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檢榮
摘 要:隨著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峻,農業面源污染已越來越受到關注,且嚴重影響了當前現代農業的發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該文就江西省鉛山縣化肥農藥、畜禽糞便及農作物秸稈對當地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情況,闡述了發展建設農村沼氣對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所起的作用。
關鍵詞:沼氣建設;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鉛山縣
中圖分類號 S21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3-97-02
農業面源污染是指由農藥、化肥的不合理和過度使用以及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的任意排放而造成水體、河道、大氣、土壤等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農業面源污染范圍廣,成分、污染過程復雜,污染難以量化和控制,因此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目前影響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污染源,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1 農業面源污染現狀
近年來,隨著農業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客觀上帶來了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使用量的增長以及畜禽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的增加,但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及畜禽糞便、秸稈的不科學處理,使其成為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1.1 畜禽糞便的污染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畜禽產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促進了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致使農村大部分山塘水庫被用于建設畜禽養殖場,甚至有些畜禽養殖場就建在河邊或村莊內,產生了嚴重的畜禽糞便污染問題。根據2014年對江西省鉛山縣畜牧養殖情況的調查統計,全縣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養殖場就達467家。這些養殖場大部分建設管理粗放,未做到雨污分離,糞便的利用和清糞方式均不合理,且缺乏污水處理設施,產生大量的污水糞便直接排入山塘水庫、農田、溝渠以及河流,嚴重污染了生態環境,改變了污染區域土壤的物理性狀,使水體富營養化。
1.2 化肥的使用及污染 近年來,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以往的小農經濟模式逐漸向集約化經營模式邁進,在追求高經濟效益和高土地產出率的基礎上農業生產者盲目過量的施用化肥,造成大量的氮磷流失。根據江西省鉛山縣2014年農業面源污染調查資料統計分析,目前全縣農戶使用的化肥主要是尿素、三元復合肥、鈣鎂磷肥,其種植水稻平均每667m2每季化肥施用量(折純量)為27.1kg,種植芋頭、甘蔗、西瓜等經濟作物每667m2每薦化肥施用量為45kg。全縣以種植水稻為主,按50%復種指數計算,平均每hm2化肥施用量達到609.75kg,高于2013年我國化肥使用平均水平434.3kg/hm2,也遠遠超過國際公認的化肥安全使用上限225kg/hm2。而在實際農業生產中,化肥的平均利用率僅為40%左右,施用后的化肥大部分通過土壤滲透和地表徑流方式流失,造成土壤氮、磷明顯過剩,使水體富營養化。
1.3 農藥的使用及污染 據對農藥的銷售和使用情況調查,當前農藥使用品種繁多,其中殺蟲劑主要有水胺硫磷、阿維菌素、氯蟲苯甲酰胺、吡呀酮等,殺菌劑有甲基托布津、乙唑醇、多菌靈、井崗霉素等,除草劑有草甘磷、乙草胺、丁咔等。據江西省鉛山縣2014年統計年鑒資料,全縣2013年農藥使用總量為425t,除30%~40%被農作物吸收外,60%~70%散落于環境中,經降水、地表徑流和土壤滲濾進水體,使耕地及農產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1.4 農作物秸稈的污染 根據調查江西省鉛山縣每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在29 000hm2左右,糧食產量17.17萬t,每年農作物秸稈產生理論量達18.2萬t。秸稈量大面廣,除部分秸稈還田外,約有2/3左右的秸稈被無謂的焚燒或拋棄于河溝渠、道路兩側,不但浪費了資源而且對大氣和水體造成嚴重的污染,影響了農村的環境衛生,危害了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2 農村沼氣對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的作用
2.1 有效解決農村人畜糞便和生活污水對環境的污染 發展建設農村戶用沼氣,將農村廁所、畜禽欄舍和沼氣池進行相連,實行“一池三改”。人畜糞便入池,經過沼氣池厭氧密封發酵,殺滅了污水糞便中的有害蟲卵和病菌,減少了疾病的傳播,改善了農村家居衛生環境,也減少了畜禽糞便對水體的污染;產生的沼氣可作農村的生產生活用能,減少了薪柴的砍伐和農戶燃料的支出,據統計,1口8m3的沼氣池年產沼氣600m3,相當于減少780kg標準煤的使用量,也相當于年平均多撫育0.27hm2幼林,保護了生態環境,減少了水土流失。
2.2 可減少畜禽糞便污染 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大力開展沼氣集中供氣和沼氣發電,減少了畜禽養殖場污水糞便的排放量,既實現了養殖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有效改善了養殖場周邊環境,又減輕了當地農業面源污染,保護了當地水體環境和農村生態環境。
2.3 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 通過發展建設秸稈沼氣池,使大量原本被農戶拋棄或焚燒的農作物秸稈得到重新利用,并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不僅解決了當前農村缺乏沼氣發酵原料的難題,更大程度上減輕了秸稈丟棄和焚燒給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
2.4 減少了化肥施用對農田的污染 人畜糞便、農作物秸稈等農業有機物入池發酵產生的沼渣、沼液可作優質的有機肥料。據測定,沼液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鈉、鈣等營養元素,沼渣中除上述成分外,還含有有機質、腐植酸。經有關部門研究分析,沼肥中的全氮含量比堆漚肥提高40%~60%,全磷比堆漚肥高40%~50%,全鉀比堆漚肥高80%~90%,作物利用率比堆漚肥提高10%~20%。實踐證明,以沼肥作基肥或追肥可使農作物增產10%~20%,且在品質上有大幅度的提高。一個8m3的沼氣池每年可提供沼液15t、沼渣2.5t,相當于480kg碳銨的肥效。施用沼肥不僅提高了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增強了農作物的抗逆性,而且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及化肥和農藥對農產品、土壤、水體的污染。同時,通過使用沼肥,發展和壯大了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模式,使種植業與養殖業進行了有機結合,完善了畜禽污水糞便的未端消耗,減少了糞污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也為發展綠色生態農業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2.5 減輕了農藥對農田的污染 沼液所含有有機酸中的丁酸和植物生長激素中的赤霉素、吲哚乙酸以及維生素B12等,能夠破壞單細胞病菌的細胞膜和體內蛋白質,有效控制有害病菌的系列繁殖;沼液中的氨、銨鹽和抗生素,能抑制和封閉蜘蛛等病蟲害的呼吸系統,達到驅蟲、殺蟲、殺菌的作用。利用沼液浸種和葉面施肥,可促進種子的生理代謝和農作物生長,增強農作物抗病性和抗逆性,減少農業生產中農藥的使用量,減輕了農藥對農田的污染。
3 結語
總之,發展建設農村沼氣,加強引導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建設,可有效促進農村種養殖業的有機結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維護農業生態系統平衡。隨著沼氣技術體系的不斷完善,農村沼氣在農業生產乃至農村社會全發展中地位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它能夠有效地組織和調動農業生產各要素,促進農業生產各要素的協調民展、對控制農業面源污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