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默
摘? 要:由于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現代化農業的推廣、規模化種植的要求和政府支持等原因,農村土地流轉進入快速通道,土地流轉問題逐漸突顯。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土地使用權;耕地面積
中圖分類號:F3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23-0129-02
土地流轉是指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通和轉移,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基本前提和發展趨勢。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市場的要求和農民自身發展的要求都推動了土地流轉。
1? 農村土地流轉的原因和特點
1.1? 農村土地流轉的原因
1.1.1? 農村勞動力轉移
當前,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政府內需擴大、城市化進程加快和二三產業的高速發展為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農民有了其他的就業選擇。外出務工收入相比種植農作物要高,農民在城市找到了合適的就業崗位,有了穩定的收入,有的甚至在城市創業。大量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到城市,農村適齡的勞動力減少,部分家庭不需要或無力耕種,這些家庭為了避免土地荒置,也為了獲得租金,將其部分或全部土地向留守農民或企業轉移。
1.1.2? 農業規模化發展的必然性
土地規模化經營是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對于小規模經營而言,土地耕種收益較低。這是因為個體農戶機械化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低,在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因此,收入難以提高。土地規模化經營可以降低耕作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抗風險能力,提高農業在市場中的地位,從而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政府鼓勵成立大型的農業合作社,也鼓勵合作社或大規模種植者通過土地流轉形成規模化種植,同時,經營者本身也希望不斷擴大種植的規模,具備一定的市場優勢。農民轉讓土地不僅可以增加收入,還可以釋放多余的勞動力。土地規模化種植進一步促使農民轉讓手中的土地,推動土地流轉。
1.1.3? 政府鼓勵土地流轉
為了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以及加快城鎮化建設,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勵農民進行土地流轉。交易的本質是市場行為,但政府作為調控者和法律制定者,為土地流轉提供了優惠政策。市場服務是加快土地流轉的條件之一,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土地規模化的效益顯而易見,為了推動土地規模化發展,各級政府在土地流轉方面進行了各種嘗試和探索,使土地流轉制度和土地交易市場不斷完善和規范,從而加快了土地流轉。
1.2? 農村土地流轉的特點
各地區的土地流轉率差距較大,主要表現為:①城市近郊土地流轉率高于遠郊及偏僻地區;②經濟發達地區土地流轉率明顯高于經濟發展緩慢的地區。土地流轉對象受地塊地理位置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靠近城區的大部分土地流轉到工商企業,遠離城區在土地流轉到農業企業。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土地流轉具有同樣的特點。此外,土地流轉后的用途差異較大。農民與企業之間的流轉一般都改變了土地的基本用途;農戶之間的流轉仍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流轉規模小。
2? 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2.1? 土地流轉后的用途改變
我國政府一直強調耕地面積不得低于18億畝紅線。政府每年都在提高農產基本收購價格,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但是,農業帶來的收益有限,而且面對的自然風險高,種植成本也高,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農民將土地流轉給企業,不僅可以獲取一定數額的租金,還可以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其他工作,得到雙份收入,因此,大量農用土地流向企業。企業獲得土地經營權后,一般會改變土地用途,比如用于房地產開發,建設工廠、市場等,導致土地質量下降,耕地面積減少,影響了我國的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
2.2??? 土地流轉造成土地糾紛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規定“土地流轉應依法簽訂流轉合同,且流轉合同必須到有關管理部門備案”。我國農村土地流轉是近些年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之后才興起的,絕大部分是農戶之間的交易,交易時限短、交易數量少、交易金額低,農戶一般只是口頭約定,時間較長的才會簽訂書面合同,并且合同內容簡單、不規范。由于合同訂立不規范、農民的法律意識不強,土地糾紛時有發生,且難以解決,農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證。
2.3? 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管機制缺失
當前,我國還沒有一部關于土地流轉的法律法規,多數情況下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發布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和《中共中央關于做好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工作的通知》。上述規范只對總體情況進行了規定,而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需要解決和處理問題還很多,從而造成一些土地流轉問題無法可依。監管力度不夠,監管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另外,農業承包合同備案率低,流轉程序監管不足,土地流轉隨意性大,導致很多土地流轉處于監管之外,致使土地流轉糾紛頻發,土地流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3? 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建議
3.1? 積極開拓土地流轉市場
在市場條件下,建立完善土地流轉機制,確立合理的土地價格體系;建立土地流轉平臺,改變單一的土地交易模式,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交易信息網絡和土地流轉服務中介,使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防止土地流轉權力過于集中和壟斷,減少交易中的不公平現象;公開發布土地資源信息,及時公布土地流轉的各項數據,建立良好的服務市場;彌補農民因法律意識淡薄、市場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損失,努力為土地流轉的交易雙方服務,提供完善的法律服務、會計服務、信息服務和售后服務,從而形成公平、公開、公正的交易市場,激活市場需求。
3.2? 制訂完善的法律法規
加強土地流轉法律法規的建設,形成完備的法律體系,用法律來約束土地流轉市場。各地方政府也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規章制度,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切實保證交易雙方的基本利益,減少違法、違規交易土地的現象。同時,完善土地確權工作。土地承包權的確定是土地流轉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政府應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繼承、延包工作,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做好證書的發放工作,依法維護承包家庭享有的權利。
3.3??? 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
政府要加強對整個土地流轉市場的監管,確保土地流轉合同的有效簽訂,減少口頭交易和不規范的合同交易。加強交易合同備案監督,監督各交易市場的行為,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交易行為;做好土地流轉的服務工作,及時為交易雙方提供相關信息。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王利.關于農村土地流轉的問題對策及建議[J].農業經濟,2010(2).
〔編輯:劉曉芳〕
Rural Land Circul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Yang Yingmo
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farmers and working to change the way of life, the promotion of modern, large-scal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requirements and government support for other reasons, rural land circulation into the fast-track of land circulation issue gradually highlighted.
Key words: rural; land circulation; land use rights; arable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