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金融世界》/Finance World,Xinhua News Agency
中國互聯網協會/Internet Society of China
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金融機構的支付結算方式必然隨之發生變化。互聯網支付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萌芽期、培育期、啟動期和快速成長期4 個階段。在此歷程中,又貫穿著第三方支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兩者難以截然分開。
1997年,招商銀行率先推出一網通業務,成為我國第一家開通網絡業務的商業銀行。以此為起點,中國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等相繼推出網絡銀行業務。2000年以前,由于系統安全建設和硬件設施等技術原因,銀行網上業務都比較單一,僅提供賬戶查詢等簡單信息類服務,網銀更多地被作為銀行的一個宣傳窗口。隨后,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網絡迅速普及,為了縮減人力成本,各大商業銀行紛紛將傳統的柜面業務遷移到網上銀行,增加了轉賬支付、繳費、網上支付、金融產品購買等網絡交易功能。
這一階段的網絡銀行服務還是各大商業銀行各自為政的局面,互聯網在其中僅扮演提供便捷業務通道的角色。由于各大銀行業務系統的兼容性、數據共享性程度不高,跨行業務存在一定困難。因此,這也使得第三方支付在這一時期內缺乏發展的土壤。
2002年,經國務院許可,中國人民銀行正式批準建立中國銀行卡聯合組織,同年3月,中國銀聯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誕生。這標志著我國網絡支付進入培育期。當時,國內已有41家商業銀行開通網站,其中31家是中資銀行; 已有31家銀行正式開展交易性業務,其中21家是中資銀行。具有在線支付功能的網絡銀行數量已達到一定規模,這為中國銀聯的發起成立準備了基礎條件。
2003年8月,中國銀聯正式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符合統一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的高品質、國際化的自主品牌銀行卡——銀聯卡,實現銀行卡跨行通用及業務聯合發展。作為中國銀行卡聯合組織,中國銀聯處于核心和樞紐地位,各銀行通過銀聯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實現了系統的互聯互通。從這個層面而言,中國銀聯的成立提供了各銀行間業務網絡的技術解決方案,提供了統一接口的銀行卡支付通道,但其本身并不承擔金融機構的相關功能,銀聯已經具有一定的第三方支付色彩。
在培育階段,以網絡銀行為代表的網絡支付形態迅速發展。艾瑞咨詢2007年市場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中國個人網上銀行用戶規模為3 460 萬戶,較2004年增長103.5%;2006年該規模增長為7 000 萬戶,年增長率為102%。這一時期,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之間展開了發展網絡銀行的激烈競爭,各家銀行的網上銀行業務以及客戶拓展都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
2005年以后,互聯網支付進入市場啟動期。網銀支付業態已經成熟,用戶規模穩步擴大,銀聯業務已基本實現大中型銀行的全面覆蓋。支付寶已于2004年注冊成立公司,以淘寶網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第三方支付正處于蓄勢待發階段。手機錢包、短信支付等支付方式隨著互聯網游戲的火熱、電信增值服務的成熟而變得常見。
在這一階段,主流支付機構的優勢地位和品牌印象開始凸顯,商業模式逐漸成熟。如拉卡拉通過在便利店、社區商超安裝刷卡終端,提供水電煤氣等生活繳費服務,積極拓展線下市場;支付寶、財付通坐擁廣大的商業資源、垂直用戶渠道和靈活的商務模式,通過開放平臺、快捷支付等戰略積極進行業務拓展,已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
第三方支付得到長足發展,伴隨著監管制度的出臺以及垂直市場、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行業經歷了洗牌與整合,在行業內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有序競爭、錯位發展的初期態勢。
自從2010年開始,互聯網支付進入快速發展期。這一時期的主要表現為市場用戶已經普遍認可支付企業的支付特色,有一定的用戶粘度,市場準入門檻提高,相關份額增長比較穩定,大型支付機構更能夠實現規模效應。同時,科技以及產品驅動的影響正在減弱,用戶因素已成為本階段影響與促進支付機構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同質化的支付服務很難在市場競爭中立足,在市場細分的情況下,圍繞用戶需求進行業務創新和拓展成為生存之本,提升支付便捷性、友好性、安全性成為網絡支付成敗的關鍵因素。
在這一階段,移動支付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自2010年以后,智能手機開始迅速普及,為移動支付準備了必要的硬件條件。圍繞支付業務所開發的手機應用軟件品類豐富,原有的互聯網支付巨頭,如支付寶、騰訊等也紛紛搶占這一新興支付市場。支付寶陸續推出手機客戶端轉賬免手續費等系列優惠,微信支付派發微信紅包,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之間的打車補貼大戰,無一不是瞄準移動支付領域誘人發展前景而搶占用戶資源。
同時,相關政策法規日趨完善,網絡支付的管理日趨規范化,支付牌照發放制度有效抑制了行業的無序競爭。資本投入巨大,規模增長效應明顯。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3年支付系統運行總體情況》報告的數據:2013年全國共發生電子支付注1電子支付是指客戶通過網上銀行、電話銀行和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發起的支付業務,包括網上支付、電話支付和移動支付3 種業務類型。業務257.83 億筆,金額1 075.16 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27.40%和29.46%。其中,網上支付業務236.74 億筆,金額1 060.78 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23.06%和28.89%;移動支付業務達16.74 億筆,金額9.64 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212.86%和317.56%,如圖1所示。
2013年,我國手機支付用戶規模達到1.25 億,同比增長了126%。與支付、網銀、金融證券相關的各類移動應用的累計下載量已經超過4 億次。其中,支付寶錢包下載量占比高達58%,是所有手機網銀客戶端軟件下載總量(占比27%)的2 倍多,此外,與支付寶相關的其他各種應用的下載量占比8%。支付寶在移動支付領域占有絕對優勢的地位注2360 互聯網安全中心:《中國移動支付安全報告》。。
2014年上半年,互聯網支付用戶規模繼續穩步擴大,手機支付增長尤為迅猛。如圖2所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互聯網支付用戶總數達到2.92 億人,較2013年底增加3 558 萬人,半年度增長率為12.3%。使用互聯網支付的網民比例達到46.2%,與2013年底的42.1%相比提升了4.1 個百分點;手機支付用戶突破2 億,半年內增長了63.4%,是互聯網支付市場整體增長速度的5 倍有余,使用手機支付者占網民總數的38.9%,比2013年底的25.1%增加了13.8 個百分點注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4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中國銀聯7月2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7月,在互聯網與移動支付領域已有250 多家發卡銀行接入中國銀聯,銀聯的互聯網與移動支付用戶數也已突破1.5 億。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0年發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網絡支付主要是指依托公共網絡或專用網絡在收付款人之間轉移貨幣資金的行為,包括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
在上述辦法的相關表述中,第三方支付即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是指非金融機構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貨幣資金轉移服務: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
可見,互聯網支付與第三方支付在嚴格劃分的意義上,兩者雖存在著顯著交集,但實際屬于按照不同形式劃分的支付類型。從互聯網支付產業的發展實際觀察,由于第三方支付在互聯網支付中所占份額具有絕對優勢,因此在大多數場合,習慣將第三方支付與互聯網支付作為一定程度上等同的概念。
2.1.1 第三方支付發展概況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4)》顯示,截至2013年末,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已達16 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0%;截至2014年2月,我國共269家企業獲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90家企業獲得互聯網支付牌照,37家獲得移動電話支付牌照,北京地區獲得支付牌照的企業最多,為55家,上海為24家,廣東為21家,浙江和江蘇均為16家,其余地區均未超過10家。在2013年獲牌的27家企業中,雖然各家企業所在地不同,但只有5家業務范圍覆蓋全國,其他均在公司所在地省級行政區劃內拓展業務。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于2014年7月15日發布了第5 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單。此次獲批企業共計19家,包括廣東8家,北京3家,山東3家,重慶、湖北、廣西、陜西、新疆各1家。截至目前,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總數達到269家。
在第5 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的同時,此前27家已經取得牌照的企業獲批業務類型拓展。騰訊旗下的財付通業務類型在之前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業務基礎上,增加了銀行卡收單業務;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在銀行卡收單、互聯網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的基礎上增加了移動電話支付和預付卡受理業務。

圖1 2013年移動支付季度增長情況

圖2 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中國網上支付用戶數及網民使用率
從競爭環境來看,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面臨外部和內部2 種主要競爭。
(1)外部競爭
外部競爭主要來自于傳統金融機構在支付業務上的拓展。2013年3月,中國銀行業協會牽頭下發了《關于規范主要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自律公約》的征求意見稿,擬聯合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為首的10家主要商業銀行,通過統一管理和集中審議來加強對第三方支付的管控,強化銀行自身的支付能力建設。
(2)內部競爭
銀聯和支付寶自成體系相互競爭,百度、新浪等互聯網巨頭的進入更為這種新舊體系間的競爭增加了不確定性。銀聯的優勢在于強大的政府資源、龐大的線下企業用戶以及未來支付行業新標準的主導權,支付寶等互聯網巨頭則擁有龐大的個人端用戶優勢和優秀的用戶體驗。
2.1.2 互聯網支付形態發展概況
互聯網支付形態五花八門,包括網銀支付、二維碼支付、NFC 手機錢包、圖像識別支付、語音支付、超聲波支付等。從目前市場情況看,網銀支付是最主要的支付方式,電子二維碼支付、NFC 近場支付等新興移動互聯網支付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1)二維碼支付
二維碼支付的發展經歷較為曲折,經歷了高歌猛進到偃旗息鼓的快速轉變。2013年8月5日,微信步支付寶的后塵,正式上線推出5.0 版本,其中新增的微信支付功能飽受關注。微信二維碼支付是對商品二維碼進行掃碼識別,并按此進行網絡支付。二維碼支付推出后,由于支付寶背后的電子商務支撐和微信背后的渠道支撐,初期線下推廣進展迅猛,各商業機構紛紛采取行動與微信進行合作。如上品折扣與支付寶合作,在2013年8月推出商場O2O 購物服務,支持消費者通過支付寶手機客戶端拍攝商品二維碼來支付購物款項。然而,二維碼支付可能導致安全隱患,引起了金融監管部門的關注。2014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鑒于條碼應用于支付領域有關技術終端的安全標準尚不明確,要求暫停這項技術在市場的推廣。
(2)聲波支付
支付寶推出基于聲波支付技術的新版支付寶錢包。2013年10月16日,7.6 版本支付寶錢包正式面世,不僅包括校園服務、公眾平臺等全新功能與服務,最引起關注的是“離線支付”功能。離線支付主要由聲波支付技術實現,即利用聲波的近距離一對一傳輸,完成手機與售賣設備的互聯與識別。
(3)NFC 支付
NFC 支付受到國內主要電信運營商的高度關注。NFC 技術通過特定的高頻頻段傳輸信號,對于距離遠近最為敏感,能有效降低外部干擾的幾率,安全性較高,但需要手機配置特定硬件的支持。因此,電信運營商在這一支付形式中具有先天優勢。中國電信推出的翼支付計劃中,將基于NFC 技術的近場支付應用作為一個重要拓展方向。2013年,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合作,率先推出移動支付的遠程發卡和應用管理平臺(TSM),拉開了NFC 技術投入實際應用的序幕。2014年,中國移動對4G 合約手機的補貼增幅高達31%左右,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移動加大對4G 手機的補貼,目的之一是為了盡快占領移動支付的一個戰略支撐點——NFC 支付。中國移動規定,合約渠道的所有4G手機必須配備NFC 功能。
(1)互聯網支付呈現三分天下局面
2013年,以銀聯商務為主的銀聯派支付企業的市場份額占比最大為39.8%; 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主的互聯網巨頭派占比為28.9%; 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占比為17%,如圖3所示。

圖3 2013年中國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分布注4
銀聯派是我國實力最強、影響力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派系,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壟斷地位,主要優勢在于
注4: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統計了非金融支付機構規模以上企業互聯網支付業務、銀行卡收單、移動支付、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等業務的交易規模總和;2013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總規模為17.2 萬億元人民幣;艾瑞咨詢根據最新掌握的市場情況,對歷史數據進行修正。線下和企業用戶規模;互聯網巨頭派擁有自己廣泛的直接用戶渠道,在電子商務、IT 技術和業務創新方面的優勢明顯;獨立支付派發展至今,對于我國第三方支付產業的借鑒意義極大,它們沒有銀聯派的資金和政府資源,也沒有互聯網巨頭派那樣優越的用戶資源,但依然獲得了17%的市場份額。未來三方競爭的焦點將集中在基于支付業務數據上的增值服務方面,如POS 貸款、供應鏈融資等。
(2)支付行業結構轉變
2013年,線下收單業務交易規模所占比例為59.9%,其主流地位仍然不容撼動;互聯網支付占比迅速擴大至31.2%;最大的亮點來自于移動支付,占比增至7.1%,如圖4所示。原有的交易格局逐漸發生轉變,預計至2017年,線下收單交易規模占比仍將持續下降,但并不代表線下業務進入衰退期。目前第三方支付行業整體的交易規模還在逐年增長,即使占比下降,總量也在上升,只是相對于互聯網支付和線下收單,移動支付未來所受到的關注和行業活躍度會更多。
(3)移動支付進入高增長時期
2013年,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增長率高達707%,相比之下,其他細分領域增速均未超過50%,其中,銀行卡收單增速為23%,互聯網支付為46.8%,預付卡增速為44.5%,如圖5所示。
我國手機支付、網絡銀行、金融證券管理相關的各類手機應用軟件的累計下載量超過4 億次。其中,支付寶錢包下載量占比高達58%,所有銀行的手機網銀客戶端軟件下載總量占比為27%。此外,與支付寶相關的各種應用的下載量占比為8%。中國電信翼支付在企業、校園和公交系統中廣泛使用,其下載量占比為3%,各種金融證券類應用的下載量占比為2%,移動支付進入高增長時期。
這首先得益于技術的快速發展,二維碼、聲波支付、NFC 等移動支付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使移動支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大幅提升;其次,應用場景逐漸豐富,隨著移動端應用的增多,移動網購、移動增值、移動付費等支付場景迅速增多,有效地刺激了移動支付業務的迅速拓展;最后,商業模式成為熱點,隨著市場環境的養成,O2O 商業模式逐漸步入正軌,使得移動支付這種模式逐漸被用戶所接受。
(4)安全性與便捷性是影響互聯網支付發展的雙刃劍
便捷性是互聯網支付相較其他支付方式的突出優勢所在,甚至可稱為互聯網支付業務發展的生命線。交易便捷、使用便捷、用戶體驗友好是互聯網支付應用,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支付應用必須具備的要素。從安全角度考慮,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犧牲安全性為代價的。根據360 互聯網安全中心《中國移動支付安全報告》披露的信息,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脆弱性和本身存在的一些先天缺陷,使得移動支付業務飽受手機安全漏洞以及各類木馬的威脅。
2013年10月,中國銀聯聯合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網絡安全保衛局牽頭組建互聯網金融支付安全聯盟,旨在維護消費者權益,促進互聯網支付健康發展。2014年7月17日,首屆互聯網金融支付安全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認為,金融支付創新在給消費者提供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的風險挑戰,必須深刻認識支付安全的重要性,共同構建安全、健康的互聯網金融支付生態圈,推動產業生態圈內數據安全、技術安全建設,提升風險應對水平,努力實現從云到端,跨界、跨平臺的安全合作。

圖4 2010—2017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交易規模結構注5注5: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統計了非金融支付機構規模以上企業互聯網支付業務、銀行卡收單、移動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等業務的交易規模的總和;2013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總規模為17.2 萬億元人民幣;艾瑞咨詢根據最新掌握的市場情況,對歷史數據進行修正。

圖5 2010—2017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細分行業增長趨勢變化及比較注6注6: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統計了非金融支付機構規模以上企業互聯網支付業務、銀行卡收單、移動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等業務的交易規模的總和;2013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總規模為17.2 萬億元人民幣;艾瑞咨詢根據最新掌握的市場情況,對歷史數據進行修正。
浙江支付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2004年12月,實際上,支付寶業務在2013年10月即已推出,旗下包括“支付寶”與“支付寶錢包”2 個獨立子品牌。
支付寶主要提供網購擔保、交易支付、銀行轉賬、信用卡還款、手機與游戲充值、公共事業繳費等多個領域的支付服務,于2013年與天弘基金合作開通余額寶理財功能。2011年,支付寶獲得了由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國內第一張《支付業務許可證》。在進入移動支付領域后,支付寶線下業務推廣更為迅速。自2013年11月起,全國29家銀泰百貨以及美宜佳、紅旗連鎖、7-Eleven 等多家連鎖便利店企業陸續全面支持支付寶付款;2013年12月,北京出租車公司開始接受通過支付寶支付打車費。隨后,萬達影院、大悅城、王府井等電影院、KTV 和餐飲企業等陸續接入支付寶。
截至2013年底,支付寶實名認證的用戶數超過3億,同年,支付寶單日交易筆數的峰值達到1.88 億筆。其中,移動支付單日交易筆數峰值達到4 518 萬筆,移動支付單日交易額峰值達到113 億元人民幣。2014年第二季度,支付寶已成為當前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廠商。
快錢公司成立于2005年,2011年獲得中國人民銀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為企業提供流動資金管理與服務是快錢支付的特色。在電子商務模式日漸成熟的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通過電子商務來改善生產、銷售管理流程,加強企業競爭力。流動資金管理是企業不得不面臨的難題,但同時也為企業加速發展創造了機遇。快錢公司將自身定位為信息化金融服務提供商,以支付業務為出發點,力圖憑借信息化優勢為企業客戶打造流動資金管理解決方案。
快錢線上線下業務結合緊密,圍繞核心企業上下游產業鏈及終端客戶進行拓展,主要服務對象包括商旅行業、零售連鎖、教育行業、電子商務、保險行業、數字娛樂以及IDC 行業,發展方向為支付清算平臺、供應鏈融資和創新金融服務。在盈利模式方面,不僅限于交易手續費,還可通過金融服務獲取企業增值服務費。
匯付天下成立于2006年,是專業化、細分領域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典型,是國內第一家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網上進行基金銷售支付服務的網絡支付平臺。匯付天下將致力成為金融級專業支付機構,與國內外銀行組織進行合作,發展金融支付和產業鏈支付。
在匯付天下的業務結構中,除與其他支付機構基本相同的電子商務支付服務、中小客戶POS 收單以外,還包括3 大細分領域的精準服務對象:其一為航空客票市場,面向代理商收取航空公司手續費;其二為基金銷售領域,打造天天盈平臺,促進線上基金產品的銷售與推廣;其三為金融類客戶BD 關系維護。
中國電信于2011年成立中國電信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要負責移動支付業務拓展,同時推出自有品牌——翼支付。翼支付屬于移動通信支付平臺模式,該模式中移動通信運營商處于主導地位,由移動通信運營商管理交易賬戶并制定支付流程,在整個流程中,移動運營商直接與用戶聯系,銀行參與程度降至最低,減少了技術成本。
翼支付能夠實現遠程支付和近程支付功能。中國電信為用戶在后臺開設翼支付商戶,開通激活并存入資金后,就可以利用通信網絡進行遠程支付。要實現近場支付功能,只需辦理一張翼支付卡,就可以利用手機在中國電信線下加盟商的POS 機上刷手機進行消費。
線下推廣是移動通信運營商支付模式的薄弱環節。翼支付于2013年11月與銀聯商務、通聯支付和杉德銀卡通3家國內線下POS 收單企業達成合作,今后,中國電信主要負責發展翼支付的用戶規模,拓寬線下支付資金來源,銀聯商務、通聯支付和杉德銀卡通主要負責線下消費商圈拓展。
截至2014年7月,我國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已經達到269家,不同服務牌照總數共計超過500 張,無論是從監管機構再發牌的態度,還是從行業內的競爭格局來看,主要支付市場處于相對飽和的狀態。艾瑞咨詢預計,未來打破市場競爭格局的主要方式是收購。未來支付行業收購分為3 個方向:首先,無支付牌照的商務企業收購有支付牌照的企業,以完善自身商業生態;其次,強強聯合,以求更豐富的業務范圍和市場份額;最后,未來央行再發支付牌照的可能性和數量規模均會減少,因此,未來新競爭者獲得支付牌照的最快捷徑就是收購。
(1)線下市場
O2O 模式的線下支付對企業的財務實力、政府資源以及營銷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對于多數企業來說都是難以滲透的市場。隨著線下市場的重要性逐步提高以及O2O 商業環境下多種技術及模式創新的增多,線下市場將會成為支付企業爭奪的新焦點。
(2)二三線城市
從我國獲牌企業的分布情況看,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占絕大部分,因為一線城市擁有適合支付產業發展的市場,但這并不意味著二三線城市及欠發達地區沒有支付需求,未來二三線城市市場將成為支付行業發展的新藍海,越早進入,就越能爭取到更多的主動權。
無論是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還是非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經歷多年發展之后,支付服務已經成為其最基礎的服務,通過多年的大數據收集和用戶規模的積累,第三方支付公司能夠提供的服務已經超越了支付本身。截至目前,優秀的支付企業已經可以為客戶提供風險控制、融資貸款、財務咨詢等更高層次的金融服務。未來評價一家支付公司綜合實力的指標將更加豐富,這些衍生出以數據為基礎的綜合金融服務將是支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艾瑞咨詢分析認為,綜合金融服務的重點有以下3 個方面:首先,金融業務合規性,當支付企業開展小額貸款業務時,就會面臨一定的法律監管風險,金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也是國家監管的核心,因此,支付企業在從事小貸業務時,要額外獲取相關牌照;其次,集團式發展,在金融業務逐漸豐富后,公司可采取設立子公司或事業部等形式,強化金融業務的專業性,進行集團化發展;最后,重視外部資金來源,支付企業沒有傳統金融企業的資金優勢,因此對公司自身的資金壓力較大,支付企業可借助信托、基金等資產證券化手段獲取資金,也可與傳統金融機構達成戰略合作以緩解資金壓力。
目前有專家認為,互聯網金融真正對傳統金融造成巨大沖擊和深遠影響的,是在支付環節的革新舉措,基于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支付革命是互聯網金融產生的市場基礎,也代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互聯網商業模式中買賣雙方都存在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征信困難,正是這種對交易可靠度的擔憂催生了第三方支付的出現。
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說,得賬戶者得天下,互聯網支付尤其是移動支付,最顯著的優勢在于賬戶粘性,賬戶粘性決定了用戶粘性,從而決定了市場份額。新型支付方式的發展提升了支付效率,對整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起倒逼作用,在宏觀上對金融體系有著深遠影響,這種改變甚至在整個貨幣體系或者金融體系的穩定性、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等方面都可能有所體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2013年中期支付寶推出的余額寶業務的迅猛發展,和銀行存款增長率減緩之間,就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互聯網支付的更加普及,其對互聯網金融、宏觀金融體系的影響將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