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嬌嬌 劉麗霞
[摘要] 目的 觀察地佐辛聯合地塞米松超前鎮痛在腹腔鏡手術中應用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擇腹腔鏡手術患者90例,隨機分為三組,每組30例。Ⅰ組靜脈注射地佐辛0.1mg/kg及地塞米松10mg;Ⅱ組靜脈注射地佐辛0.1mg/kg;Ⅲ組為空白對照組。記錄三組患者術后2、6、12、24、48h的VAS評分,Ramsay鎮靜評分,鎮痛藥物的追加情況及不良反應。 結果 術后各個時間點,Ⅰ組的VAS評分低于Ⅱ、Ⅲ組(P<0.05),鎮靜效果優于Ⅲ組;Ⅱ組術后2、6h的VAS評分低于Ⅲ組(P<0.05);Ⅲ組惡心、嘔吐發生率高于Ⅰ、Ⅱ組(P<0.05);Ⅰ組鎮痛藥物的追加低于Ⅱ組和Ⅲ組(P<0.05)。 結論 地佐辛聯合地塞米松超前鎮痛用于腹腔鏡手術能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延長術后鎮痛時間,減少鎮痛藥的使用。
[關鍵詞] 地佐辛;地塞米松;超前鎮痛;腹腔鏡
[中圖分類號] R6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22-90-04
超前鎮痛被定義為一種阻止外周損傷沖動向中樞的傳遞及傳導建立的一種鎮痛治療方法,指通過減少有害刺激傳入所導致的外周和中樞敏感化,從而減少術后疼痛和鎮痛藥的用量[1]。地佐辛屬于阿片受體混合激動—拮抗劑,對κ受體完全激動,鎮痛作用強,對μ受體有部分激動作用,但不產生典型的μ受體依賴。地塞米松是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鎮痛作用不強,起效較慢,但作用時間長,與地佐辛聯合用藥,可以延長鎮痛時間。本研究旨在探討兩藥聯合應用對腹腔鏡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2月我院擇期行腹腔鏡手術患者90例,男36例,女54例,年齡25~68歲,體重47~78kg,ASA分級Ⅰ~Ⅱ級,術前既往無心肺疾患,無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無阿片類藥物應用史。將患者隨機分為三組,Ⅰ組(地佐辛+地塞米松組),Ⅱ組(地佐辛組),Ⅲ組(對照組),每組各30例,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及鎮痛
所有患者術前肌注阿托品(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H12020383)0.01mg/kg,開放靜脈通路,常規監測心率、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及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麻醉誘導前靜脈輸入林格氏液8~10mL/kg,面罩充分吸氧。麻醉誘導均為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19990027)0.05m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H20054171)0.4?g/kg,依托咪酯(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20020511)0.3mg/kg,順苯磺酸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H20060869)0.2mg/kg,待肌松滿意后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設定潮氣量8~10mL/kg,呼吸頻率12~14次/min,吸呼比1∶2,術中維持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35~45mm H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H20010368)4~10mg/(kg·h),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H20030197)0.1~0.4?g/(kg·min)持續靜脈泵入維持麻醉于適當深度,術中間斷靜注順苯磺酸阿曲庫銨0.05~0.1mg/kg維持肌松,于手術開始前15min,Ⅰ組靜注地佐辛(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H20080329)0.1mg/kg及地塞米松(鄭州卓峰制藥有限公司,H41020055)10mg,Ⅱ組靜注地佐辛0.1mg/kg。手術結束前30min順苯磺酸阿曲庫銨停止追加,手術結束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停止泵入。所有患者術后均未行自控鎮痛。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術后2、6、12、24、48h的鎮痛評分,Ramsay鎮靜評分,鎮痛藥物的追加情況及不良反應。(1)鎮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分為無痛,10分為最劇烈疼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9分為重度疼痛。(2)鎮靜評分:采用Ramsay鎮靜評分,煩躁不安為1分,安靜合作為2分,嗜睡、能聽從指令為3分,睡眠狀態、但可喚醒為4分,呼喚反應遲鈍為5分,深睡狀態、呼喚不醒為6分,其中2~4分為鎮靜滿意,5~6分為鎮靜過度。(3)不良反應:觀察三組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以及鎮痛藥物的追加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患者術后VAS評分比較
術后各時點Ⅰ組的VAS評分均低于Ⅱ、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Ⅱ組術后2、6h的VAS評分低于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三組患者術后Ramsay鎮靜評分比較
Ⅰ組和Ⅲ組的鎮靜滿意率分別為96.7%和70%,煩躁率分別為0和3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腹腔鏡手術是一門新發展起來的微創方法,使得許多過去的開放性手術現在已被腔內手術取而代之,大大增加了手術選擇機會。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出血少等特點,但是由于手術造成腹腔組織的損傷以及二氧化碳氣腹的作用,導致術后患者出現腹部脹痛及肩部酸痛等不適[2]。雖然屬于中等程度的疼痛,但仍有許多患者無法耐受,需要進行鎮痛。一般單純應用阿片類藥物鎮痛效果不佳,有時所用鎮痛藥劑量偏大往往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3]。
由于傷害性刺激沖動的傳入,中樞與外周的敏化,以及交感神經傳出之間建立了正反饋環路,從而使疼痛反應表現為相加或協同式調節,并具有放大效應[4]。為預防和改善創傷與手術后的鎮痛效果,必須做到盡早采取鎮痛措施,預防中樞神經系統發生興奮性改變(敏化或稱可塑性改變)[5-6],抑制或逆轉這種興奮性改變,阻斷交感神經系統功能的失常。在疼痛刺激產生之前或產生期間盡早減少或消除傷害性刺激進入脊髓將會阻止或減輕甚至消除脊髓內的一系列變化,從而減輕近期或長期疼痛。超前鎮痛的臨床意義不僅在于減輕和消除疼痛本身,更主要的是消除疼痛及其敏化以后導致全身各臟器系統所受到的干擾,及其引發的各種生理紊亂,并減少或消除相關并發癥的產生[7-8]。endprint
地佐辛是一種新型阿片受體混合激動—拮抗劑,主要激動分布于大腦、腦干和脊髓的κ受體而產生鎮痛效果[9-10],對μ受體具有激動和拮抗雙重作用,同時具有良好的鎮靜作用,不良反應少,依賴性低,目前多應用于超前鎮痛和術后鎮痛,但單次使用鎮痛時間短,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地塞米松合用,能夠利用地塞米松鎮痛作用緩慢、延遲的特點[11-12],剛好彌補了地佐辛鎮痛時間不足的缺點,也增強了地佐辛的鎮痛作用[13-16]。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在術后各時點Ⅰ組的VAS評分均低于Ⅱ、Ⅲ組(P<0.05),術后2、6hⅡ組的VAS評分低于Ⅲ組(P<0.05)。說明Ⅰ組的鎮痛效果要優于Ⅱ、Ⅲ組,地佐辛聯合地塞米松延長了術后鎮痛時間。Ⅲ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Ⅰ、Ⅱ組(P<0.05),Ⅰ組鎮痛藥物的追加低于Ⅱ組和Ⅲ組(P<0.05)。說明地佐辛和地塞米松的使用減輕了患者術后惡心嘔吐,并使鎮痛藥物的用量降低,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地佐辛聯合地塞米松用于腹腔鏡手術超前鎮痛,鎮痛效果確切,副作用少,安全實用,是一種良好的超前鎮痛方法。
[參考文獻]
[1] Simonne G.Preemptive antihyperalgesia to improve preemptive analgesia[J].Anesthesiology,2008,108(3):352-354.
[2] 朱平增,劉曉明,竇林彬.瑞芬太尼、異丙酚靜脈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8,8(1):19-23.
[3] 汪昕,于永健,方俊標.地佐辛超前鎮痛用于腹腔鏡手術療效觀察(附96例比較報告)[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7(5):549-553.
[4] Pogatzki Zahn EM,Zahn PK.From preemptive to preventive analgesia[J].Curt Opin Anaesthesiol,2006,19:551.
[5] Fiorelli A,Vicidomini G,Laperuta P,et al.Pre-empive local analgesia in video-assisted thorac surgery sympathectomy[J].Eur J Cardiothoacic Surg,2010,37(3):588-593.
[6] 劉曉芬,胡憲文,李云,等.超前鎮痛的相關研究進展[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學雜志,2010,31(3):270-273.
[7] 岳修勤.地佐辛與芬太尼應用于術后靜脈鎮痛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0,16(4):255-256.
[8] 周顯琎,夏中元,郭毅,等.地佐辛用于手術超前鎮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7):4-7.
[9] 馮祝余,劉彬.地佐辛對腹腔鏡全麻手術超前鎮痛的臨床觀察[J].現代醫院,2012,12(6):54-56.
[10] 劉榮,肖金輝,桂新星,等.地佐辛復合丙泊酚用于無痛人流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7):3214-3216.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11] 楊世杰,楊寶峰,王懷良.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5:121-124.
[12] Cotoma M,White PF,Markowitz SD,et al.Dexamethasone incombinatin with dolasetron for prophylaxis in the ambulatory setting:effect on outcome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Anesthesiology,2002,96(6):1346-1350.
[13] 魏正貴,劉洪,李益汀.地佐辛聯合地塞米松超前鎮痛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2,9(9):9-11.
[14] 韓香淑,姜昕,田野.地佐辛超前鎮痛用于開胸手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5):100-101.
[15] 王敦亮,孟志艷,王秘群,等.地佐辛超前鎮痛在無痛人工流產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1): 79-81.
[16] 劉長琦,李紅軍.地佐辛超前鎮痛對腹腔鏡手術患者術中應激反應的影響[J]. 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15-17.
(收稿日期:2014-09-24)endprint
地佐辛是一種新型阿片受體混合激動—拮抗劑,主要激動分布于大腦、腦干和脊髓的κ受體而產生鎮痛效果[9-10],對μ受體具有激動和拮抗雙重作用,同時具有良好的鎮靜作用,不良反應少,依賴性低,目前多應用于超前鎮痛和術后鎮痛,但單次使用鎮痛時間短,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地塞米松合用,能夠利用地塞米松鎮痛作用緩慢、延遲的特點[11-12],剛好彌補了地佐辛鎮痛時間不足的缺點,也增強了地佐辛的鎮痛作用[13-16]。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在術后各時點Ⅰ組的VAS評分均低于Ⅱ、Ⅲ組(P<0.05),術后2、6hⅡ組的VAS評分低于Ⅲ組(P<0.05)。說明Ⅰ組的鎮痛效果要優于Ⅱ、Ⅲ組,地佐辛聯合地塞米松延長了術后鎮痛時間。Ⅲ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Ⅰ、Ⅱ組(P<0.05),Ⅰ組鎮痛藥物的追加低于Ⅱ組和Ⅲ組(P<0.05)。說明地佐辛和地塞米松的使用減輕了患者術后惡心嘔吐,并使鎮痛藥物的用量降低,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地佐辛聯合地塞米松用于腹腔鏡手術超前鎮痛,鎮痛效果確切,副作用少,安全實用,是一種良好的超前鎮痛方法。
[參考文獻]
[1] Simonne G.Preemptive antihyperalgesia to improve preemptive analgesia[J].Anesthesiology,2008,108(3):352-354.
[2] 朱平增,劉曉明,竇林彬.瑞芬太尼、異丙酚靜脈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8,8(1):19-23.
[3] 汪昕,于永健,方俊標.地佐辛超前鎮痛用于腹腔鏡手術療效觀察(附96例比較報告)[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7(5):549-553.
[4] Pogatzki Zahn EM,Zahn PK.From preemptive to preventive analgesia[J].Curt Opin Anaesthesiol,2006,19:551.
[5] Fiorelli A,Vicidomini G,Laperuta P,et al.Pre-empive local analgesia in video-assisted thorac surgery sympathectomy[J].Eur J Cardiothoacic Surg,2010,37(3):588-593.
[6] 劉曉芬,胡憲文,李云,等.超前鎮痛的相關研究進展[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學雜志,2010,31(3):270-273.
[7] 岳修勤.地佐辛與芬太尼應用于術后靜脈鎮痛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0,16(4):255-256.
[8] 周顯琎,夏中元,郭毅,等.地佐辛用于手術超前鎮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7):4-7.
[9] 馮祝余,劉彬.地佐辛對腹腔鏡全麻手術超前鎮痛的臨床觀察[J].現代醫院,2012,12(6):54-56.
[10] 劉榮,肖金輝,桂新星,等.地佐辛復合丙泊酚用于無痛人流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7):3214-3216.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11] 楊世杰,楊寶峰,王懷良.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5:121-124.
[12] Cotoma M,White PF,Markowitz SD,et al.Dexamethasone incombinatin with dolasetron for prophylaxis in the ambulatory setting:effect on outcome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Anesthesiology,2002,96(6):1346-1350.
[13] 魏正貴,劉洪,李益汀.地佐辛聯合地塞米松超前鎮痛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2,9(9):9-11.
[14] 韓香淑,姜昕,田野.地佐辛超前鎮痛用于開胸手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5):100-101.
[15] 王敦亮,孟志艷,王秘群,等.地佐辛超前鎮痛在無痛人工流產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1): 79-81.
[16] 劉長琦,李紅軍.地佐辛超前鎮痛對腹腔鏡手術患者術中應激反應的影響[J]. 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15-17.
(收稿日期:2014-09-24)endprint
地佐辛是一種新型阿片受體混合激動—拮抗劑,主要激動分布于大腦、腦干和脊髓的κ受體而產生鎮痛效果[9-10],對μ受體具有激動和拮抗雙重作用,同時具有良好的鎮靜作用,不良反應少,依賴性低,目前多應用于超前鎮痛和術后鎮痛,但單次使用鎮痛時間短,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地塞米松合用,能夠利用地塞米松鎮痛作用緩慢、延遲的特點[11-12],剛好彌補了地佐辛鎮痛時間不足的缺點,也增強了地佐辛的鎮痛作用[13-16]。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在術后各時點Ⅰ組的VAS評分均低于Ⅱ、Ⅲ組(P<0.05),術后2、6hⅡ組的VAS評分低于Ⅲ組(P<0.05)。說明Ⅰ組的鎮痛效果要優于Ⅱ、Ⅲ組,地佐辛聯合地塞米松延長了術后鎮痛時間。Ⅲ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Ⅰ、Ⅱ組(P<0.05),Ⅰ組鎮痛藥物的追加低于Ⅱ組和Ⅲ組(P<0.05)。說明地佐辛和地塞米松的使用減輕了患者術后惡心嘔吐,并使鎮痛藥物的用量降低,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地佐辛聯合地塞米松用于腹腔鏡手術超前鎮痛,鎮痛效果確切,副作用少,安全實用,是一種良好的超前鎮痛方法。
[參考文獻]
[1] Simonne G.Preemptive antihyperalgesia to improve preemptive analgesia[J].Anesthesiology,2008,108(3):352-354.
[2] 朱平增,劉曉明,竇林彬.瑞芬太尼、異丙酚靜脈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8,8(1):19-23.
[3] 汪昕,于永健,方俊標.地佐辛超前鎮痛用于腹腔鏡手術療效觀察(附96例比較報告)[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7(5):549-553.
[4] Pogatzki Zahn EM,Zahn PK.From preemptive to preventive analgesia[J].Curt Opin Anaesthesiol,2006,19:551.
[5] Fiorelli A,Vicidomini G,Laperuta P,et al.Pre-empive local analgesia in video-assisted thorac surgery sympathectomy[J].Eur J Cardiothoacic Surg,2010,37(3):588-593.
[6] 劉曉芬,胡憲文,李云,等.超前鎮痛的相關研究進展[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學雜志,2010,31(3):270-273.
[7] 岳修勤.地佐辛與芬太尼應用于術后靜脈鎮痛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0,16(4):255-256.
[8] 周顯琎,夏中元,郭毅,等.地佐辛用于手術超前鎮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7):4-7.
[9] 馮祝余,劉彬.地佐辛對腹腔鏡全麻手術超前鎮痛的臨床觀察[J].現代醫院,2012,12(6):54-56.
[10] 劉榮,肖金輝,桂新星,等.地佐辛復合丙泊酚用于無痛人流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7):3214-3216.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11] 楊世杰,楊寶峰,王懷良.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5:121-124.
[12] Cotoma M,White PF,Markowitz SD,et al.Dexamethasone incombinatin with dolasetron for prophylaxis in the ambulatory setting:effect on outcome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Anesthesiology,2002,96(6):1346-1350.
[13] 魏正貴,劉洪,李益汀.地佐辛聯合地塞米松超前鎮痛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2,9(9):9-11.
[14] 韓香淑,姜昕,田野.地佐辛超前鎮痛用于開胸手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5):100-101.
[15] 王敦亮,孟志艷,王秘群,等.地佐辛超前鎮痛在無痛人工流產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1): 79-81.
[16] 劉長琦,李紅軍.地佐辛超前鎮痛對腹腔鏡手術患者術中應激反應的影響[J]. 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15-17.
(收稿日期:2014-09-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