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盼 韓曉慶 王金環 等
[摘要] 目的 探討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降鈣素原及纖維蛋白原的表達水平及其臨床意義。 方法 選取于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同時選取同期于我院住院的40例非感染性休克者為對照組,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3、5天采取靜脈血分別檢測降鈣素原、纖維蛋白原的變化。 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感染性休克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3、5天患者血降鈣素原及纖維蛋白原水平明顯升高(P<0.05),治療后感染性休克組治療后第1、3天逐漸升高,于治療后第3天達到高峰后逐漸下降,治療后 第5天血降鈣素原及纖維蛋白原水平明顯低于第3天(P<0.05)。 結論 早期聯合監測血降鈣素原及纖維蛋白原的變化有助于判斷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嚴重程度。
[關鍵詞] 感染性休克;血降鈣素原;血漿纖維蛋白原
[中圖分類號] R45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22-41-03
感染性休克是病死率高的疾病[1-2],在臨床上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容易被忽視,缺乏衡量感染性休克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在感染性休克治療領域,血降鈣素原逐漸被公認為是反映感染性休克嚴重程度的敏感指標[3],同時研究表明血纖維蛋白原既可作凝血指標,又可作為早期感染的敏感診斷指標[4],但在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研究較少,為此本研究通過探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降鈣素原及血漿纖維蛋白原的變化,進一步闡述其在感染性休克的診治過程中的作用,提高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診治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自2013年1~12月收治的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符合感染性休克診斷標準[5]。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55.4±4.9)歲;同時選取同期于我院住院的40例非感染性休克者為對照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54.8±4.7)歲。各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標本的留取及檢測方法
各組均行常規抗休克治療,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天、第3天、第7天采取靜脈血分別檢測降鈣素原、纖維蛋白原的變化,其中PCT檢測采用免疫化學發光法,纖維蛋白原檢測采用凝固法。所有試驗步驟均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統計方法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分析,數據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降鈣素原是降鈣素的前體,它由116個氨基酸殘基組成[6]。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血清中降鈣素原中含量極低。國內外研究表明膿毒血癥或感染性休克可引起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升高,其升高水平與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關性[7]。降鈣素原作為一種生物標志物已被列為膿毒癥、全身炎癥反應及感染性休克的主要觀察指標,在國內外醫療領域已廣泛應用于診斷與評價膿毒癥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
本實驗首先探討動態檢測感染性休克患者血降鈣素原的變化水平,結果發現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療前血降鈣素原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第1、3、5天血降鈣素原高于對照組,感染性休克組治療后第1、3天逐漸升高,于治療后第3天達到高峰后逐漸下降,治療后第5天血降鈣素原水平明顯低于第3天,這提示感染性休克早期降鈣素原明顯高于正常,血降鈣素原的高低與感染性休克早期病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有助于評估感染性休克的預后,這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8-9]。監測血清降鈣素原有助于預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嚴重程度,早期發現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高死亡風險與正確的診斷,提高對疾病嚴重程度的準確評估,有助于醫務人員對其預后的正確認識,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感染性休克的預后。
纖維蛋白原是由肝臟合成的急性相血漿糖基化蛋白,當機體受到某種因素損傷時,纖維蛋白原的濃度將明顯成倍升高,準確測定血漿纖維蛋白原有助于判斷疾病預后[10]。當機體存在炎癥反應時,血漿纖維蛋白原既是凝血因子,同時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時,血漿纖維蛋白原成倍升高[11]。血漿纖維蛋白原是一種敏感的生化指標,在臨床選擇治療方案和判斷預后等提供了客觀的科學理論依據[12]。
目前對于血漿纖維蛋白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血栓栓塞性疾病[13-15],然而血漿纖維蛋白原在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中較少,為此本研究探討血漿纖維蛋白原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的動態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原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療前后纖維蛋白原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第1、3天逐漸升高,于治療后第3天達到高峰后逐漸下降,治療后第5天血漿纖維蛋白原的水平明顯低于第3天。纖維蛋白原是由肝臟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急性時相蛋白,感染性休克早期階段產生大量炎性因子,可促進肝臟分泌纖維蛋白原增多,進而導致血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纖維蛋白原目前被認為是早期感染的敏感診斷指標[5],這進一步說明纖維蛋白原能反映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
聯合動態監測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降鈣素原及纖維蛋白原的變化可以敏感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感染程度,為臨床上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及預后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Charlotte S,Reform.PCT chiefs fight loss of accountability status and right to redundancy[J].Health Serv J,2011,121(6243):4-5.
[2] 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成人嚴重感染與感染性休克血流動力學監測與支持指南[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7,16(2):223-224.
[3] 宋崇明,鹿瓊,李向東,等.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鈣素原的變化及臨床干預[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0,19(4):429-430.endprint
[4] 李未今.PCT、Fb和CRP檢測在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3,26(6):799-801.
[5] Phillp R D,carlet J M,Masur H,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2008[J].Intensive care Med,2008,34:17-60.
[6] Goodman RH,Jacobs JW,Habener JF.Cell-free translation of messenger RNA coding for a precursor of human calcitonin[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79,91(3):932-938.
[7] Luzzani A,Polati E,Dorizzi R,et a1.Comparison of pmcalcit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as markers of sepsis[J].Crit Care Med,2003,31(6):1737-1741.
[8] 李峰,孫華,韓旭東.不同液體對感染性休克早期液體復蘇的影響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8,20(8):472-475.
[9] 徐裕海,李桂新,劉謙慧.感染性休克體液復蘇治療后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動態變化的研究[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9,31(1):96-97.
[10] 劉瑩,曹軍.纖維蛋白原臨床研究進展[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0,24(1):75-76,79.
[11] 陳淼,戴李華.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05,25(8):547-549.
[12] 林粵.血漿纖維蛋白原異常檢測結果回顧性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10,38(5):876-877.
[13] Wang Y,Fuller GM.The putative role of fibrin fragments in the biosynthesis of fibrinogen by hepatoma cell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m,1991,175(2):562-567.
[14] 陳春玲,劉宏明,舒洋,等.冠心病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與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J].醫學信息,2011,6:2246-2247.
[15] 陳曦,李丹何,海濤.急性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和纖維蛋白原水平的變化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7(13):214-215.
(收稿日期:2014-09-05)endprint
[4] 李未今.PCT、Fb和CRP檢測在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3,26(6):799-801.
[5] Phillp R D,carlet J M,Masur H,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2008[J].Intensive care Med,2008,34:17-60.
[6] Goodman RH,Jacobs JW,Habener JF.Cell-free translation of messenger RNA coding for a precursor of human calcitonin[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79,91(3):932-938.
[7] Luzzani A,Polati E,Dorizzi R,et a1.Comparison of pmcalcit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as markers of sepsis[J].Crit Care Med,2003,31(6):1737-1741.
[8] 李峰,孫華,韓旭東.不同液體對感染性休克早期液體復蘇的影響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8,20(8):472-475.
[9] 徐裕海,李桂新,劉謙慧.感染性休克體液復蘇治療后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動態變化的研究[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9,31(1):96-97.
[10] 劉瑩,曹軍.纖維蛋白原臨床研究進展[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0,24(1):75-76,79.
[11] 陳淼,戴李華.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05,25(8):547-549.
[12] 林粵.血漿纖維蛋白原異常檢測結果回顧性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10,38(5):876-877.
[13] Wang Y,Fuller GM.The putative role of fibrin fragments in the biosynthesis of fibrinogen by hepatoma cell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m,1991,175(2):562-567.
[14] 陳春玲,劉宏明,舒洋,等.冠心病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與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J].醫學信息,2011,6:2246-2247.
[15] 陳曦,李丹何,海濤.急性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和纖維蛋白原水平的變化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7(13):214-215.
(收稿日期:2014-09-05)endprint
[4] 李未今.PCT、Fb和CRP檢測在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3,26(6):799-801.
[5] Phillp R D,carlet J M,Masur H,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2008[J].Intensive care Med,2008,34:17-60.
[6] Goodman RH,Jacobs JW,Habener JF.Cell-free translation of messenger RNA coding for a precursor of human calcitonin[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79,91(3):932-938.
[7] Luzzani A,Polati E,Dorizzi R,et a1.Comparison of pmcalcit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as markers of sepsis[J].Crit Care Med,2003,31(6):1737-1741.
[8] 李峰,孫華,韓旭東.不同液體對感染性休克早期液體復蘇的影響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8,20(8):472-475.
[9] 徐裕海,李桂新,劉謙慧.感染性休克體液復蘇治療后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動態變化的研究[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9,31(1):96-97.
[10] 劉瑩,曹軍.纖維蛋白原臨床研究進展[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0,24(1):75-76,79.
[11] 陳淼,戴李華.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05,25(8):547-549.
[12] 林粵.血漿纖維蛋白原異常檢測結果回顧性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10,38(5):876-877.
[13] Wang Y,Fuller GM.The putative role of fibrin fragments in the biosynthesis of fibrinogen by hepatoma cell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m,1991,175(2):562-567.
[14] 陳春玲,劉宏明,舒洋,等.冠心病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與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J].醫學信息,2011,6:2246-2247.
[15] 陳曦,李丹何,海濤.急性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和纖維蛋白原水平的變化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7(13):214-215.
(收稿日期:2014-09-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