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莆
(國網福建建陽市供電有限公司,福建 南平 354200)
隨著我國現代電網企業的不斷擴大,我國各個層級的調度中心所負責的發電廠、發電站、輸電線路等電力設備的數量越來越多,相應的,所產生的電力信息也越來越多。因此,如何才能對不斷增多的電力信息中進行有效的管理,是現代電力企業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為了能夠實現對現代電力信息的有效管理,就需要運用數據規劃對電力生產管理系統中的安全運行進行及時有效的維護管理。
數據規劃分析是以網絡通訊、數據庫、電子信息等技術為基礎的,隨著工作量的增加,產生的數據資料越來越多。若采用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效率低下,容易丟失,且不易長期保存。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帶動下,電力行業相繼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升。但其安全首先要有保證,信息安全即信息要真實、完整、有效、可控,電力行業與人們生活及國民經濟密切相關,一旦信息被篡改或被盜竊,將帶來嚴重的損失。網絡在提供諸多方便的同時,也容易被攻擊,所以電力信息安全必須得到重視。
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的數據規劃分析技術起步較晚,稍顯落后。近些年來,電力行業有了很大進步,信息技術也在不斷改進,這意味著我國在此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數據規劃分析涉及諸多因素,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我國目前還存在著些許不足。
首先,數據規劃分析意識薄弱,電力部門領導階層雖能認識到數據規劃分析給電力行業帶來的積極作用,但對數據規劃分析安全有所忽視。認為采用先進的設備和軟件就能保證信息絕對地安全,以至于防護措施較為簡單,不能真正保護數據規劃分析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黑客攻擊、病毒植入等手段越來越高明,很多關鍵性數據規劃分析存儲于計算機中,很容易被侵入。
其次,硬件和軟件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部分,但總體來說,國內軟硬件水平偏低。如缺少自己研發的技術和品牌,多從國外引進,并未掌握其中的核心技術,致使不少的防病毒系統不能進行全面防御,也就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甚至有些部門只重硬件,而忽略了軟件,在硬件設備的性能、配置、功能上不斷創新,軟件技術卻長期沒有更新,難以滿足越來越高的要求。
此外,由于技術落后,國內還未真正建立起一個有權威的信息化標準體系,全國各地的標準都不統一,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信息的安全性。而電力部門也沒有制定規范標準,致使數據規劃分析安全管理出現混亂,各環節不能緊密相連,極易引起信息堵塞,無法實現資源共享。
根據信息工程方面的處理方法來進行數據規劃,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對當前情況下的業務進行調研分析,并通過一定的層次結構進行電力企業管理狀況——業務過程模型的建立。這樣就能夠保證分析員及業務員的自身思想相統一。
其主要是運用信息工程方法的應用,此應用理論主要強調的工作就是對分析范圍保證其完整性及全面性,所以,這就需要保證在數據規劃分析的過程中對整個企業及企業自身的業務領域都有涵括,就如同業務分析一樣,需要對全局性都進行觀點的保證,同時,還要為系統功能的模型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對業務數據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所遵循的流程一般為視圖調研到數據流量化分析再到數據庫整體規劃設計的實現以及通信網絡整體規劃設計的實現工作。
數據規劃建立的基礎就是業務需求分析以及業務流程規范,進而就能夠有效的對系統功能模型的建立進行實現。一般來說,系統功能模型主要所包含的部分有功能模塊、程序模塊以及邏輯子系統等,歸根到底其就是對系統規范化功能結構的進一步表述。對于功能模型的建立來說,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要對功能模型系統自身的功能模塊進行合理有效的劃分。
業務人員以及相應的分析人員在對業務過程模型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建立的基礎上,還需要以用戶視圖作為主要的切入點,將企業的數據元素庫、物理數據庫以及概念數據庫等三個模型進行網絡創建。并通過對各個用戶視圖的數據分析,能夠保證其對每一個數據庫的關鍵詞及結構、容量及采集周期等進行確定。當相應的功能模型、企業模型及概念數據等設計完成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需要對數據可分身的機構進行相應的分析、設計,進而保證對系統數據模型的有效建立。
綜上所述,我國電力生產管理系統隨然從整體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建設,甚至已經實現了信息化建設的要求,但是根據實際情況來說,其計算機系統既應用系統相對來說還比較分散,對于所納入的信息來說,其還不能夠有效的實現整合分享。應該從信息標準化工作入手,通過數據資源規劃重建高檔次的數據環境,才是整合現有應用系統,開發新應用系統,進一步搞好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正確途徑。
[1]劉京津.實時數據庫在熱能及環境改善電力坑口項目中的實施探索[C].2011年江蘇省城市供用電專業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39(02):139-145.
[2]郝文斌,洪行旅.電力綜合信息管理系統面向對象數據庫的建模[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1,39(12):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