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焱
摘 要:高職、高專院校的辦學宗旨就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高技能人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作為高職高專院校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時代教育理念的影響和支持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組織與實施必須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模式,深化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踐行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 ?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 ?理實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c)-0156-02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高專院校一門基于工作過程分析,以項目和工作任務為載體,實踐性較強的公共基礎課,其教學工作的實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規律與教學特點與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點不謀而合。
1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特點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堅持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上,改變了傳統理論與技能教學分離模式,立足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通過能力訓練、資源優化,實現理論與操作雙重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包括教學管理與資源優化一體化、理論教學與實踐空間一體化、理論知識與實際訓練一體化等內容。
《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門實用性課程,非常注重教學的實踐性。高職高專院校專注于學生技能培養,專業定向性高,因此,在展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必須將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深入其中,走理實一體化教學之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具有以下特點,其一,理論教學與技能操作并重。理實一體化教學關鍵在于知識理論與技能實踐的統一,教學中應在精講基本概念、操作原理后強化學生的操作練習,以刺激學生從大腦思考向動手轉化,實現知識教學與技能教學的統一。其二,技能傳授與能力提升并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學生必須在掌握某些技能的同時,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與自我素養,因此,理實一體化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適量、適度、有所提升地向學生傳授技能,并以案例教學、合作教學等具體化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以適應高職學生階段的能力發展要求。其三,課程設置與專業要求一致。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活動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定向性,突出專業教學,而計算機基礎課程所涉及的知識多、范圍廣、更新程度高,這就要求教學“有的放矢”,選擇與高職高專院校專業關聯性最強的內容,以服務于專業教學,服務于學生專業知識及技能的掌握。
2 計算機基礎課程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管理與資源配置
當前,很多高職高專院校,將理論教學、實訓教學及教學媒體配置職責分別歸屬于教研室、計算機中心及技術中心,而在此種教學管理——分配分離模式的影響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落實受限,如實訓教學基地缺乏媒體教學資源、理論教學中缺乏實訓支持等,進而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實現高職高專院校技能教學的辦學目標。因此,要充分落實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必須將計算機教研室、計算機管理中心與教育技術中心隸屬于統一管理部門,為組織教學、上機安排及計算機資源配置提供保障,進而強化教學管理,實現教學資源最大化、最優化利用。與此同時,由于相關資源的支持,教師不但可利用媒體資源進行理論學習與研究,且能積極參加項目實訓,這對促進教師交流、合作具有積極作用,利于實現教學相長的教學目標。
3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
3.1 優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體系
若是說教學管理與資源配置為理實一體化教學提供了大層面支持,則教學組織的具體化直接控制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落實,因此,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必須首先建立理實一體化展開的具體路徑。
首先,合理規劃好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內容,打造符合本校教學實情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進行教材的編寫時,要以詳細的市場調研為基礎,深入摸索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并結合當前就業形勢,準確地制定教學目標和內容。可將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內容劃分為基礎知識(計算機硬件基礎知識與工作原理,計算機軟件知識)、基本技能(windows XP操作系統、文字處理軟件、電子表格軟件)和應用能力(局域網基礎與應用、Internet基礎、音頻與視頻的處理、flash動畫處理、網頁設計)三部分,以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及側重點。其次,進行學時及成績劃分。學時課時劃分直接影響著技能教學與理論教學所占的比重,考試成績影響著學生對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的投入度,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增加實踐學時以加大技能成績比重的方式,提升學生上機訓練強度,如計算機基礎教學總共分為76學時,設置理論知識教學30個學時,實踐技能學習45學時。把考試的總成績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理論方面的成績,可以設置其占總成績的2/5,另一個是實踐操作方面的成績,設置其占總成績的3/5。最后,優化評估體系。教學評估是監督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是檢測教學實效的必備手段,通過優化教學評估體系,一方面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一方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理實一體化教學關注學生能力的開發與提升,因此,評價不但要涉及到教學效果,且要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以理論考試、上機考試、日常訓練等方面的綜合成績來評定學生學習效果,以鼓勵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表現評價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實踐熱情,從而提升學生的訓練程度。例如,將學生平時的出勤、作業、課堂表現等情況進行考量,作為平時成績納入考核評估的范圍,并適當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使學生認識到平時成績的重要性,以此激勵學生日常學習的積極性,逐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3.2 設置實訓項目體系
由于受到學校的軟件和硬件環境的影響,影響了學生們的“上機率”,導致高職高專學生上機操作的課時數沒法得到保證。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操作成功的基礎,實踐操作更加深化了學生們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實訓項目是實現理論知識轉化為技能操作的基本途徑,在上機操作中,可以適當嵌入實用性的綜合實訓項目,更好地將綜合應用與基礎實驗相聯系。也就是說,在實訓體系中,所有的基礎實驗都可以作為整體綜合應用訓練的有機組成。比如說,以“個人網站的制作”為例,通過word文檔處理的內容,可以作為網頁的部分內容;通過學習、聯系IE瀏覽器,可以有效搜索網站中的文字、圖片、音頻以及視頻等相關資料;通過在Flash實驗學習,可以為網頁制作提供所需要的動畫;在學習Excel、PowerPoint過程中制作出來的小案例,都可以在網站中進行共享。endprint
4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中的問題與解決途徑
4.1 偏重實踐教學,忽視理論深化
理實一體化教學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高職高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老師需要在此理念下,摒棄傳統的、陳舊的理論教學觀念,大力投入到實踐教學中,在此過程中,會出現偏重練習、訓練教學,而忽視理論知識教學。可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較多,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操作成功的基礎,實踐操作更加深化了學生們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若理論教學不足,則不能應對學生的后期練習。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當轉變偏重實踐、忽視理論的教學觀點,在關注實踐教學的同時,重視起理論教學,精講、細講重難點理論后,引導學生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實現知識的遷移;同時,在訓練學生過程中,以課上練習、課下作業、自我訓練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實現實踐對理論的驗證作用。
4.2 偏重資源運用,忽視實訓效果
在理實一體化教學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需用到計算機、教材、多媒體等資源,而一些教師片面認為,理實一體化教學關鍵在于資源的運用,于是教學中只顧自我演示多媒體、計算機的操作,而忽視了學生對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掌握,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達不到實訓效果。因此,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技能掌握度,以多種實訓方式展開教學。其一,設置實訓項目,展開適度教學。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編寫計算機基礎的實訓教材,積極建設與綜合應用與實驗任務相吻合的實訓項目。結合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刪減,理論知識的學習應以“夠用”為原則,壓縮原有的理論課教學時數,用作綜合性項目的訓練。其二,展開實訓教學。在開展理實一體化的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模式過程中,應該以“項目驅動、案例分析、實踐訓練”的方式為主,從而更好地開展以綜合技能、基礎知識為主的教學。
4.3 關注單項培訓,忽視合作教學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展開,必須依靠教師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這就要求教師不但具備堅實的科研水平、理論知識,且具備強有力的技能操作能力,能為學生展開實踐提供可靠的指導。而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計算機教師在日常培訓中偏重本職培訓,而忽視非專業培訓,造成教師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掌握不全面,如不能熟練掌握計算機電算化、ERP等一些新技術、新軟件,嚴重影響了學生后期就業。因此,要求教師積極走出單項專業培訓的軌道,積極深入市場,了解企業發展動向、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要求走向等,在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的前提下,向學生展示更全面、更先進的技術,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服務于學生的后期學習與就業。
5 結語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是現代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重要途徑,其關注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的統一,服務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該文從計算機基礎課程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特點入手,結合教學管理與資源配置要求,分析了理實一體化教學路徑,并從內容與理念構建、教學方式改革、教師素質培訓等方面論述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注意點,希望為相關的教學工作帶來一些幫助和啟迪。
參考文獻
[1] 云正富,任友理,趙國慶.高職情境、項目、任務式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4(3):144-145.
[2] 羅祖兵.生成性教學的基本理念及其實踐訴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8):63-65.
[3] 鄒顯春,張小莉,李盛瑜,等.基于網絡環境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分類分層次教學改革與實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0(6):213-219.
[4] 張鳳梅.淺談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理實—體化教學[J].消費電子,2013(18):200.
[5] 于凌云.關于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的研究[J].職教論壇,2009(5):24-25.
[6] 莊劍英.“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途徑[J].教育與職業,2013(35):153-154.
[7] 宋向紅,白明月.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五法[J].中國成人教育,2013(6):184-185.
[8] 陳芳.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模塊化教學實踐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7):22-23.
[9] 郭曉輝.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教學方法的探討[J].大舞臺,2011(1):190.
[10]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