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思琦
(上海浦東圖書館,上海 201204)
目前,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主要包括 iOS(iPhone)、Android、Windows Mobile、Palm Web OS、Blackberry、Symbian(NOKIA)等。其中,前兩種系統,即蘋果的iOS和Android發展最快。據2013年3月艾媒咨詢發布的最新調查數據,裝載有iOS和Android系統的移動設備的用戶分別占總用戶的12.8%和68.6%[1]。因此,本文以iOS和Android為平臺分析我國公共圖書館移動應用現狀。
本文采用觀察統計法和抽樣分析法對公共圖書館的移動應用進行分析。圖書館移動應用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是通過圖書館網站的頁面進行下載,二是通過智能手機市場(商店)進行下載安裝。由于第一種方式難以進行統計,所以本文把手機市場(商店)作為主要的數據采集來源,選取安卓市場(http://apk.hiapk.com/)和安智市場(http://www.anzhi.com/)進行移動應用的數據采集。首先,通過在各個軟件市場的搜索功能,使用關鍵字“圖書館”進行搜索,剔除非公共圖書館等的應用,共找到9家公共圖書館的移動應用作為研究對象。其次,考慮到研究的時效性,本文數據采集時間統一為2013年4月29日22時。在這個時間點上,對各個市場中移動應用進行數據采集,內容包括發布時間、軟件大小、更新次數、下載數量、評論數量、評級數量、軟件星級和功能介紹。
2.2.1 圖書館移動應用發布情況
通過對手機智能平臺iOS、Android的檢索,檢索到9家公共圖書館擁有移動應用軟件,其中8家圖書館支持蘋果系統iOS平臺,僅有呈貢圖書館不支持,有7家圖書館開發了安卓平臺的應用(見表1)。從表1可發現,上海圖書館是國內公共圖書館中最早發布移動應用的圖書館,圖書館移動應用出現的高峰期集中在2012年至2013年初,其中有7家圖書館在此期間發布了圖書館的移動應用。由于iOS系統和Android系統不僅適用于手機還適用于平板電腦,如iPad、Google Nexus7等,首都圖書館和貴陽圖書館還特別發布了適用于平板電腦的移動應用,給讀者提供了更多渠道的服務保障。

表1 國內公共圖書館移動應用發布情況
2.2.2 圖書館移動應用使用情況
圖書館移動應用軟件的大小從側面反映了軟件基本功能的多少,一般軟件功能越是豐富完善,它的軟件也越大。通過對移動應用軟件市場的數據調查,整理表2數據。從表2可看出,在iOS平臺上圖書館的軟件大小在10M以上的有5家,而安卓平臺的只有2家,以此也可以看出對于圖書館的移動應用軟件10M左右即可滿足基本的軟件功能需求。軟件的更新次數表明軟件從開發到現在共升級了幾個版本,軟件更新越多說明圖書館投入的越多,功能也越完善。從表2可發現,國家圖書館的讀者服務、上海圖書館和掌上重圖在iOS平臺上共有6次更新,而在Android平臺上的三家圖書館中,只有上海圖書館進行了3次更新,這說明了圖書館較為重視蘋果iOS平臺的用戶體驗。在本次調查中,國家圖書館、重慶圖書館都各自發布了兩款應用程序,國家圖書館的“圖書館讀者服務”“國圖選粹”和重慶圖書館的“掌上重圖”“重圖精品圖書期刊”,都分別針對讀者的不同需求實現了不同功能,首都圖書館和貴陽市圖書館推出了HD版本的應用程序,針對不同的設備如iPad、Google Nexus7等,滿足了讀者差異化的需求。

表2 國內公共圖書館移動應用使用情況
2.2.3 移動應用開發方式
移動應用的開發方式主要由開發的主體決定,主要分為三種方式::圖書館自主開發、圖書館與公司合作開發、第三方獨立開發。這三種方式中,圖書館自主開發能很好地滿足圖書館個性化的功能需求,也能體現更好的圖書館服務,但需要圖書館自身擁有雄厚的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圖書館與公司合作開發,圖書館提出需求、提供資源,商業公司進行開發和后期升級,這種方式需要圖書館有相應的項目經費支持。第三方獨立開發,一般是由第三方的個人或公司獨立開發,主要提供一些基本的功能,方便讀者查詢和檢索。由于沒有經過圖書館的授權或者合作,并沒有權利使用圖書館的一些數字資源,軟件程序也只能在軟件市場中提供下載。從表3可看出,國內公共圖書館中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的技術水平最強,在iOS和Android平臺上都自行開發了相關應用程序,上海圖書館還幫助上海閔行區圖書館開發了程序。上海寶山區圖書館、貴陽市圖書館、重慶圖書館、呈貢圖書館、首都圖書館等5家圖書館都采用了和第三方公司合作開發的模式,其中成都的翡翠科技公司更是與兩家圖書館建立了合作關系。深圳市科技圖書館在AppStore的開發商顯示為“zongpingzhou”并沒有顯示其為一個公司,暫且劃為第三種開發方式。國內公共圖書館的移動應用程序從統計結果看,55.56%的圖書館是和公司合作開發的。對于一些沒有基礎儲備和人員支持的中小型圖書館,這個方式也是最經濟有效的。

表3 國內公共圖書館移動應用開發方式
2.2.4 移動應用服務功能介紹
圖書館移動應用注重的是實用性和獲取信息的快捷性,其功能設置對用戶需求的滿足至關重要。早期的移動圖書館主要以短信服務為主,單向短信主要通過定制的方式獲取圖書館信息、圖書到期提醒、講座信息等。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普及,圖書館以移動應用程序的方式逐步取代了短信服務。從筆者采集的9家公共圖書館11款移動應用中可發現,在iOS和Android這兩個平臺上,其軟件的主要功能甚至界面都相同,只有“中國國家圖書館讀者服務”程序在界面上有所區別。從表4可知,這些公共圖書館的應用程序提供的基本功能都包括書目檢索、個人信息查詢、圖書續借,還有部分圖書館提供講座信息、展覽查詢、掌上閱讀等特色服務,而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貴陽市圖書館等還提供了二維碼和條形碼的掃描和識別,為讀者獲取書籍和其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另外,重慶圖書館還提供了個性化的服務,整合了微博功能等。

表4 國內公共圖書館移動應用服務功能介紹

?
2.2.5 移動應用用戶評價
公共圖書館的移動應用程序的最終服務對象還是讀者,本文從蘋果App商店、安卓市場、谷歌play市場和安智市場,采集以下數據:下載次數、評論數量、評級數量和評級星級,進行分析來衡量移動應用的讀者使用程度。表5為iOS平臺AppStore的數據,由于官方并沒有顯示下載量信息的數據,所以表中并未提及。其中:評論數量是指用戶使用完程序后發表評論的個數,評級星級是指應用程序的受歡迎程度,星級越高說明用戶評價越高;評級數量是指對程序進行星級評定的用戶數量。從表5中可以看出,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的移動應用有較多用戶評價,得到的用戶評論數量也最多,說明用戶對這兩個應用使用程度較高,而重慶圖書館的“掌上重圖”應用得到了用戶4.5的星級評定,說明用戶對此款軟件的設計和功能較為滿意。

表5 國內公共圖書館移動應用用戶評價(iOS平臺)

表6 國內公共圖書館移動應用用戶評價(Android平臺)
表6為Android平臺的統計數據,由于Android平臺的開放性,除了較著名的谷歌play市場外,國內還有多個軟件市場,本文選取了其中兩個常用的:安卓市場和安智市場作為樣本調查對象,可以看到移動應用程序并不是在這三個市場都可下載,其中安卓市場最多共有8款應用,而最少的安智市場只有3款。這三個市場的統計方式又各有不同,如在下載次數上,谷歌play市場和安智市場顯示的是區間值,而安卓市場顯示的是具體數值。從表6可看出,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是下載次數最多的兩款應用,和蘋果的iOS平臺得出結論相同。其他圖書館用戶下載較少,在用戶的使用數量和體驗方面,顯然上海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走在了國內公共圖書館的前列。
目前,國內公共圖書館采用移動應用的方式提供服務的不多,造成讀者使用率也不高。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是圖書館自身技術力量和經費不足,這可以通過與第三方公司合作開發來解決。二是公共圖書館對移動應用的重視程度不足,從上述研究結果也可看出在國內公共圖書館里只有部分圖書館開發移動應用程序,而讀者使用較多的也只有三家圖書館。然而,隨著手機及其他移動設備數量逐漸增長,讀者通過圖書館的移動應用就越容易獲得信息,這就使得圖書館的資源使用也會相應提升。因此,圖書館應加強移動服務的推廣,如在數字圖書館網站上設置醒目的鏈接、發放使用宣傳冊、對讀者進行培訓等,多渠道擴大讀者知曉度,讓更多讀者從移動應用端來更方便使用圖書館資源。
以上研究發現,公共圖書館在移動資源建設方面明顯不夠,即便是已經開通移動閱讀的圖書館,也只提供少量的在線數字資源供讀者閱讀,與傳統資源相比,移動圖書館可供瀏覽、下載的電子資源、視頻音頻資源太少,這也成為移動圖書館發展的瓶頸。因此,圖書館應該關注讀者的移動服務需求,充分挖掘和提升基于移動設備的服務,注重移動資源的建設,把圖書館移動應用程序作為為讀者服務的一個入口,在這個基礎上對圖書館的現有資源進行梳理和整合,使之能夠支持移動終端及系統,也可以根據讀者的閱讀需求,采取直接向出版商或者相關企業購買資源的方式,從而使得讀者在移動應用端“有書可看、有資料可查”。
當前公共圖書館的移動應用更多的是提供一些基本服務,圖書館本身有著豐富的信息資源,卻缺乏移動圖書館開發的技術手段。一是移動終端與傳統互聯網之間的信息交換方案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使得一些異構資源難以在移動終端讀取。二是手機閱讀的閱讀功能還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圖書館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移動應用的功能,對各個不同的手機、移動終端開發相應的版本來滿足讀者閱讀的需求,為全面推動移動數字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書館移動應用逐漸成為未來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并逐漸地改變著人們的閱讀方式。本文主要以國內公共圖書館為樣本進行調查分析,僅對當前我國圖書館移動應用在發布情況、使用情況、開發方式、服務功能、用戶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我國圖書館移動應用尚在一個探索階段,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移動閱讀將會是未來圖書館的另一個機遇。
[1]茆意宏.論手機移動閱讀[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6):56-58.
[2]黃志景.3G時代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的新契機——手機圖書館的發展及其功能的進化[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3):38-40.
[3]iiMedia Research.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年度研究報告[EB/OL].[2013-03-07]http://www.199it.com/archives/9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