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


荔波縣位于貴州省南部,地處黔桂兩省交界,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全縣以400米-800米海拔為主,年均溫18.3℃,年雨量1373.0mm,年無霜期308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6%,年平均日照時數1272.8小時。
現有耕地面積20732公頃(稻田12112公頃,旱地8620公頃),耕地土壤主要是以紅壤和石灰土為主,土壤多呈微酸至中性,是得天獨厚的早熟馬鈴薯種植適宜區。
發展馬鈴薯產業,荔波縣農業成功轉型
近年來,荔波縣立足“上市早”的特點,在省、州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加大對冬種馬鈴薯產業開發力度,把冬種馬鈴薯產業作為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培育地方特色、壯大縣域經濟的一項重要產業來抓。全縣冬種馬鈴薯種植面積一路攀升,一年上一個新臺階,由原來的幾百畝上升到目前的2萬多畝,基本形成了規模化生產。2014年馬鈴薯生產面積2.59萬畝,實現了馬鈴薯生產跨越式發展,馬鈴薯生產由原來的零星種植向規模種植發展、由單純的糧食作物向糧、經、飼多用途作物發展、由自給性生產向商品性生產的三大轉變。
馬鈴薯種植效益顯著,成為了全縣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點。據記者了解,2013年全縣冬種馬鈴薯面積達到了2.51萬畝,經專家驗收,加權平均單產2182.7公斤,其中大薯率88%,按場地收購價每公斤1.6元計算,平均畝產值為3256.6元,畝純收入1927.6元。全縣冬種馬鈴薯總產量5478.58萬公斤,實現總產值為8174.07萬元,純收入4838.28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322.55元。
緊抓六項重點,打造冬種馬鈴薯強縣
荔波縣農村工作局局長吳幫定告訴記者,荔波縣把發展早熟馬鈴薯作為全縣農業農村工作重中之重,在發展當地馬鈴薯產業上,農村工作局主要從六個方面開展工作。
抓組織機構
為確保冬種馬鈴薯產業的發展,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馬鈴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負責組織領導、資金協調和力量調配,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農工局成立了技術實施小組,負責制定技術實施方案、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相關鄉(鎮)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實施小組,層層建立目標責任制,分工具體,責任到人。組織機構的建立與完善,為產業順利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抓發展規劃
按照《貴州省馬鈴薯優勢區域布局規劃》的總體要求,結合荔波縣實際,制定了《荔波縣馬鈴薯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產業發展思路和產業發展定位,確保了該縣馬鈴薯產業的穩定持續發展。其發展思路和定位是,立足荔波溫熱資源優勢,堅持因地制宜、市場導向、科技支撐原則,以農民合作社為抓手,以示范樣板為帶動,以提早冬種馬鈴薯上市期為重點,優化區域布局,主攻單產,提高品質,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進一步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力爭把“小土豆”做成富民大產業。
抓宣傳培訓
為提高廣大群眾馬鈴薯的種植積極性,在每年訂種種植前,農村工作局和規劃種植鄉(鎮)深入種植區召開宣傳動員會,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在馬鈴薯收獲季節,開展馬鈴薯種植評比系列活動,對獲得馬鈴薯王、優質馬鈴薯和規模種植等獎項進行表彰獎勵。每年都擇時組織召開馬鈴薯種植經驗交流座談會,對一年來的馬鈴薯生產情況和經驗進行總結,互相交流,取長補短,相互促進,進一步營造良好的馬鈴薯種植氛圍。
抓新技術推廣
荔波縣馬鈴薯品種退化,農民種植技術落后。為得到更加適合全縣生長環境的馬鈴薯種植品種及栽培技術,農村工作局開展品種抗性監測、測土配方施肥、品種展示等試驗示范,先后引進了大西洋、費烏瑞它、中薯3號、中薯5號、中薯1號等10多個品種進行試驗,篩選出了產量高、商品性好的費烏瑞它作為當家品種,并加強做好地膜覆蓋栽培、機械耕作、節水灌溉、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高產配套技術的示范,增強輻射帶動作用,提高科技種植水平。
抓產業服務
為保障馬鈴薯種植的豐產豐收,相關部門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作用,狠抓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在重要農時季節,組織農技干部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群眾做好切種處理、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中耕除草和追肥等工作,力爭做到關鍵技術百分之百到位,還利用新聞媒體,及時發布馬鈴薯品種、技術、市場和政策信息。
抓模式創新
在馬鈴薯產業發展中,該縣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模式,形成了龍頭企業牽頭、專業合作社帶動、群眾積極參與的馬鈴薯產業發展模式,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的健康發展。在區域的發展上,對群眾積極性高,自籌資金到位的,在項目安排上才給予支持,2007、2008年無償給農戶種子,2009年群眾自籌種子款每市斤5角,2010年每斤種子自籌8角,2011年后每斤種子自籌1元。同時引導縣內3家企業、5個專業合作社和大戶參與馬鈴薯產業發展,通過滾動推進,縣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種植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效益不斷顯現。
看到不足,提升馬鈴薯產業發展速度
“我縣馬鈴薯生產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著種植規模不大,生產成本過高,市場風險過大,銷售渠道不穩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項目建設為支撐,按照布局科學化、種植標準化、品種專用化、生產集約化、產品優質化的要求,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單產,實行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提升我縣馬鈴薯產業經營層次,努力把我縣建成全省最大的早熟商品馬鈴薯種植基地之一。”荔波縣農村工作局局長吳幫定告訴記者。
據了解,為了加快構建荔波縣馬鈴薯產業發展新格局,當地政府制定了多項措施。
一是加快土地流轉速度,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按照全縣土地流轉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步伐,不斷培育種植大戶,通過大戶示范帶動,促進馬鈴薯規模生產,推動全縣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二是加強示范引領,提高種植水平。繼續做好馬鈴薯種植的品種抗性監測、測土配方施肥、品種展示、地膜覆蓋、機械耕作、節水灌溉、病蟲害綜合防治等試驗示范,尋找更好的替代品種,適宜的種植技術,更好的管理措施,提高產量和品質,增加種植效益。
三是加強市場建設,確保產品銷售。依托信息網絡,及時發布馬鈴薯種植信息,拓寬銷售渠道。認真做好產地市場與銷售市場之間的連接與合作,鼓勵和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馬鈴薯市場營銷,支持營銷組織在定等分級、精細包裝、商標注冊上下工夫,不斷提高荔波縣馬鈴薯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四是扎實實施馬鈴薯項目,助推馬鈴薯產業發展。荔波縣將以實施早熟馬鈴薯生產基地建設、馬鈴薯高產創建項目為契機,做好技術培訓、指導和服務工作,確保全縣馬鈴薯生產的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