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新明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長春 130117)
協同創新視角下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研究
瞿新明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長春 130117)
隨著目前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國的綜合國力競爭也愈演愈烈,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目前國際上的競爭也越來越重視高科技的發展,各個國家都在加強自己的科技水平,不斷地完善這個系統,然而,科技創新的重點在于高等學校,作為高等學校它不僅傳播了知識,它更加是一個人才培養的基地,高等學校在科技創新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科技創新 創新能力 競爭 新視角
本文就目前的形式分析,總結提出了一些觀點,對高等學校的科技創新能力進行了深入的研討,指出在構建高效創新能力時要客觀地看待我國高效科技創新的現狀,目前要注意的幾點,一是要制定完善的高校科技創新發展體系,再就是要在同創新視角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建議,執行空間互惠政策。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社會早在20世紀就已經步入了科技創新的時代,然而伴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科技在經濟發展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人們的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越來越依賴于科技的創新,由此,科技創新已經逐步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而科技創新在國際上也越來越受重視,甚至影響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發展,起著決定成敗的重要作用。自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狀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個危機時刻,國家教育部及時采取措施,圍繞國家的戰略目標積極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幫助促進我國經濟快速平穩的發展。顯而易見,這次經濟危機對高等學校來說也是一次具有時代影響的挑戰,但是依然要做到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回顧以往的歷史,科技創新似乎一直是經濟增長的一個基點,著名經濟學家曾提出:科技創新與資本主義密切相關的觀點。正是由于當今國際社會已經把科技創新定義為擺脫危機的引擎,所以目前科技創新又一次成為了當今矚目的焦點,很多大國都把科技創新作為應對經濟危機的重要措施,針對這種情況,我國也采取了積極的政策,調整了相關的結構,轉型向科技創新方面發展,因此,高校承擔了重大的責任,需要積極爭取教育科研經費,積極行動起來,抓住良好的機遇,采取科研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手段,為我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經濟危機對我國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如何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案變得越來越重要,而科技創新的出現讓我國的窘境大為好轉,目前我國需要探索運用科技創新來應對危機時刻,而此時高校更要加強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增強使命感,促進經濟的發展,再就是要加快科學創新技術成果的轉化,使高等學校培養更多的科技創新人才,更進一步的優化高校的配置,不斷提高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做好知識的儲備。
黨中央提出要把科技創新發展放在首要地位,這個政策無疑體現了科技創新對國家的重要性,在危機來臨時科技創新也就成了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目前根據各個省市高考的情況來看,我國需要集中提高建設大學的水平,讓高等學校不僅在基礎教學上承擔責任,更進一步的使科技創新教學深入到各大高校中去,帶動我國各大高校整體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讓各大高校在不同的領域都有自己的發展和創新,形成高校科技創新發展的巔峰。各大高校要以教學和科研為中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積極地攻克科研項目難點,加強創新能力。并且各大高校要把創新任務投入到日常教學中去,加強創新教育,要注重培養創新意識,培養創新型人才,努力營造科研創新的氛圍,制定相應的規劃,形成學習創新的特色,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逐漸形成科技創新的新格局,我國教育廳根據學校層次的不同,分類進行指導,避免了不同領域創新人才的集中或者是分散,使之能夠均衡發展。
科技創新是高校科創發展的新平臺,近幾年來,我國各大高校在科技創新建設方面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逐漸建立起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等,但是與國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積極推進科技創新的建設,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進行實施整合,落實高校各類儀器設備,引入企業的關注投資。
想要加快我國創新平臺的建設首先要建設一支好的具有創新意識的隊伍,這是提高我國創新能力的關鍵,雖然我國目前已經根據各種措施引進大批的人才,但是高端人才還是極其缺乏的,而我國國內有影響力的優秀青年更是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大批引進高素質人才培養成創新型人才已經迫在眉睫,目前我國可以通過吸引海外留學生的方法努力推動科研事業的發展,形成一種優勢,建設出一支強大的具有創新意識的隊伍。同時,加快創新人才的培養而是必要的,必須要推翻老一輩的觀念,注重發現,注重創新,營造出一個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環境。
結合國家中長期教育、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二五”相關行業領域以及地方重點發展規劃,均提出要發揮高校多學科、多功能的優勢,積極聯合國內外創新力量,有效聚集創新要素和資源,構建協同創新的新模式,形成協同創新的新優勢。
(1)積極推動協同創新工作。要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協同創新為契機,整合省內外創新要素和資源,充分發揮高校多學科、多功能的綜合優勢,聯合國內外各類創新力量,建立一批包括科技前沿、行業產業、區域發展、文化傳承四種類型的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
(2)拓寬融資渠道,健全投入機制。要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協同創新為契機,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積極爭取政府及社會各個方面對高校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投入。推動有條件的高校設立科學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啟動基金、專利基金和國際合作與交流基金等。要爭取更多地參與國家各種重大研究計劃的機會,以便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
(3)建立產學研合作創新模式。高等學校要拓展與市縣、行業、企業合作的范圍和領域,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高校科研人員深入企業一線,通過組織開展科技服務活動、選派科技特派員等多種形式,推進高校與地方中小型企業全面開展產學研合作,使高校科技創新與區域經濟及產業發展緊密結合。
綜上所述,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科技創新也成為了各大高校競爭的關鍵,高校科技創新主要從科技創新能力以及科技創新的形式解讀了它的主要構成要素,而自主創新在國家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協同創新的環境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規劃,將會形成極具特色的創新團隊,并且提高我國整體的科技創新能力,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主要依據,有效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
[1]梁翠,王智新.協同創新視角下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4,01:23-26.
[2]耿迪.高校科技創新能力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
[3]蔣尹華.基于智力資本的大學科研創新績效評價與提升研究[D].武漢大學,2012.
[4]王磊.面向科技創新能力評估的高校專利質量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