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
摘 要:機械設備管理與維修的許多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機械設備管理與維修是一個系統工程,隨著先進的生產技術不斷創新,應適時加強機械設備管理與維修力度,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效能,挖掘機械設備的潛力,具有重要的效益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機械設備;管理;維修;人員
機械設備的管理與維修是延長機械設備壽命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認識到機械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的重要性,機械設備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如何加強和完善對機械設備的綜合管理,降低機械設備維修費用,進一步提高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就顯得特別重要。為了確保機械設備在施工現場中正常運轉,應重點加強機械設備使用中運行跟蹤管理、維護、保養,提高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利用率,適當延長機械設備使用壽命。
1 機械設備管理
1.1 機械設備使用管理
制定適用企業內部使用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建立嚴格的機械使用崗位制,堅決執行“定人、定機、定崗、定責”四定制度,使機械設備的管理、使用、保養、修理、安全等方面從始至終有人負責落實,真正做到事事有人抓,人人有專職、臺臺機械設備有人管的工作機制。在機械設備使用過程中嚴格交接班使用制度,按規定要求,認真填寫使用臺班記錄,做到及時、準確、真實、齊全。
1.2 機械設備成本管理
機械設備成本管理是機務管理的重點,如何降低機械設備成本,是設備管理者所面對的現實而亟待解決的問題,成本管理,一方面可以相互協調,有機結合,共同完成公路工程項目預期目標;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機械設備與公路工程項目的兩者管理效益的共同提高。第一,科學經濟實用購置機械設備,要根據生產工藝要求和市場供應情況,按照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生產上適用的原則,以及可行性、維修性、操作性和適用等要求,進行調查和分析比較,以成本消耗,工作量,機械技術狀況,設備使用成本為主要考核指標,正確使用機械,充分發揮機械效能,努力降低消耗,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定額指標。每臺機械設備實行單機核算制度,隨機工具、油料、配件、維修費用每月進行經濟技術狀況統計跟蹤調查分析。
1.3 機械設備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管理制度,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思想。充分體現“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原則,所有人員都要各負其責,措施有力。其次,要進行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培養工作人員良好的職業道德。通過安全生產教育、操作規程、特種設備操作原理及特種作業管理教育,典型警示宣傳片教育,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知識考核,每一位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后,嚴格執行考核,實行持證上崗制度,根據工種進行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注意事項等方面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作業,提高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操作技術水平,安全生產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做到規范化施工,標準化作業,確保最終實現安全生產,加大施工一線機械設備日常安全監督力度,加強設備的安全檢查和保養,杜絕機械設備帶病運轉超負荷啟動,把安全系數放在最小化,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1.4 機械設備人員管理
人員管理是機械設備管理中一項復雜、涉及面廣的重要工作,人在機械設備管理中最活躍并起到決定作用,機械設備使用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操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因此要提高操作人員熱愛本職工作、不斷提升操作水平與維修技能。在要主動關心操作人員的生活及家庭狀況,及時給予支持與幫助,工作中對于成績要及時肯定表揚,讓他們有一種自豪感,成就感,提高操作人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將培養業務素質高的技術人員作為一種制度,比操作、比技術、比消耗,比效益。形成兢兢業業、苦練基本功,鉆研技術的良好風氣,對于施工新技術還要懂得施工工藝,因為高素質水平的機械操作人員不僅能夠最大限度的節約油料,提高機械利用率,縮短施工工期,保證工程質量,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至關重要,為此,要定期對機械操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和施工工藝的培訓,加強文化知識學習,培訓一批一專多能及全能的操作人員,真正做到“懂構造、懂原理、懂性能、懂技術”會使用、會操作、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一般故障的全能人才,把肯干事,能干事,肯負責、肯鉆研、能吃苦耐勞的操作人員放到重要崗位。
2 機械設備維修管理
某市交通局下屬國有施工企業,機械設備180余臺套,機械設備新度系數僅為36%,大部分機械設備已老化,每年設備維修保養費用居高不下,有一部分機械設備已跟不上施工技術要求,企業從實際情況出發,實行外修于內修相結合的方法減少機械設備維修費用,大修實行審批上報制度,小修實行機械設備操作人員自己動手進行維修保養制度,機械設備發生故障時操作人員要與維修人員進行溝通協商,操作人員陪同維修人員進行機械設備維修作業,以進一步提高操作人員對設備各部分性能進行了解,使其進一步改進操作方法,提高人員操作技術水平。設專人嚴格按規程和標準對維修過程進行全程或不定期監督檢查。對需要更換的主要部件,要檢查監督核實,做出詳實記錄,對非正常損壞的部件要分析找原因,做出整改預防方案。以便通過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預防和避免非自然規律發生的部件損壞事件發生,同時可以提高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
2.1 加強對設備維修的監督管理
要實行有效的監督檢查,對需要更換的主要部件,要檢查維修核實,做出詳細維修計劃,對非正常損壞的部件要分析找原因,做出整改預防方案。維修配件的采購執行詢價、比價的采購制度,1000元以上的配件實行審批制度。維修的配件實行以舊換新制度,對于能二次使用的配件應及時回收入庫。配件的領用執行先入庫后領用的原則。堅持“強保”與“需保”相結合的維修保養管理。隨時抽查監督保養落實情況,做到“定期保養,強制執行”。
2.2 加強維修人才的培養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設備維修隊伍,因此要利用冬閑時期舉行各種培訓學習,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方式。培養一批能準確判斷故障,及時排除故障的高素質人才,以提高設備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為企業及時提供完好的機械設備。保證施工生產順利進行,在對維修人員進行培訓時,要適當增加設備操作與設備常見故障診斷與排除,普及安全常識,加強安全教育增強職工安全意識。在日常工作中,要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鼓勵技術人員積極學習,采取先進的維修技術,提高相關人員的技術能力,保證設備維修質量,對那些因操作不當,不規范的維修引起的設備損耗應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適當的處罰。
2.3 加強設備維修的經濟核算
每年要對機械設備技術經濟狀況進行細化,量化統計分析,針對每臺設備的實際技術狀態確定設備是否需要修理,什么時間修理及修理的具體實施等問題,以免出現過剩維修,在不同的修理時期,要根據設備各部件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修理方法,使設備各部件達到最好的配比,發揮最大功效,降低維修費用。
最后,我們還加強了維修工時,材料備件定額管理,減少庫存積壓,加速資金流轉預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材料采購人員要與庫房保管人員保持溝通合作、對于庫存備件油料要做到一目了然,不重復采購,不庫存積壓。
在機械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正確選用機械設備,即設備必須符合工藝要求、施工方案的需要;良好的操作技術人員;預防性維修保養工作;合格的維修管理人員;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設備維修質量,延長設備維修周期使用壽命,更好地發揮設備的經濟性能。適時延長機械設備使用壽命。更好更快的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益豐.關于公路養護設備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交通企業管理,2009.
[2]張學智.淺談公路養護機械設備管理[J].科技信息,2009(13).
[3]高莉.現階段建筑機械設備的管理[J].四川建材,200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