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開
摘要:近年來,我國逐步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力度,投入了大量的涉農專項資金進行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由于涉農專項資金鏈條長,涉農單位眾多,為了保障涉農專項資金落到實處并發揮效益,就必須加大對涉農專項資金效益的審計監督力度,積極探索先進的、切實可行的審計方法,以便客觀評價涉農專項資金的經濟性效益、效率性效益及效果性效益。
關鍵詞:涉農;專項資金;效益;審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F23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0-0037-02
一、涉農專項資金效益審計概念的界定
涉農專項資金效益審計是由被授權或被委托的審計機構、審計人員,根據相關法規和標準,對涉農專項資金及其項目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監督、評價并提出意見和改進建議的過程。涉農專項資金效益審計方法是以審查評價所實現效益的程度和途徑為內容,以促進效益提高為目的,所實施的多種審計方法的綜合體。
二、涉農專項資金的經濟性效益審計方法
涉農專項資金的經濟性效益,指的是在涉農專項資金的投放、使用過程中,使涉農項目達到竣工合格質量的前提下,耗費最少資金,取得最佳回報。
(一)沃爾評分審計法
沃爾評分法是以著名學者亞力山大·沃爾的名字所命名的。沃爾首先選擇許多個指標,通過計算比率,并根據不同指標的重要性不同,設置不同的權重,經過計算分析,最終得出所選擇指標的復合分數,根據最終得分來評價某些企業的信用水平。
本文借鑒沃爾評分法的評價思路,對涉農專項資金的經濟性效益進行審計。此審計方法具體包括七個步驟:第一,就涉農專項資金經濟性效益評價指標進行選擇。為了能夠較為綜合、全面地評價和反映涉農專項資金經濟性效益的狀況,需要構成效益評價指標體系。這些指標主要是從投資者及所建設項目對社會的貢獻三個方面來考慮設置的。審計人員在進行涉農專項資金經濟性效益審計評價時,可以借助指標體系作為效益評價的標準。第二,運用頭腦風暴法,聘請相關專家為選擇的各項指標設置權重。第三,確定各項評價指標的基準值。通常采用涉農專項資金投放使用的經濟性效益平均數據、往年良好的經濟性效益數據、財政部等各部委所頒布的相關標準值等作為參考。第四,通過分析計算得出在某一時期內,所有涉農專項資金經濟性效益評價指標的實際數據。第五,計算所有涉農專項資金經濟性效益評價指標的實際數據與基準數據的比值。第六,把第五步驟計算得出的比值分別乘以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得出每個評價指標最終的綜合評價值。第七,計算所有指標的綜合評價值的合計數。如果合計數超過100,那么表明涉農專項資金投放使用的狀況比較令人滿意。如果合計數低于或等于100,那么表明此涉農專項資金投放使用的狀況比以往或其它類似涉農專項資金的使用狀況差,審計部門及有關人員需要及時分析原因,并給出審計意見和改進建議。
沃爾評分審計法所需要的具體指標及計算步驟,如表1所示。
總之,沃爾評分審計法是用來評價涉農專項資金投放使用的經濟性狀況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此方法的重要環節為選擇所需要指標,對于各指標的權數設置和指標基準值的確定等問題,需要聘請有關專家團隊與審計人員協同解決。在審計過程中,如果出現某個指標值過高或過低的情況時,將嚴重影響最后的總體得分。所以,應認真分析某指標出現異常值的原因,及時給出調整的建議。
(二)經濟增加值審計法
經濟增加值審計法又可稱為EVA(Economy Value-added) 審計法。經濟增加值可用來衡量涉農專項資金投放使用后所產生的經濟性業績,是以經濟學的基本概念作為基礎的。涉農專項資金的經濟增加值是指對于減去產生回報的涉農投資的資本成本之后余下了多少回報收益。涉農專項資金的經濟增加值審計法,用來計量所產生的回報收益。經濟增加值審計法是一種比較高效率的審計方法,衡量的是涉農項目建設、竣工后使用過程中的綜合要素,主要審計的是涉農資金的使用管理情況及涉農項目的經濟性回報等。
涉農專項資金的經濟增加值受多種因素影響,諸如涉農項目的運營收益、投資的總金額以及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等因素,如果利用以往的或類似涉農項目的經濟增加值來預計當前涉農專項資金的經濟增加值會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如果是在涉農專項資金的投入階段,運用經濟增加值審計法,則應該借助回歸分析法。
三、涉農專項資金的效率性效益審計方法
對涉農專項資金投放、使用的效率進行審計,主要是審計資金投入與涉農設施提供服務的關系,優化涉農專項資金管理流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效率性審計方法是在評價涉農專項資金投放、使用效率的基礎上,與先進的、可比的效率評價標準進行對比,分析影響專項資金投放、使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效率審計應當將事中和事后審計適當結合,審計機構和人員可以在涉農專項資金投放、使用過程中及項目竣工后,對相關流程的效率進行評價,及時將無效率或低效率的情況報告到適當的管理層,以便采取糾正措施,提高效率。
(一)標桿審計法
標桿審計法是審計人員對涉農專項資金的投放、使用情況進行實際觀察和檢驗,通過與相同或相似的最佳專項資金的投放、使用實際情況進行比較而取得審計證據的方法。標桿法的核心是確定最佳的審計標準,用于指定改善管理和提高效率的目標,用于查找有問題的方面或領域,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
(二)因素分析審計法
因素分析法是審計人員查找對涉農專項資金的投放、使用效率產生影響的因素,并分析各個因素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的方法。運用因素分析審計法可以用來確定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提高效率的潛力及改進建議的可行性。
四、涉農專項資金的效果性效益審計方法
(一)DEA審計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審計法,又可稱為數據包絡審計法,這種審計方法是以運籌學當中相對有效性的基本概念作為理論基礎的。數據包絡審計法可根據涉農專項資金投放使用過程中的多種影響因素及相應涉農項目所產生收益的多種指標進行投資決策有效性評價。DEA審計法可用于涉農專項資金投資前多種方案的效果性預測、論證階段,也可用于涉農項目運營階段的效果性評價。
DEA審計法的步驟為:第一,確定涉農專項資金的效果性審計目的。第二,列出涉農專項資金投放使用的多種決策方案。第三,構建多輸入及多輸出的審計指標體系。第四,建立DEA審計評價模型。第五,經過計算分析得出綜合審計結論。第六,給出審計建議。
(二)影子價格審計法
影子價格是根據涉農專項資金在涉農項目的運營中所作出的貢獻而作的估價。涉農專項資金的價值是已知數,相對來說也比較穩定,而涉農專項資金的影子價格則依賴于涉農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是不明確的。影子價格是一種邊際價格。涉農項目所產生的效果性效益既包括可用現行價值衡量的,也包括一些較難用價值準確衡量的。例如,對當地生活水平的影響效果、對環境的影響效果以及對就業的影響效果等等。當對涉農專項資金建設項目所產生的效果性效益無法進行定量衡量的時候,可使用影子價格審計法,借以審計評價有關涉農單位是否自覺地節約使用專項資金,使得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效益。
(三)調查審計法
調查審計法是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憑借一定手段和方式,如問卷、訪談等,對涉農專項資金的使用效果進行考察,通過對搜集到的各種事實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進而得出結論的一種審計方法。這種審計方法是為了從比較分散的被調查對象中獲取對涉農專項資金使用效果的評價意見和信息。
五、涉農專項資金的綜合性效益審計方法
(一)邏輯框架審計法
邏輯框架審計法不是一種簡單機械的方法程序,而是一種集成的系統研究和分析涉農專項資金效益的思維框架模式。該審計方法是用一張框圖來清晰地綜合分析復雜的涉農專項資金鏈條的內涵和關系,使之容易被理解。邏輯框架審計法將幾個內容相關且必須同步考慮的動態因素組合起來,通過分析它們的關系及其目標、實際結果來評價涉農專項資金的綜合性效益。邏輯框架審計法的核心是審計人員要明確涉農專項資金整個鏈條環節之間的因果邏輯關系。可把因果邏輯關系的審計評價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涉農專項資金原定的投放目標是否達到了;二是涉農專項資金原定的投放效益是否已經實現了及實現的程度;三是后續如何發展。
(二)專家評分審計法
專家評分審計法是以專家的主觀判斷作為基礎,通常使用描述性或判斷性的分數作為涉農專項資金綜合性效益審計的標值。評分法是將被審計的涉農對象分為N個系統,設N個審計指標,規定每個審計指標的標值,可以是分數、序號或評語,如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對于第i個審計對象在第j個指標得到標值為Zij ,則評分結果為{Zij}。其中i=1,2,…, L, j=1,2,…, M。在此基礎上可以采用不同形式表示與涉農專項資金有關的多個被審計對象的得分結果,當被審計對象較少時,可以用表格或圖形來直觀地表示。
六、涉農專項資金的綜合性效益審計流程
參考文獻:
[1] 申艷艷.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研究[J].會計之友,2012(29).
[2] 陳 穎.支農資金效益審計的探討[J].中國外資,2014(4).
[3] 杜嫣飛.淺議農業資金效益審計[J].理財,2012(10).
[責任編輯:白 雷]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審計法,又可稱為數據包絡審計法,這種審計方法是以運籌學當中相對有效性的基本概念作為理論基礎的。數據包絡審計法可根據涉農專項資金投放使用過程中的多種影響因素及相應涉農項目所產生收益的多種指標進行投資決策有效性評價。DEA審計法可用于涉農專項資金投資前多種方案的效果性預測、論證階段,也可用于涉農項目運營階段的效果性評價。
DEA審計法的步驟為:第一,確定涉農專項資金的效果性審計目的。第二,列出涉農專項資金投放使用的多種決策方案。第三,構建多輸入及多輸出的審計指標體系。第四,建立DEA審計評價模型。第五,經過計算分析得出綜合審計結論。第六,給出審計建議。
(二)影子價格審計法
影子價格是根據涉農專項資金在涉農項目的運營中所作出的貢獻而作的估價。涉農專項資金的價值是已知數,相對來說也比較穩定,而涉農專項資金的影子價格則依賴于涉農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是不明確的。影子價格是一種邊際價格。涉農項目所產生的效果性效益既包括可用現行價值衡量的,也包括一些較難用價值準確衡量的。例如,對當地生活水平的影響效果、對環境的影響效果以及對就業的影響效果等等。當對涉農專項資金建設項目所產生的效果性效益無法進行定量衡量的時候,可使用影子價格審計法,借以審計評價有關涉農單位是否自覺地節約使用專項資金,使得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效益。
(三)調查審計法
調查審計法是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憑借一定手段和方式,如問卷、訪談等,對涉農專項資金的使用效果進行考察,通過對搜集到的各種事實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進而得出結論的一種審計方法。這種審計方法是為了從比較分散的被調查對象中獲取對涉農專項資金使用效果的評價意見和信息。
五、涉農專項資金的綜合性效益審計方法
(一)邏輯框架審計法
邏輯框架審計法不是一種簡單機械的方法程序,而是一種集成的系統研究和分析涉農專項資金效益的思維框架模式。該審計方法是用一張框圖來清晰地綜合分析復雜的涉農專項資金鏈條的內涵和關系,使之容易被理解。邏輯框架審計法將幾個內容相關且必須同步考慮的動態因素組合起來,通過分析它們的關系及其目標、實際結果來評價涉農專項資金的綜合性效益。邏輯框架審計法的核心是審計人員要明確涉農專項資金整個鏈條環節之間的因果邏輯關系。可把因果邏輯關系的審計評價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涉農專項資金原定的投放目標是否達到了;二是涉農專項資金原定的投放效益是否已經實現了及實現的程度;三是后續如何發展。
(二)專家評分審計法
專家評分審計法是以專家的主觀判斷作為基礎,通常使用描述性或判斷性的分數作為涉農專項資金綜合性效益審計的標值。評分法是將被審計的涉農對象分為N個系統,設N個審計指標,規定每個審計指標的標值,可以是分數、序號或評語,如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對于第i個審計對象在第j個指標得到標值為Zij ,則評分結果為{Zij}。其中i=1,2,…, L, j=1,2,…, M。在此基礎上可以采用不同形式表示與涉農專項資金有關的多個被審計對象的得分結果,當被審計對象較少時,可以用表格或圖形來直觀地表示。
六、涉農專項資金的綜合性效益審計流程
參考文獻:
[1] 申艷艷.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研究[J].會計之友,2012(29).
[2] 陳 穎.支農資金效益審計的探討[J].中國外資,2014(4).
[3] 杜嫣飛.淺議農業資金效益審計[J].理財,2012(10).
[責任編輯:白 雷]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審計法,又可稱為數據包絡審計法,這種審計方法是以運籌學當中相對有效性的基本概念作為理論基礎的。數據包絡審計法可根據涉農專項資金投放使用過程中的多種影響因素及相應涉農項目所產生收益的多種指標進行投資決策有效性評價。DEA審計法可用于涉農專項資金投資前多種方案的效果性預測、論證階段,也可用于涉農項目運營階段的效果性評價。
DEA審計法的步驟為:第一,確定涉農專項資金的效果性審計目的。第二,列出涉農專項資金投放使用的多種決策方案。第三,構建多輸入及多輸出的審計指標體系。第四,建立DEA審計評價模型。第五,經過計算分析得出綜合審計結論。第六,給出審計建議。
(二)影子價格審計法
影子價格是根據涉農專項資金在涉農項目的運營中所作出的貢獻而作的估價。涉農專項資金的價值是已知數,相對來說也比較穩定,而涉農專項資金的影子價格則依賴于涉農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是不明確的。影子價格是一種邊際價格。涉農項目所產生的效果性效益既包括可用現行價值衡量的,也包括一些較難用價值準確衡量的。例如,對當地生活水平的影響效果、對環境的影響效果以及對就業的影響效果等等。當對涉農專項資金建設項目所產生的效果性效益無法進行定量衡量的時候,可使用影子價格審計法,借以審計評價有關涉農單位是否自覺地節約使用專項資金,使得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效益。
(三)調查審計法
調查審計法是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憑借一定手段和方式,如問卷、訪談等,對涉農專項資金的使用效果進行考察,通過對搜集到的各種事實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進而得出結論的一種審計方法。這種審計方法是為了從比較分散的被調查對象中獲取對涉農專項資金使用效果的評價意見和信息。
五、涉農專項資金的綜合性效益審計方法
(一)邏輯框架審計法
邏輯框架審計法不是一種簡單機械的方法程序,而是一種集成的系統研究和分析涉農專項資金效益的思維框架模式。該審計方法是用一張框圖來清晰地綜合分析復雜的涉農專項資金鏈條的內涵和關系,使之容易被理解。邏輯框架審計法將幾個內容相關且必須同步考慮的動態因素組合起來,通過分析它們的關系及其目標、實際結果來評價涉農專項資金的綜合性效益。邏輯框架審計法的核心是審計人員要明確涉農專項資金整個鏈條環節之間的因果邏輯關系。可把因果邏輯關系的審計評價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涉農專項資金原定的投放目標是否達到了;二是涉農專項資金原定的投放效益是否已經實現了及實現的程度;三是后續如何發展。
(二)專家評分審計法
專家評分審計法是以專家的主觀判斷作為基礎,通常使用描述性或判斷性的分數作為涉農專項資金綜合性效益審計的標值。評分法是將被審計的涉農對象分為N個系統,設N個審計指標,規定每個審計指標的標值,可以是分數、序號或評語,如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對于第i個審計對象在第j個指標得到標值為Zij ,則評分結果為{Zij}。其中i=1,2,…, L, j=1,2,…, M。在此基礎上可以采用不同形式表示與涉農專項資金有關的多個被審計對象的得分結果,當被審計對象較少時,可以用表格或圖形來直觀地表示。
六、涉農專項資金的綜合性效益審計流程
參考文獻:
[1] 申艷艷.新農村建設支農資金效益審計研究[J].會計之友,2012(29).
[2] 陳 穎.支農資金效益審計的探討[J].中國外資,2014(4).
[3] 杜嫣飛.淺議農業資金效益審計[J].理財,2012(10).
[責任編輯:白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