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
新常態是指經濟運行順利度過經濟增速換擋期、轉入中高速增長階段后的均衡狀態。正確理解新常態的本質與內涵,不僅關系到對當前經濟形勢和發展趨勢的判斷,也是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
追趕進程中的新階段現代經濟增長有兩種典型的類型。一種是技術前沿國家的增長。這類國家人均收入水平高、市場體系完善、經濟結構穩定,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開啟新的商業機會。另一種是后發國家的增長。這類國家利用后發優勢,將充裕發展資源與先進的技術、管理結合,形成要素投入和技術進步雙輪驅動的增長。從增長速度上看,后發國家的追趕進程存在從低到高再逐步回歸到低的長周期波動,構成一個包含高速增長階段、中高速增長階段、中低速增長階段等不同發展階段的“追趕周期”。
實現后發優勢的核心是追趕型國家圍繞自身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有效匹配不同時期的供給和需求資源,培養動態競爭優勢,充分釋放各階段的增長潛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年均接近10%的高速增長已經超過了30年,被譽為“中國經濟奇跡”。現階段,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傳統競爭優勢削弱;越來越多的產業達到或接近世界技術前沿,后發追趕空間縮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發展模式,造成資源、環境、生態約束日趨增強。因此,當前我國經濟增速適度回落在所難免,也符合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
從本質上看,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和增速逐步回落,是追趕進程中的階段性轉換,即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入中高速增長階段,而不是追趕進程的終結。如果我國經濟能夠順利實現增長階段的平穩轉換,以新的增長動力、新的發展方式繼續追趕進程,則將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
(摘自《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