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相達
(洛陽師范學院,河南 洛陽471400)
會計監督, 是依據監督標準,對企業、事業等單位的資金運動進行的指導、控制和檢查。即運用反饋的會計信息和數據,指定目標運行的系統。會計監督的對象是資金運動,在企業表現為籌集資金、使用資金和收回資金。中國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飛速發展,社會經濟逐步與國際接軌,會計監督制度也在得到不斷的重視和完善。隨著《經濟法》中《會計法》的修訂和實施,已經逐漸形成了國家監督、單位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形成的“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監督職責和方式都比以前有了不斷的創新和改進,而且三個監督體系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1)內部監督,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單位在內部實施的一些列保護資產安全完整,保證其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內部規章的要求,提高經營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風險等問題的制度和辦法。是單位保障其會計信息及時準確的具體規范, 其基本要求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1)有關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即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將失誤、舞弊等問題控制到最低限度;
2)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內容非常廣泛,不同經濟性質、經營范圍、管理基礎的單位對內部會計的監督制度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各單位應根據本單位管理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將會計法的規定加以具體化。
(2)外部監督 外部監督分為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兩方面。其中社會監督的主體是注冊會計師;國家監督主要是指政府部門代表國家對各單位和單位中相關人員的會計行為實施監督和檢查。監督檢查部門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依法實施監督檢查后,應當出具檢查結論。
(1)針對企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監督不力 ,我國現行的會計內部監督制度的自我監督,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監督部門的監督,都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目前,就政府監督來說,主要存在政府多頭監管,協同不暢、政府監督手段少、政府重視監督檢查,忽視制度建設等三方面的問題。這樣的制度非常不利于保證社會監督的獨立性。此外,財政部作為統一會計監督主體,應該切實發揮監督的作用,對于違反法律法規的會計行為,決不能縱容。
(2)相關部門監督力度不足,在我國現有的監督制度下,國企的管理層依然對企業具有一個領導的作用,會計系統作為其經營管理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需要在企業中單獨運行,其中負責會計信息系統運行與維護的會計工作人員是企業聘用的,其權利是企業賦予的。在監督問題方面,由于不是企業的所有者,從理論上講應該具有監督的動力,但現有的制度讓企業會計人員不得不放棄監督,更加注重自身的利益,這與會計人員的監督職責相違背,不符合我國會計發展的方向。對于民營企業會計人員,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質,則完全處于受雇于人的境地,更加起不到會計人員自身的監督作用。這些方面都嚴重影響到了部門監督的效果。
(3)缺乏會計信息公開制度 國有企業會計信息的不完全性,開放性,影響了報表使用者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判斷,降低銀行信貸決策和政府決策效率;會計信息公開制度是政府對有關部門、企業進行有效監督的憑據,如果政府不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對企業的監督就無從談起。 當下的企業,由于會計原始憑證數量繁多,金額巨大,來源復雜,審計部門對其審查實際上很難實現,這就導致了企業會計信息的不真實性。
(1)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督制度,特別是建立健全內部約束機制。內部約束機制主要是通過部門內部人員的自律,達到自我約束、控制、調節的機制,其制約的特性在會計人員本身,主要是以會計人員的責任感和道德觀的約束從而達到管理監督的職責。其監督實效有一定的局限性。
(2)建立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會計信息披露主要包括對公司財務報表,企業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表等會計信息的披露,具體有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多個會計信息。由于財務狀況和企業經營成果是公司治理信息的核心內容,我國公司在對其披露上應加強管理,保證會計信息的及時有效性。
(3)加強法律約束力 對于會計而言,當前的法律環境存在“無法可依、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執法不嚴”的情況,這讓脆弱的會計監督使得虛假會計報表層出不窮,屢禁不止。因此,必須貫徹落實“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方針,對一些違法的行為主體做到“零容忍”,發現一個查處一個,這樣才能維護會計市場的長期穩定。
會計監督體系的構建意義深遠,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由表及里,由淺到深的逐步開展,以此才能保證市場的健康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