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英歌
摘要:產業集群可以說是一種產業極端,他是許多聯系戚戚相關的企業并且有著相同的主導產業,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集群現象,集群不僅使得各個企業更好的進行資源最優組合,而且使區域內經濟可以持續發展并伴有突出優勢。而產業集群的同時帶來了不言而喻的集群效益:促使區域經濟得到有效的推動;增加中小企業壓力使之快速發展;推動企業內部技術的創新和市場的開拓;推動了區域品牌化的形成,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使得區域經濟規模日益壯大。產業集群意味著核心性、專業性及知識共享性。新型的區域經濟發展必定會在產業集群的依托下成長,這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產業集群;區域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0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0-0119-02
經過漫長的發展,產業集群理論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出現,它造就了新型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全球化時代,產業集聚發揮著它得天獨厚的競爭力,在世界各地產生著它非比尋常的影響。就像美國硅谷的電子產業集群、日本的摩托車產業集群、意大利的紡織產業集群、德國的機床產業集群、日本濱松的樂器產業集群等等。而在我國,浙江義烏小商品產業集群、北京中關村電子產業集群、浙江三角洲產業集群等都是鮮明的例子。正因為產業集群有其競爭優勢所在,他適應區域經濟的發展潮流,實踐證明產業集群是新型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有效的發展模式。本文正是論述了產業集群的功能性,并闡述了政府對產業集群發展起到的特殊性作用,并分析了產業集群的發展策略,更好的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理論性指導。
一、產業集群的功能性
第一,產業集群能更好的推動企業的創新。產業的集群無形之中給企業增添了不小的壓力,壓力產生動力,它迫切地要求企業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才能不被產業的集群效應所湮沒吃掉,必須跟上其他企業的發展節奏。而產業集聚又使得同行業的各種企業集中在一起,不僅能近身交流,而且他們之間的合作也是家常便飯。信息傳播、業務合作等等,這樣一來更能使同行業間碰撞出技術創新的火花,提高效率。繼而提高這個區域整體的市場競爭力,帶動區域經濟的繁榮發展。第二,產業集群促使中小企業快速發展成長。集群效益對區域內的企業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中小企業因其自身的獨特性尤其從中受益匪淺。產業集群使得資源具備了相對的優勢,大家都知道,中小企業大都發展規模較小,實力相對較弱,這樣會制約其發展,但是產業集群以后,給區域經濟帶來了資源優勢、市場競爭優勢及成本優勢等。中小企業可以以此為依托,彌補自身的弱點,使之如魚得水發展的更為順利。第三,產業集群推動了區域品牌化的形成。當今社會的市場經濟是一種品牌化經濟,而產業集群的市場效益推動了區域品牌化的形成。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即便是在一個二、三線的城市,建材、水果批發、大賣場都是不約而同一群群的集結成區域。以小見大,這很明顯地看出集群可以豐富產品的多樣化,開拓市場;集群中的個體以各自的差異性,可以使集群整體相互互補使之配套產品更為齊全,形成整體的品牌效益,有效的吸引顧客,使得區域內的每個企業都能受益。區域品牌化的形成使得該區域形成了有特色的經濟區域,為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了一種可行性案例。第四,促進區域經濟規模日益壯大。產業集群會使產品豐富化、多樣化,更好的滿足了消費者和企業本身的市場需求,這樣就可以更進一步的引進新鮮血液,促使產業鏈進一步延伸,使得區域經濟規模向更大化邁進。集群的規模越大,它的相對優勢也就越大,它的相對優勢越大,越能形成品牌化,繼而使區域規模日益壯大產生一連串的良性循壞。區域規模壯大,企業的經濟效益才會越來越有保證,企業才能以此為基礎更好的提高和發展自己。
二、促進產業集群的因素之一——政府
政府是一個促進者及中間人的作用,它對于產業集群的推動作用是意義非凡的。第一,政府可以做到一個促進者和中間人的角色更好的協調企業內部的合作關系。產業集群使企業間會有業務合作、資源信息共享等的合作交流。但是這種情況不是必然要發生的,這時就需要政府發揮它促進者的作用。為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創建一個絕佳的平臺,鼓勵企業間的交流合作,激勵企業間的創新,提高整體效益。第二,在必要的時候,政府還需要充當供給者的角色。產業集群會使這類同行業的企業對相應健全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服務產生相應的需求,此時政府的供給者角色可以得到充分施展。政府完善了相應的配套設施和服務,就會對企業的集聚產生莫大的吸引力,能更好的促使產業集群的產生。第三,區域內的處于弱勢的中小企業在必要的時候需要政府加以扶持。一般的集群都是由中小企業構成的,中小企業和大企業沒有可比性,在融資、吸引人才、受關注程度方面都遠遠不如大企業。所以政府需要為其創造良好的壞境幫助其發展成長。第四,有許多鮮明的例子都見證了政府的支持對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圍內,如印度,它的軟件產業集群發展了短短的十年九蜚聲國際,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它是不能走的如此迅速的;又比如西班牙的小型產業集群(100個左右),在短短的時間內也發展突出;在我國范圍內,如浙江工業產業集群現在發展的也非常好,這也是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由此可見,政府對產業集群的促進是有其必要性的,在政府有效的行政手段下可以更好的規劃產業集群,使其效益達到最佳狀態。
三、產業集群的發展策略
現如今,產業集群理論在諸多方面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了,但是產業集群理論的系統性還有其明顯的缺陷。如何更好的發展產業集群呢?首先,制定完善的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和策略。在產業集群下發展有特色的新型區域經濟模式。我們需要根據我國現階段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積極引導招商引資方向;結合市場的發展導向及城鎮化建設等實際狀況,要因地制宜的發展當地的特色產業,適當的吸引新的技術的注入,增添活力;引導中小企業集聚起來,產生規模,達到產業集群效益,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其次,要走正確的發展道路。各地必須根據矛盾特殊性的分析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揮自己當地的絕對優勢,促使其產業集群,增加規模效益;各地應該根據自己的產業基礎,大力的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增加資金技術等的投入,刺激其發展;政府需要運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對企業做出相應的引導、使企業更加專業化,促使其升級,推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尤其要向企業產業集群化策略靠攏。以支柱產業為主導,改善周邊硬件設施和軟壞境,完善好配套,把點發展到線再到面。以這樣的方式由產業——產業鏈條——產業集群,推動區域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最后,要創造有競爭優勢的區域壞境。區域經濟的發展與其區域壞境的塑造程度及競爭力是戚戚相關的。如果要吸引到好的人才和技術,相應的投資是必須的,要具備好的科研居住壞境,更要完善好適合的技術性基礎建設,有利于科技創新,提高效益;另外要創建一個合理的平臺和制度,讓企業間彼此信任,樹立起公平友好的形象,造就品牌效應,提高區域的整體競爭力,推動區域經濟穩健發展。要努力營造公平、誠信、寬松自由、尊重知識人才、提倡科技創新的文化氛圍,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可以促進區域產業的成長和成熟,可以營造好的發展壞境。
四、總結
當今社會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社會,而產業集群就是處于這個時期的一個產物,它具有國際性的一些特點。而在我國,產業集群的表現還不是很完善,當然也并不成熟,還存在許多的制約性因素。所以我們需要格外的注意它。我們不能盲目的吸收外來的理論,要去粗取精,并要考慮到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探究出來適合我國產業現狀的,有中國企業特色的發展模式,使我國企業產業集群帶來的區域經濟發展融入到國際一體化中,使其得到更加完美的完善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使區域經濟在產業集群下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且產業集群這樣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及模式已經在國內外的實踐中被多次反復的證明,他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模式,就看企業們怎么去合理有效的使用它。
參考文獻:
[1] 胡冰霞.翻譯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3(7).
[2] 劉 明,劉渝琳,丁從明.政府投資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雙門檻效應——基于對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的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3(6).
[3] 張翠娟.會展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J].學術交流,2014(5).
[4] 朱 君.上市公司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研究[J].云南社會科學,2013(4).
[5] 孫中偉,金鳳君,王 楊.信息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組織作用[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8(4).
[6] 竇祥勝.企業振興區和工業化、城市化與區域經濟發展[J].中國科技論壇,2009(12).
[責任編輯:高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