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麗青
摘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物資經濟理論作為流通經濟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巨大發展,它通過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主要指商品)在一個生產過程的結點到另一個與之相連的生產消費過程的起點期間,生產資料各種形態的運動過程,及運動過程中較為復雜的經濟關系的研究,在社會生產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物資經濟;商品流通;生產資料交換;企業
中圖分類號:F0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0-0080-01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商品經濟愈加發達,商品流通越來越頻繁。物資經濟理論的實用性也就不言而喻。作為一門青年學科,越來越多的學者投身其中,開展了不同的程度的研究,政府對此也越加重視,在先進指導思想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有關物資經濟理論研究的深入調研。然而,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對于物資經濟理論的研究在許多方面仍有不足,需要我們不斷進行深入研究。
一、物資經濟理論產生背景
物資經濟學(materials economics),是一門研究社會主義制度下工業生產資料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運動過程、規律以及與此相關聯的經濟關系的學科。在社會化的大生產下,為連續的生產過程提供相關聯的各種生產資料是進行社會再生產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必不可缺的條件。確切來說,物資經濟學是隨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建立應運而生的。五六十年代,理論研究的重點在于物資的供求方面,到了20世紀70年代后期,由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商品成為主要生產資料,自此物資流通主要指商品的流通。[1]
二、物資經濟理論的不斷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要求生產資料在各部門之間按照一定比例有計劃的分配,使得資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同時還要按照商品流通的自由規律組織生產資料的流通。生產資料交換的雙方當事人都是獨立的經濟主體,作為經濟社會下的經濟人,雙方都努力謀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使得生產資料的交換過程中各種經濟關系更加錯綜復雜。然而,在各方積極努力之下,對于物資經濟理論的研究仍然取得了很大的理論成果。
一是生產資料商品論,對于現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商品流通在物資流通中的關鍵地位得到不斷強化。二是物資產業論,物資的自由流通,使得生產資料及時交換,使得社會再生產可以有序連續的進行。物資的流動是社會生產的紐帶,為生產過程不斷補充生產資料,是進行社會再生產的必要條件。三是物資領域運行機制理論,市場經濟體制下,必須保證生產資料,商品勞務的自由流通,這是與傳統的計劃經濟下的計劃體制的主要區別,但同時也要重視政府的服務作用和宏觀調控。四是生產資料價格理論,對于市場上的生產資料類的商品,應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反映出商品中所蘊含的真實價值,即勞動者生產的剩余價值。當然,有關物資經濟理論的成果遠不止這些,再此就不做一一列舉了。總之,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于物資經濟理論的研究取得較大進展。[2]
三、物資經濟理論的運用及影響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在市場上自由的流動其實在客觀上反映著社會主義的交換關系。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社會主義下的生產交換關系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于物資經濟理論的研究,對于市場上的商品流通交換,促進市場秩序的維護,最終使得完善發達市場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說,是研究企業為生產社會所需產品和勞務,并為社會擴大物流量,降低物資損耗,從而獲取最大利潤或實現其他目標而設立的一門新興的經濟學科,它是商業學的一個分支。實際上物資流通即生產資料性商品在社會再生產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對于生產資料的不斷補充,是進行社會再生產必不可少的條件,社會化的大生產使得市場中的每個企業既是生產資料的生產者,同時又需要社會上的其他的生產資料進行再生產,在市場的交換經濟中,任何企業都要通過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才能得到相互滿足。而物流經濟理論的研究正是從在這方面入手,經過大量市場調研及先前的經驗,案例的歸納,得出一系列的理論成果,而這些成果的應用,使得商品的交換流通更加有秩序,促進了市場的效率,使得政府對于市場的預測、管理,及為市場提供服務更加有效便利,對于市場中的大量企業,在先進的物資經濟理論的指導下,加快了生產資料的交換效率,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3]
四、物資經濟理論的深入研究
由于對于物資經濟理論的研究時間并不長,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并不充分,商品作為主要生產資料的觀點獲得廣泛認同的時間并不長,且生產資料市場不健全,商品交換略有不暢,市場信息并沒有得到充分的流動,加之政府對于宏觀調控的地位作用認識的不足,導致在物資經濟理論研究的方面存在一些較大問題,例如,如何為市場上的大量企業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基礎作用的同時,發揮政府的作用,促進市場和計劃的結合,完善生產資料的大市場。如何正確處理企業在市場條件下交換地位不平等,導致市場公平公正秩序混亂的現象,再如,如何正確的處理好生產與流通的關系等等。加之各種歷史政治原因,對于物資經濟的研究確有很多問題。
物資經濟理論有利于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商品經濟中生產資料的交換,促進商品交換的暢通,提高商品市場的運行效率,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形成發達完善健全而又高效的市場,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對于物資經濟理論的研究仍是任重道遠,今后在正確的思想領導下,應不斷對物資經濟理論的進行深入的研究,形成更加完善的理論體系,指導建立促進生產資料商品的交換流通,形成一個發達健全的市場。
參考文獻:
[1] 流通在一定條件下對生產的決定作用[J].江西財經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2):8~9.
[2] 國家計劃分配調撥的仍具有商品性質[J].蘭州學刊,2012(4):11~13.
[責任編輯:龐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