻。出獄后不久,阿龍無意中看到“情感天空”欄目,于是夫妻倆找到記者說出自己的故事。阿龍告訴記者,他出獄后因為身份特殊,想找一份適合的工作很難,但曉梅一直鼓勵他。后來,在親友的幫助下,他開了一家電單車維修店。這手藝是他服刑期間學到的,沒想到派上用場。店鋪生意不錯,5年的監獄生活讓他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日子。曉梅的態度簡單明了,她對記者說如果阿龍真想回報她,就跟她好好過日子。他們的故事刊發后,收到很多讀者的反饋,大多表達對曉梅的欽佩和對他們日后生活的祝福。
多方口述完整實錄的另一個考量是對當事人的保護,越是敏感的情感越要慎重,避免因一方之言不當而與事實產生偏差,給當事人造成意想不到的麻煩甚至傷害。
講述者在傾吐情感問題時往往是宣泄式的,缺乏連貫性和條理性,甚至絮絮叨叨不著重點,記者在采訪中要適時適度提出疑問,以巧妙的問話擊中問題核心。“情感天空”記者首先做到與傾訴者平等對話,這種相互尊重的氛圍可以很好地平復傾訴者可能出現的情緒起伏,真實把握其內心活動軌跡;其次問話要有針對性,找到“病根”,方可對癥下藥產生療效。
《愛的初衷》里的小青是陽平在鋼鐵廠的師傅,從師徒到姐弟戀,小青猶豫過搖擺過。婚后小青被查出沒有生育能力,他們領養了一個女兒。鋼鐵廠收入低微,為了讓小青母女倆過上好日子,陽平辭掉工作,自己跑運輸。5年后,陽平自己開了個運輸公司,不久又開了汽配公司。陽平有了情人小雪,并且小雪有孕在身。為了成全陽平,小青毅然跟陽平離了婚。當小青慢慢忘掉與陽平曾經的生活時,陽平卻找到了她——小雪卷款而去,留下一無所有的他和年幼的兒子。小青用離婚時陽平給她的生活費,幫助陽平東山再起。小青以為他們的日子又能恢復到原來的樣子,然而她和陽平之間,又出現了一位女大學生……
面對復雜錯綜的情感亂麻,記者抓住時機問道:你們的情感究竟在哪出了問題?小青想了想說:很多人都說我笨,我想死纏爛打從來都不是愛的初衷。她說:對他而言,我就是一個他非常信任依賴的姐姐,他一有事,會第一個想到我,跟我商量向我討主意。但是這種信任依賴已經與愛情沒有任何關系,更像親人一樣地互相關心照顧。這樣一來二去,小青的心結打開了。
《自由地愛》的情感糾紛更多來自家庭兩代人的矛盾:離了婚的小那從故鄉來到桂林,32歲的她遇到了27歲的陳生,兩人一見如故,卻遭到了陳生父母的強烈反對。在陳生的努力下,他的父母終于認可了小那。兩人結婚并很快有孕。
聽完故事,記者這樣問小那:你怎么看公婆原來反對你們在一起?小那說:畢竟我結過婚,又比陳生大那么多。他們心里肯定是有些芥蒂的。記者再問:你們如何緩和關系呢?小那說:結婚時我還是很忐忑,因此我和陳生在外面住。但自從我懷孕,公婆怎么也要我們搬回去住,說能好好地照顧我,所以我們便搬回去了。記者不失時機問道:你們處得好嗎?小那愉快地說:公婆對我非常好,我們關系處得很融洽……
在問話這個環節,采訪記者要善于察言觀色、審時度勢。時機把握很重要,尺度也極為講究,不痛不癢毫無作用,過急過重引發反感,尤其切忌觸碰當事人的心理底線,處理不當致其精神崩潰,那就前功盡棄了。
情感糾紛千絲萬縷,要走出情感困局,記者編輯的溫情疏通耐心勸導尤為重要。“情感天空”記者編輯經常通過電話與被訪者保持密切聯系,同時通過《城市周刊》的網站和官方微博與讀者進行互動,為其出謀劃策、排憂解難。一些當事人就是在記者編輯用心良苦的回訪中逐漸釋懷,迎來屬于自己的晴朗天空。
《翻過去的那一頁》里的林木患上“孕期厭惡癥”,受到冷落的丈夫陳星,終于某天夜不歸宿出軌了。無論陳星如何賠罪認錯,她也無法釋懷。兒子的出世暫時緩解了劍拔弩張的家庭氣氛,但林木得了產后抑郁癥。最后,她借著出差的機會,陰差陽錯發生了“一夜情”。當林木很真誠地跟陳星哭訴時,陳星說:讓我們把這一頁都翻過去吧。
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記者記得林木數次哭著說她并不想捏著別人的過錯不依不饒。記者開解她,陳星的那句“把這一頁都翻過去吧”,表明他想挽回一個岌岌可危的家,他希望妻子能早日給予他理解和寬容。幾經疏導,林木終于對記者說:經歷了這些事,她會更加珍惜陳星,珍惜他們的家。
《金婚觸礁后》講述的是老年夫妻的情感波折:張姨與丈夫羅世寧相守了幾十年,沒想到在她72歲這年,竟意外地發現一張羅世寧與某女子親密相依的照片。這張泛黃的老照片讓生活炸開了鍋,剛烈的張姨堅決要離婚,羅世寧受不住打擊,中風住院。從病床上醒來的羅世寧,坦誠說出了自己生命中唯一的“外遇”——20多年前,羅世寧邂逅了曾經承諾要在一起、卻因歷史原因而備受磨難的初戀情人肖雅。
這事張姨跟記者提及時還有些過不去,在記者不斷的勸導下,張姨徹底放下了心理包袱。她說事情說開了還是好,不然他一直藏著掖著難受。末了張姨對羅世寧說了一句話:你快點好起來,我們回家。年底記者在做年度人物回訪時,張姨笑著回應記者的關心:我和老頭子畢竟一起生活了幾十年,兩人都快變成一個人了,哪能分得了呢。
“情感天空”用苦心、用真情,努力為講述者和傾聽者做心靈按摩師、情感理療師,這是媒體采編工作者應有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