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華,謝安群,李 琦
(1.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2.宜昌長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湖北 長陽 443500;3.宜春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雖然宜昌的物流教育在如火如茶的展開之中,但宜昌的物流人才教育與培養仍較滯后,也仍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從教育體制來看,物流人才方面的培養體系與模式還是相對滯后的。總體來說,與社會沒有很好的聯系,特別是在物流人才的教育與培養過程中,與中國物流業發達地區的聯系非常不夠,也很大程度上存在閉門教書問題。具體到教學中,基本是理論講述多,實踐教學少,學生很少有通過到企業實習或在實訓課中親臨其境的動手操作的機會。教學過程中理論和實踐的嚴重脫節導致了學生進入社會后很難適應企業需要。
宜昌高職院校起步晚,雖然得到了地方政府等的大力支持,但仍難以保證有充裕的財力投入到高職院校教學設施設備的建設中,導致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設施設備不足,很難實現學生全面的實踐教學和物流教學方面培訓,又因宜昌高職教育起步晚,校企合作辦學條件仍不成熟,使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到物流企業和實訓基地實習的機會甚少,制約了整體辦學水平,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
宜昌高職院校中的物流管理專業開設較晚,在宜昌各高職院校中從事物流教學的教師大多是從經濟管理、交通運輸等專業轉行而來,許多教師雖然經過物流教學方面培訓、學習,但仍存在物流基礎知識不系統、不深入的問題,并缺乏物流實踐教學經驗。近幾年,宜昌高職院校雖不斷引進物流專業畢業的碩士研究生來校任教,但他們雖然理論知識較強,但缺乏教學經驗,特別是缺乏物流實踐教學經驗。宜昌高職院校師資力量的薄弱將制約物流人才培養的質量。
近幾年,宜昌高職院校培養的物流人才數量不少,需求也非常火爆,但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物流企業普遍反映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無法滿足現代物流的需求,倒是比較適合傳統的儲運業和快遞業。
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的物流人才,宜昌高職院校必須從校內實訓設施設備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對于校內實訓室面積較小,無法解決學生全面展開實訓的問題,應在改擴建校內實訓室和購置實訓設備上加大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加強與物流企業的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物流專業教師積極參與、組織,校方積極牽頭、協調,并配備資金支持、政策傾斜,從而為專業教師和學生深入企業實踐實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原則,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數量適當、業務精良的物流教師隊伍,是做強做大物流管理專業的關鍵。其主要的途徑如下:一方面,為專業教師創造繼續深造和培訓機會;鼓勵專業教師參加各種專業學術交流會、學術報告會,開擴眼界、增長知識;鼓勵專業教師深入物流企業鍛煉和學習,而且要落實到實處,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豐富專業教師的實踐知識,提高專業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學術研究水平。另一方面,不斷提高教師待遇,引進高學歷、有實戰經驗的優秀人才從事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并確保教師隊伍的穩定。
宜昌高職物流教育近幾年的發展非常迅速,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已建立了校內物流模擬實訓室,學生通過在實訓室的學習,提高了專業技能,但學生現有的專業技能是無法滿足現代物流發展需要的,因而宜昌高職院校還必須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立,在一定時期內組織學生深入到物流企業實訓。要制定出詳細的實訓計劃,從實訓的目的、實訓的內容、實訓的時間、實訓的要求等各個方面進行計劃和提出要求,并嚴格按照執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所學的專業課程有所消化,成為技能型人才,為日后適應物流企業工作奠定好基礎。
近幾年,宜昌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相對緊俏,但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是:物流專業的畢業學生不僅跳槽頻繁,而且很多畢業生已不再從事物流工作。因此,必須抓好人才培養定位,既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也不浪費學生在校的光陰,對學生的未來負責。
宜昌高職院校,近幾年的物流畢業生去上海韻達的人數不下50人,但去了不到3個月,很多學生就開始動搖、離職。究其原因,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沒有進行快遞業相關知識的系統學習,有的學校根本沒開設快遞業相關的課程,很顯然對這個行業缺乏一個理性的認識,缺乏足夠的職業操守和相關的知識及技能,學生離職成為必然。因此,學校是有責任的,學校應該對自己培養的學生負責,應該對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有明確的定位,然后,圍繞培養目標制定規劃、設置相應的課程、進行相應的實訓實踐、培養或引進相應的教師,從而確保培養的學生能擁有一技之長,立足于社會、服務于社會。
人才培養除滿足社會需求外,培養目標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側重點。宜昌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以服務于宜昌地方經濟為重點,還是以向沿海大城市輸送人才為重點;是側重于培養企業物流人才,還是側重于培養第三方物流企業人才。目標一旦明確,教和學就要向這個目標努力,人才培養就有了保障。
課程設置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時期內,可根據物流行業理論和實際的不斷發展設置、調整課程;也可考慮到宜昌市經濟發展和就業情況,突出物流相關專業課程的特色。只有不斷地完善課程體系,才能培養出適應需要的人才。
[1]何海軍.校企合作培養高職物流人才對接企業的選擇與綜合評價[J].物流科技,2012(10):46-48.
[2]王永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高職院校作業人才培養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10):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