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黃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金平 661508)
(云南黃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金平 661508)
露天轉地下進行礦山開采具有一定的安全風險,它是一種將露天和地下與一體的開采技術,這其中的安全風險與進行單一的開采是不一樣的,本文主要討論露天轉地下開采礦山遇到的安全風險的特征及防范措施,以開采過程中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為主要內容,主要目的是要提高開采中的安全風險評估意識以及相應的防范意識及制定更有效的防范措施。
露天轉地下開采;礦山;安全風險;特征;防范
在最近幾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工業發展也突飛猛進,同時礦石資源的短缺問題也逐漸的顯現出來,利用國外的進口資源,也增加了成本問題,而在國內進行開采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這個問題已經嚴重的影響了我國工業的發展速度。在我國大約有80%左右的礦石開采都是通過露天的開采,但是隨著露天開采資源的逐漸減少,開采也越來越難,目前我國的絕大多數露天礦山逐漸由露天轉向地下開采,但是進行地下開采我國將要面對很多困難,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安全問題,在轉化過程中的安全風險特征及防范措施都是至關重要的,對安全問題的防范措施,不但可以降低生產事故、人員傷亡,同時也是礦山開采的技術保障。
由于露天轉地下開采是一種綜合型開采技術,所以它的安全風險特征也具有兩種開采方式的風險特征,但是也具有它自己獨特的風險特性,主要為:
1.1 安全管理
由于礦山行業的行業特征,其生產具有特殊的接續性,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在露天礦上生產的時候同時在地下進行工程施工,礦山開采企業的管理人員不但要保證露天安全生產能夠正常進行,同時還要對地下工程的施工進度進行監督管理,這樣就增加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難度,同時對管理人員的素質和數量有了更高、更多需要。
1.2 開采模式
由于進行露天開采和地下開采所引發的地壓不同,周圍巖石受到的作用力和相互的影響會嚴重影響周圍環境的安全,更會破壞圍巖體的穩定性及工程施工的質量,一旦周圍環境發生了變化,將會嚴重的威脅到企業的安全及人員的生命安全。
1.3 安全內容與對象
由露天開采轉到地下開采的開采方式的改變,將原有的生產模式改變成適應地下開采的生產模式,原有的開采設備不能適應開采方式的改變,已經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而工作人員也要重新對開采設備認識、使用、熟悉,從原有熟悉的工作方式、工作設備到現在的陌生環境及陌生設備,都需要工作人員進行一個過渡性的適應過程,礦山的管理人員及工作人員也要對礦山開采的知識進行重新的補充及學習。
1.4 復雜性
由于露天開采與地下開采的方式存在著本質性的區別,相應的它的復雜性也更高,復雜性的提高也意味著安全風險提高了很多,影響安全生產的因素也在逐漸的增加,面對復雜的安全風險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1.5 危害性
對同一個礦山的開采而言,采用露天開采是在地下開采的上方,在地上開采是形成的大量地表水會流入到地下,從而對地下開采造成了比較大的滲水安全隱患。所以在進行露天開采時一定要制定出非常完善的防水排水措施,同時還要制定對地下開采時產生的滲水情況的處理方案,防止出現水災事故。
對于在礦山開采過程中出現的安全風險,一定要制定出安全的防范措施,這是礦山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對于現在出現的露天轉地下的開采方式,經過了安全風險評估后,一定要及時的研究并制定相應的對應措施,這樣不但可以降低生產中的事故的發生,還可以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進行科學的安全防范措施,是每個礦山企業進行安全生產的堅強后盾。
2.1 制度防范
露天轉地下的礦山開采,礦山企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首要任務。除了要根據礦山的實際情況及安全風險特征,制定相應的安全崗位操作流程、安全崗位責任制。同時對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及崗位說明,熟記崗位的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
2.2 技術防范
將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是企業安全生產的指導方針,一定要在露天轉地下的開采之前,對生產系統進行全面的技術平復,分析安全風險系數及影響因素,并制定技術防范措施及預防策略。
利用現代技術及網絡監控報警技術,對礦山安全系統制定預警防范措施。通過系統里的監控措施,進行有效監控,這樣不但可以降低事故的發生機率,甚至會避免事故的發生,同時也可以提高事故的處置能力及效率。
2.3 培訓措施
對安全管理人員一定要做好相應的培訓及知識儲備,要讓工人意識到“風險是怎么發生的,為什么會有風險的存在,如何預防風險的發生,發生風險時我們應該做些什么,發生風險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保護自己和別人”等等,根據開采方式的轉變,更新管理人員及工人的知識儲備;提高工人的風險防范意識,向工人教授基本事故的處理方式,提高工人的應變能力及自救能力;對工人進行團隊意識教育,不要存在個人英雄的意識,使所有人了解只有充分的發揮團隊協作的精神和力量,才能充分保證每個人的才能得到發揮,并且可以對每個人的缺點和不足補充,創造出最強的整體效應。
露天轉地下開采礦山,是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安全風險的提高,露天轉地下的開采方式,是將單一的開采方式的風險上升了一個高度,同時與單一的開采方式的安全風險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只有充分、正確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對安全風險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同時要掌握對安全風險的防范意識及措施,將安全防范意識灌輸到每個人,降低生產事故的發生,保證安全生產的順利進行。
[1]路增祥,孟凡明,蔡美峰.露天轉地下開采礦山的安全風險特征與防范[J].礦業工程,2013,4(11):17-19.
[2]王麗娟.礦山開采對地下水污染影響預測與分析[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3(02):49-52.
[3]吳立新,朱旺喜,張瑞新.數字礦山與我國礦山未來發展[J].科技導報,2004:728-32.
[4]彭建,蔣一軍,吳健生等.我國礦山開采的生態環境效應及土地復墾典型技術[J].地理科學進展,2005,24(0):38-45.
[5]朱常春,韓玉杰,劉佩貴等.相鄰礦山干擾開采對地下水流場的影響分析[J].地下水,2014,36(04):99-101.
露天轉地下開采礦山的安全風險特征與防范
周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