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科
給父親打電話,竟聽聞前院的本家爺爺今早沒了!父親說,昨天他還在田里砍玉米稈呢,今早奶奶去叫他,發現人躺在地上,已經沒了呼吸,摸摸身體還有余溫,奶奶趕緊叫人,聞聲趕來的親人慌忙搶救,折騰了半天也沒反應,人最終還是走了。
家鄉是豫中伏牛山余脈里一個安靜的小山村,四鄰八鄉都是沾親帶故的熟人,完全就是費孝通在《鄉土中國》里所講的熟人社會,只不過它的樣本是江南村鎮,我們的是中原鄉村罷了,而更純粹的是我們村子則全是周姓一家人,都是同一個祖輩繁衍下來的子孫。同宗同祖,沒有比血緣更緊密的紐帶和聯結了!現今我們這一代的子孫雖然天南海北,幾乎沒有幾個待在老家了,但大家還建起了一個QQ群,群的名字叫做“緣來一家人”。
前院本家爺爺年輕時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方圓數里,鄉里鄉親沒有不知道他大名的。一則性格耿直,為人仗義豪爽,熱情好客;二則爺爺有正式工作,在平頂山煤礦從工人做起干到領導,在他們那個年代也是祖輩里破天荒的第一人。爺爺退休至今每月還領兩千多元的退休金,這在河南農村已經可以衣食無憂,每天只需要悠哉閑逛就行了。
可他老人家卻從來沒閑下來過,快八十歲的人了依然不服老。上山挖草藥、撿蘑菇,下田干活不落年輕人,我想這是他一輩子形成的作風,年輕時說話做事擲地有聲,也是村子上響當當的“光棍”(豫中方言,頭面人物),老了依然有那股子勁頭。不甘人后,敢為人先。
今年十一回家,看到爺爺須發皆白,皺紋如鐫刻在臉上縱橫的溝壑,我才覺得爺爺他們真的老了!聽前院的叔叔講,他剛做完腿上的手術,沒幾天就到山上挖藥。我也親眼看到他背了一捆藥材往家里走,同我講話,爺爺已經有些口齒不清但還是中氣十足。爺爺說,我現在睡也睡不著,吃也吃不了多少,只有下地干干活,上山跑一跑才會睡踏實,才會有胃口,心里才舒坦。當時說者聽者可能都無心,看著爺爺瘦瘦的樣子還以為他身體很硬朗呢!誰知這才過了十天,人就走了!
爺爺們走了,讓我看到歲月無情。以前不曾注意,現在明顯發現,村子上的叔叔們臉型都是一個樣子,特別是上了歲數,同宗同族的遺傳特征竟然愈發明顯。代代綿延傳承的除了相貌還有剛直不阿的脾性,做人要頂天立地,上無愧蒼天,下無愧祖宗,無論身在何方,遠走到哪里,村子里走出的孩子都會記住自己的根,和自己出發的起點。
endprint