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俠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132000)
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對策研究
李東俠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132000)
摘要:在職業教育系統內,中、高等職業教育的順利有效銜接,是保障和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課題。本文列出了目前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提出了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對策。
關鍵詞: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問題與對策
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的順利有效銜接,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拉動中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內容應包括,學制的銜接、專業設置的銜接、管理體制的銜接、課程體系的銜接及培養目標的銜接等。明析我國中高職銜接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對于構建我國科學現代的職業教育體系來說,其意義極為重要。
1.1管理體制相脫節
目前,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的銜接與溝通在管理體制上存在著脫節的問題,由于分別歸屬不同的教育部門,對中、高職教育的有效銜接,在政策、法規等方面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統籌規劃與協調機制也不完備。
1.2銜接模式呆板固化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學校還是實行傳統的培養模式,主要有三種:對口升學模式、5年一貫制模式及“3+2模式”??偟膩砜?,我國的中、高職銜接模式還是比較固化呆板。應根據中、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實際情況,建立靈活有效的多種銜接模式。
1.3專業設置銜接存在錯位
目前,中、高職教育在專業設置上由于隸屬不同的教育管理部門,存在沒有形成統一的專業目錄的現象,中職開設的專業較多、也較具體,而高職開設的專業相對寬泛,導致在相同或相似專業上,中職與高職存在著口徑大小不一樣,同名專業異質或異名專業類似等現象,造成專業設置錯位。
1.4課程設置銜接不合理
當前,中高職在課程設置的銜接上存在著諸多的不合理現象,如在教學計劃、課程內容和學時安排上的重復和專業技能的“倒掛”。主要是由于中職和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現層次上的差異而致。有的中職學生到高職,發現有些專業課已經學過,而基礎課,如數學和英語卻學起來吃力。
1.5技能等級銜接不貫通
由于中職和高職在教育上的互不融通,一定行業內的能力標準體系在我國尚沒有形成,對中、高職兩個銜接層次的教育來說,職業資格證書不能通用,中職和高職各自為政,各自獨立形成職業資格考證制度,這樣,影響了中職和高職在技能等級上的銜接。
2.1建立國家或省統一的中、高職管理體制
要發展中職和高職教育,就要建立國家或省統一的中、高職管理體制,就要建立中、高職統籌的教育管理權威機構,這個機構在學分互認、辦學資格、資格認證、教學管理、課程體系建設及教學模式上指導、協調各方面矛盾。
2.2在學制銜接模式上要逐漸規范
(1)主要采用的模式推薦為“3+2模式”。 “3+2模式”在我國應用很廣泛,幾乎很多院校都實踐過,這種模式既能擴大高職教育規模(與五年一貫制相比),改變高校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又能使中、高職學校一起探討人才培養方案,安排教學計劃和授課內容,加強實踐技能的訓練,更有利于中職學生的成長。(2)次要采用的模式建議為“五年一貫制”。五年一貫制的優點是學生可以在五年的時間內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時間相對較長,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養成。缺點是由于時間長,學生容易產生倦怠心理。可以將五年一貫制作為“3+2”模式和對口升學模式之外的次要模式采用。南方經濟發達地區,對學生技術要求高,可以將時間延長,變成“六年一貫制”,北方經濟落后地區,對職業學生的需要量大,可以將時間縮短,變成“四年一貫制”。
2.3實行中、高職統一標準
應建立統一的中高職各個專業的課程標準體系,進一步明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問題,在課程教材選用、專業設置上也有據可查,每個地區依據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規劃適合本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課程,確保學生的發展不會因為地區的不同,而出現較大的差異。同時,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相關部門應確定人才從初級到高級的職業能力標準和層次結構,構建一個完善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完善目前我國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2.4加強相關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的銜接
(1)逐漸淘汰以學科中心型為主的課程設置方式。三段式結構的組成為: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和實踐課,是傳統的課程設置方式,這種課程設置方式跟本科院校的類似,強調理論知識而忽視實踐知識,造成中職和高職專業理論知識的相互重疊。應構建以工作崗位群、工作任務為開發方式的課程設置方式。(2)課程結構要以模塊式為主。以工作崗位群、工作任務為引領的模塊式課程結構,是適應中、高職發展的方向。課程結構設置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的要求,本著整體優化的原則,并根據能力模塊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形式構建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如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是根據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崗位知識、能力和素質分析,確定了支撐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目標的三大模塊。公共基礎課模塊、專業課模塊和綜合拓展模塊。(3)編寫全面統籌教材。教材的銜接是中、高職課程的銜接的有力支撐。為此,中、高職學校要通力合作,認真研討相關的專業知識,統籌中、高職的專業課內容,著重技能訓練,編寫理論知識適度、實踐知識適用的專業教材。(4)實施彈性學分制管理。中職和高職的銜接應是以學分制為引導的動態彈性銜接,將學分制作為通道,使學生在中職修完的某些課程,已取得某些學科的專業資格證書,在高職這些已經學過的課程就不用再次重復學習。
2.5加強中、高職專業方面的銜接
要加強中、高職專業專業方面的銜接,首先要擴大專業接口,讓中、高職在專業設置上靠近或十分接近,這樣,中職學生在選擇高職專業時才能選到合理的銜接專業。其次,中高職教育要進一步加強對專業的管理工作,規范專業名稱、專業內涵和外延,使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盡量做到一致。
2.6發展“雙師型”教師隊伍
實現中高職銜接的關鍵就是教師隊伍,尤其是“雙師型”教師,教師隊伍決定職業教育的特色與質量。職業學校的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學校應通過多種途徑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更好的保障中、高職教育的密切銜接。
參考文獻:
[4]劉育峰.論我國中高職銜接的密實[J].職業技術教育,2012(10).
[10]徐國慶,石偉平.中高職銜接的課程論研究[J].教育研究,2012(05).
作者簡介:李東俠(1971-),女,碩士,教授,從事教育管理、專業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