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巧娜(電子科技大學 中山學院,廣東 中山 528402)
經濟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現代物流業的蓬勃發展,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從2001年北京物資學院成立物流管理專業以來,我國設有物流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達到近300所,這些院校培養了一大批物流管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物流管理人才的緊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特別是2008年國家《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的出臺,要求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轉變,這使得物流人才市場對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有了新變化,對應用型物流人才產生更緊迫的需求。運籌學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協助決策者得出最優決策的一門學科,是物流管理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在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不可或缺的位置。然而在很多高校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課程針對性不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差等。因此,要提高物流管理專業運籌學的教學效果,必須從課程本身的特點入手,結合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教研改革,應用有針對性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開展教學。
近幾年來,作為物流專業重點專業基礎課程的運籌學在物流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教學模式研究正逐步成為關注的焦點之一。國內外學者主要從以下兩個角度或領域開展相關研究。
李紅(2008)針對物流管理專業開設的運籌學課程,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從培養學生建模能力、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師資、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探討了運籌學教學改革。張潔(2010)提出物流管理專業運籌學課程建設應該加強課程創造能力、突出學生應用能力的素質培養,提高教學效果;趙彥艷(2013)探討了運籌學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以及闡述運籌學在物流管理發展中的若干思考。
范志強(2009)針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鄭曉奮(2010)針對社會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入手,探討了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途徑;張運(2010)針對我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面臨的問題,探討如何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物流人才的新模式;朱軍偉(2011)針對目前我國物流人才市場需求狀況,并結合我國物流管理專業發展現狀,就如何構建適應物流市場需求的地方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本文從教學思路、教學內容、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教學保障和實施等方面進行探討,構建了適合運籌學在物流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對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運籌學課程的主要任務有四點:第一,要求學生掌握運籌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一定的解題技巧;第二,培養學生根據實際問題建立運籌學模型的能力及求解模型的能力;第三,培養學生分析解題結果的能力;第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以運籌學的教學任務為指導,根據社會和企業對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和學生特點確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可以選擇:線性規劃、線性規劃的對偶理論(僅限為對影子價格的討論)、整數規劃、運輸規劃、動態規劃(僅限為對最短路問題的討論)、圖與網絡和存儲論。
教學內容的選擇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現有知識結構和水平,選擇難度與深度與其相適應的內容進行教學。 運籌學作為一個數學分析工具,其分析的主要步驟包括:模型建立;模型求解;結果分析。在物流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運籌學重在解決物流實際問題,所以在教學內容上重在強化模型建立和結果分析,而中間的模型求解可借助于計算機軟件完成,弱化該部分的理論教學。
把“掌握理論、注重應用、培養能力”作為運籌學的教學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在牢固掌握運籌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運用運籌學方法求解物流領域實踐問題的能力。運籌學在物流應用型人才培養中預期達到的效果是:從來自于企業的實際案例出發,理清問題,對問題進行量化,建立數學模型,運用運籌學軟件求解并針對實際問題提出科學的決策。
由于運籌學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強,所以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就尤為重要。在運籌學教學中建立:“教師創設問題環境——學生解決——師生探索討論問題——鞏固基礎知識和原理”為基本程序的啟發式教學模式,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探索求解的實踐活動中學習,加強對運籌學功能的理解,樹立學好運籌學的信心,學會數學的思維,提高用運籌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非常重要,教學手段的運用要強調多樣化。
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很好地表現圖形、聲音和圖像等,使教學形象、直觀;板書能把分析過程與學生思路的進展很好地結合起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能更好地把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因此,需要靈活運用這兩種手段,發揮它們各自的優點,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運籌學的學習中,對模型的求解是一個復雜、 枯燥而又耗時的過程。而使用計算機運用運籌學軟件求解模型,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學軟件的使用使得在教學中,把求解的時間節約下來,有較充足的時間進行結果的分析、討論和問題的擴展,有助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消化,實現教學目的,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物流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是極其重要的環節。可以運用校內物流實驗室,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物流運籌學知識和建模仿真手段對復雜的物流系統進行規劃、設計和過程優化;也可以安排學生到物流企業實地考察學習,用運籌學的知識解決物流企業的實際問題。
教學質量的穩定與提高,必須有一支精良的教學隊伍。要上好物流管理專業的運籌學課,不僅要有扎實和全面的數學知識,還應在供應鏈和物流方面有較寬的知識面,同時還要有過硬的計算機語言知識和應用等能力。若教師的專業知識不強,授課內容易脫離專業背景,授課案例缺乏針對性,大大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物流管理專業運籌學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既要關注物流領域的發展動態,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擴大自身的知識面、加強科研業務能力,又要積極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保證運籌學教學的有效性。培養應用型物流人才可從以下三點進行改進:一是引導鼓勵教師從事的相關研究,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教研相長;二是安排教師到物流企業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物流領域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積累教學素材;三是進行集體備課,不定期地對課程講授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交流一些好的案例,互相補充,提高運籌學教學的實用性。
從過去的單一卷面考試逐步改革為多元考核方式:平時作業成績占10%;上機操作成績占10%;學期論文成績占20%;筆試成績占60%。與原有的考核體系相比,一是強調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將在計算機上使用運籌學軟件來解題作為考核的一個組成部分;二是注重考察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借鑒全國數學建模競賽的方式,預先給出多個題目,要求學生根據所給的題目,自己設計求解要求,并根據需要查找相關資料,然后上機求解,并對計算結果進行數據分析,結合實際問題給出可行性建議或決策分析,最后以論文形式上交。
本文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圍繞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展開對運籌學課程從教學思路、教學內容、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教學保障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探討,構建了適合運籌學在物流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應用型物流專業人才,真正將教學落實到實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1] 張潔.物流管理本科專業運籌學教學探討[J].人才,2010(1):81-82.
[2] 趙彥艷,胡桂萍.運籌學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3(5):87.
[3] 范志強.高校物流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技術與市場,2009(9):81-82.
[4] 鄭曉奮.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0(5):127-130.
[5] 張運.創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0(6):22-23.
[6] 朱軍偉,商會娟.基于市場需求的地方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邢臺學院學報,201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