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清雅
摘要:審計成果是審計項目從立項、實施到結果的完整信息體現,基層人民銀行往往對一項審計結束后不做認真總結,從中提煉提升審計質量的措施和方法。要抓好審計報告的利用,審計分析的利用,整改意見的落實,整合監督力量等方面工作落實。
關鍵詞:審計;報告;分析;意見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0-0192-01
一、審計成果未充分利用的主要表現
(一)審計報告方面
目前,審計報告及審計信息僅向被審部門反饋、向上級報送,審計成果的利用率不高,一方面大量的審計信息和成果被閑置,如: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防范可能出現風險的建議等,未及時向本行職工公布,得不到有效利用,不能使其他業務部門引以為戒,針對審計部門存在的問題,尋找本部門工作的漏洞和不足,未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另一方面需要掌握審計情況的部門,如:本行人事、紀檢等管理部門和上級行主管部門,又得不到這些信息,因而不利于監督工作的開展,影響了央行內部整體監督管理工作的效率,形成職能部門與監督部門的重復勞動,造成不必要的人、財力資源浪費。
(二)審計分析方面
審計成果的綜合分析是審計成果利用的進一步延伸和升華。從目前開展的審計分析情況看,雖然每半年或全年對審計工作進行分析,但僅限于形成材料上報,沒有形成交流制度,沒有把分析研究貫穿到整個審計工作全過程,特別是一個項目結束后沒有注意抓好綜合分析研究,從中獲取健全內部控制、加強內部管理、有效防范風險、改進工作等方面的信息,加以利用。如果只揭露問題,不做研究分析并提出解決辦法,就沒有實現審計成果的提升。
(三)整改意見方面
審計整改意見是審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審計人員針對審計中發現的管理和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業務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風險隱患而提出的整改措施和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有的被審計部門對審計意見缺乏足夠重視,審計整改意見往往得不到真正落實,有的被審計部門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往往忙于整改而疏于追根溯源,沒有充分運用審計成果來完善制度、加強內控管理,難以從根本上堵塞漏洞。
二、加強審計成果轉化的建議
(一)審計報告的利用
一是建立審計結果公布制度,對審計發現的重大問題、普遍存在的問題、典型案例等在職工大會上進行通報,以擴大審計影響,接受群眾監督;二是審計報告在向上級行內審部門報送的同時,抄報被審計部門的上級主管部門,使上級主管部門能夠了解、掌握下級行業務部門管理和風險情況、支持決策。另外,上級主管部門還可以根據審計報告中存在問題的多少,來確定對該行有沒有必要安排監督檢查計劃,為上級行提供參考依據,避免監督能源的浪費。同時,還要發送人事、紀檢等部門,便于管理部門了解管理情況,促進整改工作落實到位。
(二)審計分析的利用
審計分析是指在審計查實問題后對其進行定性、定量分析,使提出的問題符合客觀情況,抓住事物的本質,從制定、修改、完善法規的高度上提出解決和預防問題的辦法。審計工作不僅要在查找問題上下功夫,還要在剖析問題上下功夫,只有這樣,其監督和服務職能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來。一是對審計查實的問題進行系統、普遍性問題的分析,找到其內在聯系,發現一些政策、制度、體制等問題,向上級行反映,為解決人民銀行內部存在的問題提供參考依據;二是把業務運行過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和潛在風險、領導關心的重點問題,采取多種形式向本單位領導匯報,為領導決策服務;三是將普遍性、傾向性或苗頭性的問題向本行業務部門通報,使其強化管理,堵塞漏洞,進一步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達到防患未然的目的。
(三)整改意見的落實
審計工作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由他律向自律的轉變,最終確保其內部工作規范有序,杜絕隱患,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乃至達到零風險。要真正提高審計質量,不僅要查處問題,提出建議,還要落實問題是不是得到了整改,建議是不是被有效采納。為此,要堅持審計結論跟蹤檢查,實行結論落實反饋制度以及審計回訪制度,進而督促結論真正落實,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審計整改意見不抓落實、整改工作不到位、問題屢查屢犯的單位或部門要追究領導人的責任,以維護審計整改意見的嚴肅性,實現審計成果的作用。對被審計單位或部門落實審計決定和審計建議情況要加強督促檢查,促進相關問題的有效解決,防止有些問題屢查屢犯。一是堅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向一把手、主管行領導、部門主管和經辦人員及時通報情況、反饋信息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基層央行在事實確認過程中對分級落實責任的執行力度,對審計揭露的各種違規問題,分清責任,落實到人、整改到位。二是提高審計建議的可行性。審計揭露和反映問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整改,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完善制度和法規,堵塞漏洞。因此,要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不能就事論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三是加大內審處罰建議力度。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尤其是屢查屢犯的問題,內審部門要積極建議有關部門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并跟蹤監督處理情況。
(四)整合監督力量
為內審成果更好地利用和轉化營造“大監督”環境,需要整合監督力量。一是確保聯席會議制度能真正成為各方監督資源共享的平臺。及時向其他內部管理和監督部門通報審計情況,以及審計部門做出的決定和提出的意見建議,其他監督部門也應該及時向內審部門反映相關監督情況。二是建立審計整改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優勢,通力協作。建立跟蹤落實制度,著力提高審計執法和審計整改的效率效果,強化多方監督力量之間的溝通和配合,把審計監督與事后監督、行政監督、紀檢監察、群眾監督等形式的監督更好地結合起來,形成監督合力,提高對監督成果的應用成效。
參考文獻:
[1] 陳春香.淺析基層央行審計成果的轉化利用[N]. 中國審計報,2011-11-02(2).
[2] 劉賽英.論提升基層央行審計成果利用水平[J]. 審計與理財,2011(7):11-13.
[3] 曾憲洪.如何運用審計成果促進央行問責制的建立與完善[J].金融會計,2014(2):32-33.
[責任編輯:龐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