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珺
(梁平縣水務局云龍片水利水保站,重慶 405209)
1.1 供水質量不達標。村級獨立運行供水站,多數以山泉水作為飲水水源,一般水質濁度偏低,村民為節約生產成本、管理成本,根本沒有投加制水藥劑處理和消毒殺菌,只通過沉淀或簡易過濾后就供給用戶。鄉鎮供水站的管理相對規范,按制水規程操作,大多數水廠在處理水濁度時采用磚砌的加藥池用水龍頭滴加絮凝劑,易出現藥劑沉淀和投加藥量不均現象,特別是冬季夜間制水斷藥十分突出,一般加藥池只能滿足5-6小時投加量,工作人員在夜間10點拌和好藥劑后就睡了,待次日早晨6-7點才添加藥劑,中途有2-3小時停止加藥,供水質量得不到保證。
1.2 農村供水管線太長,不方便管理。為滿足農村群眾供水需求,近年來向農村延伸供水管網,以自來水的方式解決大部分村民飲水安全,但由于農村村民居住分散,供水管網太長,很多地方一個鎮涉及8個村左右的農村供水,管道長達200余公里,給供水帶來了較大管理難度。
1.3 偷水灌田,自來水大量流失影響供水秩序。春耕時節和天旱時期,人為破壞自來水管道偷水灌田、澆地十分猖獗,水廠蓄水池一夜間被放空,場鎮居民及學校供水無法保障,擾亂正常供水秩序。
1.4 運行管理手段落后。若遇管道爆裂或人為破壞自來水管道偷水灌田,維修人員無法知道漏水點,為保證場鎮及學校的供水,只能先關閉農村的各條管線,然后再徒步逐村進行管道巡查,有無問題都要拉網式地巡查一遍,一次下來要3—4天,增加工作人員勞動強度。
1.5 農村供水的后期維修和更新改造無資金來源。農村供水是國家投資建設的一項民心工程。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外出務工人口多,供水規模??;供水管網長,水損較大,生產成本高,所收取水費只能基本維持正常情況下的生產經營,無法計提折舊費和大修改造資金。村級獨立運行管理的水廠更是如此,工程運行幾年后維修和更新改造無資金來源,鄉村供水運行管理舉步維艱。
2.1 加強指導,更新設備,確保供水質量
水質好壞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確保村級獨立運行水廠供水質量,水利片站要加強對村級水廠的業務技術指導,規范制水操作規程,保證水質達標,同時成立用水協會,確定專業管水員,足額收取水費,保證正常生產、管理費用。水濁度是水質達標的重要指標,生產設備決定產品質量,為此,應改進傳統的藥劑投加模式,采用絮凝劑投加器投加,投加器帶有攪拌裝置,防止藥劑沉淀;投藥泵數字顯示投加量,方便調節,投加均勻;投藥箱的容量為1m3,可保證1500t規模水廠連續投加15小時,從而可保證自來水濁度達到規定標準。
2.2 用水戶參與供水管理,共同維護供水秩序
鄉村供水運行管理中,應采取企業化經營與用水戶協會相結合的方式。由政府組織各用水村按照“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自我發展”原則,由各受益村推選一名村民組成農民用水者協會,并聘請專職水管員持證上崗。供水企業可將自來水批發給用水者協會,由協會進行維修、水費收取等管理工作,批零價差收入用作水管員的工資,在總水表計量抄表時包干核定30℅的水損,節約的水損用作水管員的績效工資,以促進水管員加強對管道的巡查維修。由于各村的供水規模大小不平衡,可能導致村與村間水管員工資收入差距較大,可采取2個村或多個村合并進行管理,按照供水規模劃定管理范圍。
2.3 規范管理行為。
維修熱線公開,投訴舉報電話公開,傾聽群眾用水意見,解決群眾反映的用水問題,加強管網維護,圍繞水質抓服務,確保安全供水全天侯接受和處理用戶的業務咨詢、報漏、報修、投訴和求助。對群眾反映投訴的服務人員效率低和意識差等問題進行查處,杜絕吃、拿、卡、要現象。自覺接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協會的監督,定期召開用水戶代表座談會,接受用水戶代表的咨詢和建議。堅持經常性宣傳與集中宣傳有機結合,納入正常化軌道,通過資料散發、刷寫標語、媒體專欄等多種形式努力打造宣傳強勢,提高群眾對水的商品意識和保護水利設施的法律意識。嚴格落實水事違章處理規定,對偷水、亂接、破壞供水設施行為,一經接到舉報查實,責成當事人賠償外,還依據規定進行經濟處罰,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
2.4 供水管理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益。
針對農村供水管網太長,管理人員少的實際,可建立在線監測系統,對供水管網實時監控和網絡化管理,監測各供水主管道節點的累計流量、瞬時流量,可將流量參數通過GPRS模塊實時上傳至網絡,通過電腦、手機進行實時監控和網絡化管理。通過對各節點的累計流量、瞬時流量進行分析,判斷出漏水點的大致位置,以便及時搶修恢復供水,節省時間,減少大范圍巡查管網的勞動強度,減少水量損失,降低生產成本。規范抄表收費工作,逐步推進智能水表,先交費,后用水,杜絕“人情水”改變傳統供水抄表、收費模式,減少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益。
2.5 通力合作,形成合力。
各鎮、各有關部門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工程建設管理的強大合力,如:發改委優先安排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及修復計劃。財政部門及時落實好配套資金,為農村供水工程維修及大修改造提供資金保障,并切實做好資金管理工作,確保資金安全。衛生部門做好農村供水的水質檢測、監測工作。環保部門做好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衛生質量及污染控制及防治監督管理。公安部門負責農村飲水安全運行管理中的破壞供水設施、盜用自來水灌田、澆地等水事案件查處工作,維護正常的供水秩序。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良性運行,帶給群眾實惠,不斷鞏固建設成果。
本文結合農村人口少、居民用水點相對分散的特點,探索適應農村供水的管理模式,加強對農村供水設施的安全運行管理,保證農村的正常供水秩序,始終做到民主決策、科學管理、法制管理,努力實現供應服務人性化,設施設備現代化,服務管理智能化,為最終達到農村供水城市化的目標。
[1]淺談農村自來水工程運行管理的要點[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