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理 劉旭 練萍 吳曉軍 茍元鑫
(內江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所,四川內江 641100)
某小區電梯傷人事故排查情況及故障分析
陳治理 劉旭 練萍 吳曉軍 茍元鑫
(內江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所,四川內江 641100)
在對電梯的檢驗中,常碰到電氣控制系統故障問題,本文對故障原因進行了分析,保證電梯安全可靠運行。
電梯 故障 檢測 安全 分析 勘查
時間:2014年5月27日晚上19時10分左右。地點:A市B小區。
該電梯為B小區全體業主所有,由C市忠信物業管理有限公司A市分公司負責電梯的日常使用安全管理,由C市電梯公司負責日常維護保養工作。
設備品種:曳引式客梯 型號:TKJ-800
層站數:18層18站 制造日期:2010年6月產品編號為:1006A41133(內編號B8-1#)
曳引比:2:1 鋼絲繩結構:Φ10x5
制造單位:遼寧富士電梯有限公司
安裝單位:C市電梯公司
由于該電梯沒有視頻監控,無法還原當時具體情況,通過查閱A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調查筆錄與傷者父母的描述,顯示具體事情經過如下: 2014年5月27日晚上19時10分左右傷者放學回家后在B小區B8棟準備乘坐1#電梯回家,當看見電梯停在1樓正要關閉時,為了能夠乘上電梯,快速跑了幾步,進入電梯轎廂,但右腳被電梯絆倒,摔倒在電梯轎廂內,可能是被電梯轎廂門夾傷,導致右腳受傷,當晚立即送入A市中醫院就醫。2014年5月28日上午8時30分左右傷者母親才到物業辦公室告知兒子放學回家乘坐電梯受傷。2014年5月28日上午9時20分電梯停用,電梯停用后未維修。
2014年5月28日下午2時44分A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所接到A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監察人員電話,稱西B小區有人員乘坐電梯過程中11歲小孩骨折受傷。A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所接到電話后,立即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到現場了解情況。A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所副所長率領機電一室檢驗人員在物業辦公室分別聽取了A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監察人員、維保公司、物管公司、受傷業主代表人員的意見了解情況。隨后查看了維保公司的維保記錄,上次維保記錄顯示維保時間為2014年5月19日,并且物管公司未在維保記錄上簽字確認,維保人員為何某(由于生病未到現場)維保公司派遣另一維保人員在現場,電梯安全管理人員為陳某。了解情況完后維保單位,監察人員,物管公司,特檢所檢驗人員,受傷用戶代表一起到達事故電梯現場進行排查。
A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所檢驗人員依照TSG T7001-2009相關項目要求進行了檢驗,經檢查電梯存在以下情況:
(1)電梯防止門夾人的保護裝置,現場經多次檢查測試,確認該裝置失效(轎廂門防夾裝置為光幕)。
(2)對電梯17樓層門下部最不利點施加150N作用力,門扇之間間隙不超過標準要求,但驗證門閉合的電氣安全裝置斷開,電梯停止運行。
(3)電梯底坑驗證對重緩沖器復位的電氣安全裝置脫離原來安裝位置,不能正確動作。
(4)依照GB/T10058-2009檢查了電梯平層準確度,隨機抽查了轎廂地坎與層門地坎的平層情況,數據分別為1樓層站高低差為6mm,2樓層站高低差為28mm,4樓層站高低差為18mm,7樓層站高低差為10mm。
以上事情經過和排查情況經電梯維保公司,物管公司,受傷業主代表三方確認,均表示事情經過和排查情況屬實無異議。
乘坐電梯前一定要確認轎廂平層再乘坐,注意轎廂地坎與層門地坎的平層度。通常出現事故的都是使用或維保人員的缺陷和電梯的安全隱患,兩者是電梯發生事故的前提條件。條件具備其一,則電梯事故也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但是兩個條件都具備,則電梯事故一定發生。如果了解或掌握了這一原理,使其中的條件皆不具備,就能有效地預防電梯事故的發生。
部分維保單位或維修保養人員不是執行“安全為主,預檢預修,計劃保養”的原則,而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是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性維修,而是待出現故障停梯后,才進行搶修,既誤時又誤事,部分維保單位或維修保養人員,甚至是敷衍了事,置電梯安全于不顧。管理者或維修保養人員,應加強有關法規的學習,做到有法必依。
管理應到位,責任應明確,制度應齊全。 加強電梯的日常巡視和認真執行電梯的“三定”保養,即定人、定時、定保養項目的周保養制度。 嚴禁電梯帶故障運行。維修單位應具有有效的資質證書,司、維人員應持證上崗操作。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和安全教育,使維修人員必須熟悉所管電梯的圖紙和性能參數、安全裝置。 完善各種現場資料尤其是3種記錄:運行記錄、報修記錄、保養記錄。
[1]TSG T7001-2009《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S].
[1]GB7588-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