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也進入了大眾化發展階段,高校的規模不斷擴大,招生數量也與日俱增,在給我國現行教育體制帶來了巨大沖擊與挑戰同時,也對我國高校教育質量產了一定負面影響,最為主要的就是大學生就業率的下降。本文以服裝藝術類專業為例,簡要闡述了當前服裝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并提出了培養其就業能力的有效路徑,以期能為高校服裝藝術類學生就業問題帶來幫助。
關鍵詞:服裝藝術;大學生;就業能力
0 引言
就業能力主要內容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言語交際能力、學習能力與合作能力等等。就業能力是大學畢業生一種個人價值的體現,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未來與發展。然而,從服裝藝術專業目前的就業能力來看,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有待于進一步改善。
1 服裝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基本概述
1.1 就業能力的基本含義分析
當今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高校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搖籃,是孕育社會高素質人才的主要陣地,對推動社會文化、經濟的繁榮及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服裝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進行培養能夠使其在社會中生存發展,關于就業能力的含義多種多樣,有的認為就業能力是獲得以及保持工作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能夠使得勞動力在人才市場內通過充分的就業機會,實現潛能的自信。[1]
1.2 對服裝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重要性
服裝藝術是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催生的一門學科,主要還是服務于市場的實際需求,所以在生活中有著實用性。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就業的壓力愈來愈大,尤其是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由于受到教學思想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造成了學生在實際的專業能力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故此在這一背景下對服裝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進行培養就有著其現實意義。對服裝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進行培養是解決其就業壓力的最為根本的途徑,同時也有利于我國高校服裝藝術專業的教學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也能夠促進這一領域人才充分合理的利用,從而提高服裝藝術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2]
2 我國服裝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問題及優化策略
2.1 服裝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問題分析
在當前我國高校服裝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還有著諸多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首先從服裝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問題方面進行分析。現階段我國服裝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還不夠全面,在就業能力范圍上包含的比較廣泛,它是各種能力的結合,當前服裝藝術專業對大學生的能力培養只在專業知識以及技能的培養上,在專業課的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是沒能夠注重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這也是服裝藝術專業最為需要的就業能力。
其次就是在學生的就業能力培訓方面沒有和社會的實際需求得到有機的結合,諸多的服裝院校在專業培養的目標以及課程的設置上并沒有得到重視,采取的還是精英教育時代的教學模式,這樣就很難和市場的實際需要得到結合。[3]服裝專業教學的內容沒能夠和企業實際相結合,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需求。還有就是在教學的模式上相對比較單一,創新方面還不夠。例如,在服裝生產實習這一課程當中,老師準備了服裝的款式以及樣板,然后讓學生進行流水線的制作,這樣就很難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只是在專業的技能方面有了加強,而創新能力以及團隊的合作卻沒有得到實質性的進步。
2.2 當前服裝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問題的優化策略
針對以上的相關問題,當前的服裝藝術類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的培養要能夠結合市場需求,要能夠以就業作為重要導向,從而對服裝類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從對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突破口,來開展畢業生就業工作,從而將教學實踐和社會實踐得到有機結合,這樣能夠增強大學生的就業機會。從當前以服裝市場為主導的就業機制下,要能夠將學生的教育向市場以及生活實際相靠攏。[4]在具體的措施上就是要能夠加強服裝專業實驗室以及服裝工藝實踐基地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其和科研得到有機結合,對學生的實踐思維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進行培養。另外要能夠將實踐以及創新教學的理念進行及時更新轉變,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得以重視,與此同時要能夠拓展校外教育資源,可以聘請在實踐經驗以及理論知識比較扎實的服裝企業家最為實踐課程的兼職指導老師,對實踐中的一些不足進行補充說明。
另外,要能夠對服裝藝術類大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培養其興趣,在美術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方面富有創新意識的學生,要對他們在服裝設計方面的能力培養進行加強,在服裝制版以及制作上有著天賦的要對其在各種服裝工業制版技術以及工藝制作技術上加大培養的力度。倘若是這幾個方面的基礎都不是很理想的學生要鼓勵其學習使用各種電腦軟件的CAD系統進行服裝款式以及結構的設計。只有結合學生自身的發展特點,和服裝藝術得到統一才能夠充分地發揮其自身的能力。
再者就是要對大學生的內在能力進行夯實,從而提升服裝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加強創業創新教育,進而來增強服裝藝術類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大學生作為是社會上最為活躍的以及最具有創造力的群體,在其自身的文化素質以及技能水平方面都相對具備。所以要在服裝類大學生的創業創新教育方面進行加強,對這一專業的大學生在創業意識上進行培養,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際的措施上可以舉辦“挑戰杯”等創業計劃大賽以及創業服務工程等,來增強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還要能夠在專業基礎上進行加強,對專業化的知識進行豐富,服裝藝術是需要創新以及時尚的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所以要能夠在基礎知識上得到鞏固,在此基礎上加強知識結構的創新。在服裝設計圖的表現能力方面進行強化,服裝設計圖反映了服裝設計的自我設計意圖,需要美術功底的應用,所以在美術訓練的過程中要注重審美以及造型能力的培養。[5]另外在服裝結構以及工藝表達能力方面也要進行加強,熟悉人體形態以及服裝結構間的關系,和服裝制作的過程相聯系,對服裝的理解進行深化是通向就業崗位的重要橋梁。
3 結語
在當前的時代發展背景下,服裝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作為高校其辦學的宗旨就是要能夠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優秀人才,從而為市場的需求提供“原料”,故此高校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對服裝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要能夠進行全方位的加強,如此才能真正加強大學生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崔玉孌.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國內外研究綜述與問題解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07).
[2] 程利娜.大學生就業能力維度的探討與構建[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3(03).
[3] 周雅夢,余小英.大學生就業能力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商貿,2014(15).
[4] 范艷華,趙婷.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及培養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06).
[5] 宋兆珺,王愛玲.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研究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11(16).
作者簡介:朱美龍(1981—),男,山東菏澤人,碩士,武漢紡織大學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