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明
周永康個案及類似個案為什么會形成?主要的原因有哪些?只有搞清楚這些深層及具體原因,才有可能找到構建健康政治生態的良方。總結周案的深刻教訓,至少有三個重要原因。
一是,不能做到以“零容忍”的態度和行動懲治腐敗。周永康的升遷軌跡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自1989年起,他就走上了“一把手”領導崗位,行政級別也已經是在地廳級及以上(兼任勝利油田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和東營市委書記)。正是由于我們的反腐敗存在不少例外,不能做到“零容忍”,才客觀上“養癰遺患”,使1989年的“小老虎”一步步長大為“老虎”甚至“大老虎”。他的腐敗“王國”也主要是這個時期建立并壯大的。
二是,特殊的干部選拔任用體制使然。從總體上看,我國實行的仍然是“伯樂相馬”這樣一套特殊的干部選拔任用體制,其實質是“以人選人、少數人選人”。這樣一套體制事實上就造成了一個人身依附體系。社會上早就有一個順口溜,即一個人能不能得到提拔,關鍵要“三行”:一是,你得行;二是,有人說你行;三是,說你行的人行。順口溜說要“三行”,其實最后“一行”最關鍵。因此,能否找到“行”的人,確立人身依附關系,就成了決定一個人升遷的決定性因素。換句話說,古代社會流行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情況,事實上在今天仍然存在。為什么歷任秘書、那么多下屬都對周死心塌地、死忠?并不是他們每一個人都先天地缺乏黨性原則,而是黨性原則很難與這套體制相對抗。
三是,“紙老虎”、“稻草人”式的制度太多。應當說,執政黨和國家的很多制度并非不健全,更不能說空白,關鍵是得不到執行。處理官商關系、領導干部家人從業、給領導人配備秘書等方面防止利益沖突的制度,也不能說是空白,但就是得不到執行,缺乏制度應有的嚴肅性和約束力。周永康自國土部調任四川任省委書記時,就可以私自決定帶秘書前去, ?還是兩個。這種制度形同虛設的情況就肯定會給有野心的個人建立其私人“王國”提供大大的便利。這些問題和教訓真的值得深入反思并切實加以解決。
原因分析深刻、透徹了,如何建構健康和諧政治生態的對策也就有了。第一,切實做到以“零容忍”態度和行動懲治腐敗。而這就必須要依靠深入的反腐敗體制機制改革,使反腐敗機構獲得充分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使反腐敗機構能確保高度的廉潔性和專業性。這樣,就能肯定地把“老虎”消滅在“蒼蠅”階段,而不是縱“蠅”為“虎”。第二,徹底改革選人用人體制,變“伯樂相馬”為“規則賽馬”。一個人的提拔升遷不再由某個“行”的人說了算,而是基于制度規則,通過公開、公平的競爭說了算。這樣,“領導干部個人要忠于黨、忠于組織、忠于人民”的原則就可兌現,人身依附關系自然就不可能生存。第三,檢討所有的“紙老虎”、“稻草人”式的制度,切實解決執行力方面存在的問題。究竟哪些制度是“紙老虎”、“稻草人”呢?其實很容易識別。凡是問題叢生的領域,就可以斷言,相關的制度就都是。如何解決呢?制度執行方面的設計是重點,有沒有執行主體,責任明確與否,有沒有嚴格的責任追究?一旦這些解決了,責任倒逼機制可以使一個存在設計缺陷的制度得到修正。
(摘自《人民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