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超LIU Bo-chao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常州 213164)
(Cha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2013年《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的出臺,將蘇南地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規劃的出臺為常州的產業定位尤其是戰略性裝備制造業與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明晰了定位。常州要加快發展戰略性裝備制造業,加快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步伐,提高裝備制造業的科技含量,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加快建設一批先進的裝備品牌,把常州地區制造業的模式,盡快向創造業轉變,吸收和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經驗,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實現創新發展。同時,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在蘇南地區打造現代服務業高地:提高信息化水平,以先進的信息化推動制造業的升級轉型。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進入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模式,即經濟增速適度放緩,經濟增長質量要不斷提升。這就需要常州在新時期,要重視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高對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視,把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同生產性服務業緊密結合,這對提升優化常州的產業結構層次,加速常州的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縮小與周邊城市經濟發展上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政府行為 政府在市場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影響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影響著生產性服務業與高端裝備制造業的互動升級發展。政府應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培養引入優秀人才,為“兩業”的互動發展創造出良好的外部環境。目前常州對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制度性障礙依然存在,保險、電信、銀行、鐵路等行業基本是由政府壟斷。雖然非公有制主體可以進入生產性服務業領域,但準入條件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導致不能及時、有效地為高端裝備制造業提供服務,阻礙了“兩業”互動發展。
1.2 市場環境 市場環境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國市場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也在發生著變化。市場的效率在逐漸提高,資本的流動性也在提高,產業資本在市場上尋找投資的價值洼地,競爭規則的完善,降低了企業的相關交易成本。常州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的市場競爭機制與市場風險預警機制尚不能完全發揮作用,市場與政府協同運作機制尚未完全形成。盡管政府針對“兩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支持財稅、金融、技術創新、產業調控等政策措施,但現有政策政府直接干預的色彩較濃,政策支持產業創新的激勵不足,企業創新動力和創新成果轉化動力不強,政府引導創新成果轉化的功能未充分發揮。市場培育體系有待完善,市場環境建設投融資平臺建設相對滯后。
1.3 需求 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了降低成本,將非核心活動外包,這些外包活動帶來了高端裝備制造業對金融業、技術服務業、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主要需求部門,因此沒有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的需求,生產性服務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同時,發展起來的生產性服務業又反過來支撐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與升級。《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中提到,“常州要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中心,重點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等產業,積極運用先進裝備、先進適用技術及工藝,向高端、綠色、低碳方向發展。要打造現代服務業高地,堅持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推動服務業規模化、高端化、專業化發展。這里面無疑蘊含著“兩業”之間巨大的相互需求。”
1.4 勞動力資源 正由于上述需求推動了生產性服務業與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使高端裝備制造業資金、技術的密度不斷增強。在這個過程中,高端裝備制造業升級所需的人力資源,主要依靠培育和引進高素質人才來提供,使得高端裝備制造業對能提高勞動力素質和科技文化水平的服務部門的依賴性增強(如教育、科技、信息等產業)。常州高端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高端人才比較短缺,尤其是領軍型、管理型、復合型“兩業”人才數量不能滿足常州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
1.5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生產性服務業的核心產業,其發展水平不僅影響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規模和結構,還影響著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效率和交易成本。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兩業”的互動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同時也促使了更多新興行業和就業機會,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與服務。由于歷史原因決定,常州大型龍頭企業較少。2013 江蘇100 強企業中,常州僅有5 家入選,其中裝備制造業只有1 家,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沒有入選。目前常州企業的信息技術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由于不同信息系統之間缺少資源共享的措施與技術支持、信息缺乏標準化、信息平臺對于進入企業網絡平臺要求較高等原因,導致中小企業很難進入常州信息平臺。大多數企業還主要停留在生產制造業信息通訊技術產品階段,自身研發能力薄弱。
1.6 創新能力 創新是產業升級,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高端裝備制造業不斷的研發、創新,刺激著對生產性服務需求的增加和要求的提高,也促進著生產性服務業的升級與發展。反過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尤為高端裝備制造業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促進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技術改造與升級。常州市政府在推動企業創新的過程中,可謂不遺余力,在全國政府創新能力的評比中,常州位居前列。但是在政府營造創新氛圍的同時,企業的創新能力還是有待提高,由于裝備制造業需要非常專業的科學基礎,并且在創新方面也需要經過大量的設計實驗,常州地區在這方面的經驗積累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裝備制造業創新的發展。產業核心技術依靠國外的多,所需要的先進設備,仍主要依賴進口;科技中介服務體系不健全,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可見,常州高端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夠強。
2.1 營造生產性服務業與高端裝備制造業互動發展機制環境 消除阻礙“兩業”協同互動的體制性障礙,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保證“兩業”企業有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提升資源配置效率。①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成立生產性服務業與高端裝備制造業于一體的協調小組,構建“兩業”互動發展的合理化管理模式,推進產業融合,整合各種資源。②對于有利于高端裝備制造業升級的生產性服務企業加大政策優惠、支持。③完善的市場監管體制,推進行業標準化工作,提高服務質量,規范服務行為。
2.2 編制指導生產性服務業與高端裝備制造業協同互動發展的戰略性規劃 建議政府明確提出推動“兩業”互動發展戰略,營造戰略指引的前瞻性。①制定生產性服務業與高端裝備制造業互動發展的專項規劃。根據常州兩種產業發展的實際,專題制定兩者協同融合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確定實施方案,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高端裝備制造業協同互動發展。②各級政府部門應該進一步統一思想,建立自上而下的領導、統計、協調、考核體系,形成加快發展的合力,為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裝備制造業互動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③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健康有序地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研制并實施以高端裝備制造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手段,加快形成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基礎。
2.3 打造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高端裝備制造業互動發展的良好稅收環境 從稅收的組成來看,影響高端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協同互動發展的主要是增值稅、營業稅。政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調整征稅方式,改進稅率,對于重點兩種產業的項目實施稅收優惠。
2.4 設立生產性服務業與高端裝備制造業協同互動發展的專項引導基金 ①設立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服務化發展引導基金,對于影響力大、示范效果明顯、帶動范圍廣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重點的服務化過程、項目給予補貼。②設立服務剝離發展引導基金,扶持實力雄厚的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進行服務活動剝離外置,特別是金融業、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等領域的重點項目建設。③設立服務業、高端裝備制造業協會建設專項基金。選擇或組建優秀的的行業協會,進行政府職能授權試點,樹立行業協會的權威。完善行業協會對所在行業服務功能,拓展企業視野,協調企業關系,增強行業凝聚力。
2.5 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化改革 目前,常州跟我國大部分地區一樣,很多生產性服務業是具有壟斷性質的行業,如金融保險、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等。由于壟斷的屬性,進入門檻較高,市場競爭不活躍,生產性服務業的競爭力被削弱。同時,生產性服務業內部專業化分工程度由于進入壁壘的存在也因此降低。因此政府應在制定政策時應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盡快取消其實、阻礙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使其能夠與制造業保持一致,允許市場自由進退,引入競爭機制,有利于服務質量與效率的提高,促進高端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2013年《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的出臺,將蘇南地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規劃的出臺為常州的產業定位尤其是戰略性裝備制造業與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明晰了定位。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政府規劃指導下,常州市地區的裝備制造業面臨著很好的轉型發展機遇,通過上述政策措施的推動,在未來的發展中,常州市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與生產性服務業的互動應該會進一步提升。
[1]霍景東,夏杰長.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分工、互動與融合的實證分析[J].安經濟研究參考,2007,7.
[2]曹亮.江蘇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發展研究.[D]南京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1.
[3]常州市統計局,2013年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